梅州兴宁市永和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和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与广东省地方志办、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组团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重点项目接连落地见效、特色农业品牌不断擦亮、镇村面貌持续改善、集体经济稳步增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以发展特色农业实现民生改善
永和镇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培育有熙和集团、辰丰谷物、勤丰生态种养等8个农业龙头企业和老社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永湖养殖专业合作社等2个省级示范社,发展有三枫村和林场村茶叶、蓝排村沙田柚、廉峰村丝苗米、大成村莲藕、新寨村板栗南瓜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致富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其中,蓝排村、华岭村分别建成兴宁丝苗米永和种植基地130亩、258亩,由华南农业大学唐湘如科技特派团队提供肥料,并派出专业人员每月定期到种植基地查看水稻长势情况以及病虫害等问题,进行种植指导;目前水稻长势良好,预计水稻年产量1300—2400公斤,产米率50%—55%。
二、以绿色低碳项目助力产业兴旺
立足兴宁市“生态涵养发展带”功能区定位,永和镇就发展光伏产业进行多次交流和论证,最终确定把发展光伏产业作为加快推进永和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由帮扶单位广东联通筹集资金,在永和镇沙坪、永星村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其中沙坪村的集体收入在短短一年内从3000元/年提升到超20万元/年。光伏产业的可观收入坚定了永和镇打造“光伏小镇”的决心,2022年3月,在永和镇党委、政府和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下,“中国能建永和镇1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正式动工,项目总投资4.7亿元,预计9月首期并网发电,为兴宁市财政增加税收约600万元/年。
沙坪、仁里、永星等村的光伏项目相继并网发电
三、以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美丽圩镇
永和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拆三整治”“回头看”工作,全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和25个村(社区)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和部署,高效联动,协力攻坚克难,深入开展“美丽永和·美好家园”环境大提升行动,完成“三清理”2770处,“三拆除”4114处(间)64846.9平方米,“三整治”520宗。全镇各村建立起“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能够实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村庄保洁覆盖面和垃圾处理率达到100%,145个自然村全部纳入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四、以数字永和建设赋能基层治理
数字乡村的建设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借助帮扶单位广东联通在数字化赋能方面的优势资源,永和镇完成镇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沃视通党建系统、沃哨所森林防护系统、智慧烟感、防疫核验一体机、智通知等11个数字乡村项目及产品应用。在镇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上,集成各系统实时监测数据,不仅可以看到永星村、沙坪村的光伏发电情况,对出现的火灾疫情等风险隐患还能快速定位并通知到责任人,政府应急事件响应速度有效提升。一系列数字化应用,为乡村治理注入“智慧基因”,点亮了村民幸福生活的“灯塔”。
永和镇镇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大屏
五、以文化价值发掘为镇村培根铸魂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乡村振兴的牵引力量,更是保证乡村振兴成色和质量的根本支撑。永和镇在帮扶牵头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一是将红色资源和加强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实施湖尾、新寨、林场、三枫、仁里等五村联动工程,探索“古驿道+文化”“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旅游”和“古驿道+特色农业”等创新模式,打造多元文化主题线路;二是积极打造文明乡风,通过《永和镇志》编修和举办“百年奋斗∙圆梦小康”广东乡村脱贫奔康成果巡回展(永和站),为广大村民了解广东乡村脱贫奔康历史,提高对“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的认知提供了很好的窗口。三是引导重点村树立特色精品意识。挖掘“两弹一星”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何质彬祖居地优质资源,规划保护开发院士故里文化,谋划建设航天广场、航天科普中心、祝枝山书法碑廊等项目,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提升百姓美好生活幸福指数。
广东乡村脱贫奔康成果巡回展在永和镇新中村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