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是中国化橘红之乡。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始终坚持“稳发展、优结构,提品质、壮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化橘红产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加速化橘红“三产”深度融合,扎实推动了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市化橘红全产业链总产值超30亿元。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市主动捐赠化橘红驰援湖北、北京、河北、吉林等地,捐赠物资总价值近4000万元,助力全国抗击疫情。化橘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特殊作用,被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组方用药。今年以来,我市成功申报创建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化橘红首次跻身国家发展战略;成功举办了化橘红品牌(北京)MR发布会暨化橘红高质量发展活动、化橘红赏花活动、化橘红封坛活动、化橘红大数据建设、化橘红电商新农人培训、化橘红采购商对接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地打响化橘红品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确保化橘红产业发展壮大。一是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化橘红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等进行统筹协调。同时,成立化橘红研究所,重点研究化橘红种植和精深加工。二是制定了《化州市化橘红(化州橘红)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以及《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近20年的发展方向。三是落实每年从预算中安排800万元,为化橘红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四是通过政府聘请、企业引进、项目引进等方式,全面构建南药产业发展人才体系。目前,全市发展种植化橘红面积近11万亩,其中已发展千亩以上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10个,率先把流转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改造成为现代化橘红产业园区。
二、延长产业链条,引领企业集约发展。大力抓好“回归工程”“引凤工程”,近年来先后引进了广东美华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化州市木子橘红种植有限公司、中国化橘红产业园、中国化橘红商贸城等企业(项目)落户。同时,结合《化州市招商引资奖励试行办法》和《化州市招商引资优惠试行办法》,鼓励、引导企业投资化橘红产业。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化橘红产业,在税收、信贷、基地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加工企业采取独资、合资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化橘红基地,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化橘红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保障农民利益。目前,规模优势经营主体60多家,累计引资50多亿元。全市有化橘红加工企业128家,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30亿元。
三、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构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研发平台”的科技创新驱动模式,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校支持,建成省级科技研发中心4个,产业“博士后工作站”1个,参与国家标准制定4项,取得国家专利技术30多项。2020年,企业科技投入约1.59亿元,科技贡献率达到68%以上。加大化橘红精深产品的研发力度,重点开发化橘红药效成分的提纯,生产复方药品、保健食品、保健饮品等高新技术产品。目前以化橘红为原料研发的产品60多种,其中化橘红药品系列产品有橘红痰咳液、橘红痰咳煎膏、橘红梨膏等,化橘红食品系列产品有干果、代用茶、调味茶、饮料、糖果、蜜饯等;化橘红工艺品系列产品有橘红佩坠、佩珠、项链、信物、烟斗、烟盒、茶叶缸等。国家发明专利红珠胶囊完成III期A临床试验,完成B临床试验取得新药证书后可正式投产,年产值可达6亿元以上。
四、拓宽营销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推进化橘红集散带动商贸营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建成粤西地区首家县级服务中心,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形成“化橘红”销售网点超10万个、专卖店1000多家,仅化橘红产品一项电子商务交易额就达6000多万元。药用化橘红对化痰止咳、风寒咳嗽等症状疗效显著,尤其对北方患者更为明显,制药厂家对化橘红的需求十分迫切。随着化橘红系列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及其明显的独特功效,化橘红在医药、美容、保健等方面的价值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化橘红成药、化橘红制剂以及化橘红工艺品在国外十分畅销,销售量逐年攀升,远销欧美、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我市注重延长化橘红产业链条,重点突破农旅一体化,打造以化橘红为主题的观光旅游农业园区,培育了平定镇大岭村“中华化橘红第一村”,吸引了更多的外地游客到化州旅游、观光、度假,极大促进化橘红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化橘红产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2019年以来,整合全市20个镇290条村6000户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共8000万元投资华聪南药种植收购加工项目,安排1600多名贫困户就业增收。化橘红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形式,直接带动了化州当地35万农民种植从事化橘红产业,直接带动经济效益12亿元,农户收入提高38%。
来源:化州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