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首页 > 专题中心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专题 > 各地资讯

乡村振兴如何出新出彩?梅州大埔桃源镇有秘诀

时间 : 2022-04-14 09:28:23 来源 : 南方日报·大埔视窗
【打印】 【字体:

  走进大埔县桃源镇新东村,从高处俯瞰,桃源石牌坊、迎宾文化长廊、一溪两岸及长寿公园等新地标赫然在目,村内休闲小公园、小广场环境优美,道路、绿化、路灯等各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仿佛走进一个“客家世外桃源”。

  笔者留意到,在镇里的很多角落,总能发现一块块芳名碑,那是众多乡贤、村民合力支持家乡发展的见证,把桃源镇打造成“人居环境+陶瓷”乡村振兴示范片,成为大埔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一面旗帜,新东村更是成为省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现场推进会受表彰的典型案例之一。

  乡村振兴如何出新出彩?桃源镇有着独特“秘诀”。五级人大代表的“言值”担当,为振兴乡村献良策;杰出乡贤不忘赤子情怀,为新农村建设捐资出力;广大村民有主人翁意识,群策群力谋发展……如今,通过“人大代表+乡贤”的桥梁引领,群众汇聚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强大合力,文人墨客笔下的桃花源在当地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图景。

1 环境优美,各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桃源镇仿若一个“客家世外桃源”。.jpg

环境优美,各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桃源镇仿若一个“客家世外桃源”。

  ▶▷“言值”担当

  五级人大代表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在大埔县桃源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乡村一线,履职尽责担重任。

  梅州绿源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振龙出生于桃源镇新东村,曾任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邓振龙常跑田间地头,倾听民声。“越是基层的地方,越有最真实的民意。”邓振龙说,梅州是山区,要深入基层,得真正“上山下乡”,为此邓振龙把梅州大埔县的桃源、高陂、大麻、三河等好几个镇都跑遍了。

  同时,邓振龙还主动向村民公开了自己的邮箱、联系方式,还充分运用微信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

  从2013年以来,邓振龙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为特困空巢老人提供商业保险”“建议妇幼医生下沉到农村,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为60岁以上农村老人配备乡村医生”“创新思路发展特色农业 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等建议,建议几乎都与农村相关,关乎基层农民的切身利益。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桃源镇是大埔陶瓷的主产区之一,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陶瓷之乡”的美誉。目前,全镇有10家陶瓷企业正常生产,5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镇从事陶瓷产业人员近25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

2 俯瞰桃源镇新东村,桃源石牌坊、迎宾文化长廊、一溪两岸及长寿公园等新地标赫然在目。.jpg

俯瞰桃源镇新东村,桃源石牌坊、迎宾文化长廊、一溪两岸及长寿公园等新地标赫然在目。

  “对于乡镇企业来说,缺乏人才是一大难题。”梅州市人大代表,广东昌隆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丘汉松对此深有感触。有着多年从业经历的他明白桃源镇地理位置偏僻,经济相对落后,很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农村内部的人才也纷纷流出。

  今年是丘汉松担任市人大代表的第一年,他的脑海中已有建言献策的方向,他将围绕“培育、留住陶瓷人才”积极寻找出路。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梅州工艺美术大师,丘汉松发挥自己所能,成立了人才工作室,通过以老带新的模式传授新技术、新理念。“目前团队里有12人,平均年龄三四十岁,他们已经成为公司的生力军。”

  产业兴旺、环境美丽,才能破解“空心村”问题,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作为县人大代表,大埔县爱心助残基金会理事长陈衡礼曾对家乡桃源镇团结村的困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一名在外漂泊创业大半辈子的游子,对家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陈衡礼曾在建议中呼吁,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协调各方面力量,特别是用好外出乡贤力量,制定合理规划,共同做好“空心村”治理工作。如今,随着乡贤捐资,各部门积极规划,桃源镇已经逐渐变了一副模样。

  人大代表的作用,是因地制宜献良策。

  桃源镇中心幼儿园是一家非寄午制幼儿园,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每天上下学高峰期造成园区周边道路交通拥堵,存在安全隐患;家长每天接送孩子上学需往返4趟,耽误务工时间。为给学生创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县、镇人大代表邱志灵提出迁址的建议。

  助力乡村振兴,彰显代表担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这份热忱与执着中,桃源镇五级人大代表们成为乡村振兴行动的践行者。

  ▶▷不忘桑梓

  为建设美丽乡村乡贤捐资出力

  “这里是我们桃源镇最好看的地方,平时可热闹了。”经过多日的雨水洗礼,空气格外清新,天气晴朗的下午,桃源镇团结村汉乐社组织社员在镇里的长寿公园开展汉乐活动。一溪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缓缓流淌,老人带着小孩在边上散步,学生在篮球场上玩乐,清脆的乐声断断续续、孩子的玩闹声此起彼伏,让人感受到别样的农家田园风光。

  俯瞰桃源镇,桃源石牌坊、迎宾文化长廊、一溪两岸及长寿公园等新地标赫然在目,村内休闲小公园、小广场环境优美,道路、绿化、路灯等各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仿佛走进一个“客家世外桃源”。

3 桃源镇长寿公园的建成与乡贤们、村民们大力支持关系密切。.jpg

桃源镇长寿公园的建成与乡贤们、村民们大力支持关系密切。

  “如今桃源镇处处是美景,重点围绕‘一溪两岸一路三园六景’规划建设,打造了‘人居环境+陶瓷’乡村振兴示范片。”桃源镇党委书记邱志灵说,其中离不开邓振龙、陈公颜、陈衡礼、罗礼萍等热心乡贤对家乡建设的支持。

  “他们不仅是尽心尽责的人大代表,为家乡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同时身体力行,捐资出力掀起家乡建设发展的热潮。”邱志灵说。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开始,乡贤邓振龙捐资7000万元用于支持家乡桃源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扶贫济困,涉及道路、桥梁、学校、路灯、教育基金等30多个项目。

4 桃源镇稼社村通往潮州饶平县的道路上,一盏盏崭新的路灯方便村民出行。.jpg

桃源镇稼社村通往潮州饶平县的道路上,一盏盏崭新的路灯方便村民出行。

  在邓振龙的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杰出乡贤也加入支持家乡建设的公益事业中。翻出桃源镇建设项目资料,可以发现该镇乡贤支持家乡公益事业事迹数不胜数。

  “说起家乡的变化,现在乡亲们都对乡贤陈衡礼赞不绝口。”团结村汉乐社社员张姨说,多年来,陈衡礼前后出资1000多万元整改村道、建设篮球场、净化池塘、修缮祠堂,村子一天天变美。

  “原来村里有个历史悠久的祠堂——祥发楼,在长年的风雨中已成为断壁残垣,陈衡礼出资对祠堂内部拆旧建新,如今升级改造后的祥发楼成为全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华侨们留住一份乡愁和一份精神上的寄托。”张姨说。

  除了为家乡“穿衣戴帽”,陈衡礼还特别关注家乡困难群众的生活。2014年,陈衡礼带头捐资200万元发起创立大埔县爱心助残基金会,此后还带头为家乡捐资100万元成立大埔县桃源助残·关爱基金会,帮助大埔县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

  家乡面貌、交通环境的变化也让更多人看到发展的前景,更多年轻人、企业家回乡投资,小镇发展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态势。

  “周边环境好了,吸引了很多外来的技术人员,包括我们对接的清华大学教授团队,他们也愿意过来和我们合作,新项目的投资也因此而开始正式上线。”大埔县人大代表、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罗礼萍说,目前该企业实现年均产值约9000万元,同时成为大埔县首家新三板挂牌的工业企业。

  “有了众多乡贤的助力,桃源镇未来的发展越来越有底气。”邱志灵说,不仅乡村要变美,产业也要发展起来。目前,桃源镇将持续推进吉玉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加大研发及生产新型陶瓷,促进企业提质扩能增效,带动其他陶瓷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发展。此外,积极推进吉玉、欣红两家公司早日合并上市,共建创新联合体。

  ▶▷共建共享

  村民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从桃源镇长寿公园出发,一条4公里“连心路”宛如轻盈的飘带通往新东村,成为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以前征地的时候村民天天骂我,现在环境变好了,大家看到了都说好话。”桃源镇新东村党支部书记钟河源说,家乡的变化离不开乡贤,也离不开村民的支持。

  彼时,新农村建设初期,桃源镇迎宾文化长廊、一溪两岸及长寿公园规划建设涉及全村超过一半村民小组村民的自留地,征地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乡贤的资金到位了,规划设计好了,村民反对的声音也随之而来。”钟河源说。

5 潺潺的流水随着绿道蜿蜒而行,村民有了休闲健身的宜居环境。.jpg

潺潺的流水随着绿道蜿蜒而行,村民有了休闲健身的宜居环境。

  突破口在哪?新东村谢屋村民小组村民谢德胜的态度成为了关键因素。

  “建设规划中,谢德胜家涉及的土地最多,有100多平方米,为避免征地工作陷入僵局,我们决定首先做好谢德胜家的工作。”钟河源说。

  “要给子孙留榜样,早一天建设好家乡,群众早一天受益,我们的后辈才有在家发展的希望。”谢德胜一直记得钟河源说的话,“平时村干部对我家也很关心,为了下一代着想,我必须力所能及支持村里的工作。”

  在钟河源等村干部的引导下,谢德胜当天就决定动手清除自家的菜园。“有了第一个村民的带头认可,越来越多村民也主动清除自家的菜园,把地让给了村里。”钟河源笑着说,村民的支持,让征地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大大缩短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度。

  “不是有钱就可以把村里的事办好,一定要协调各方力量有序参与进来。”钟河源认为,新东村乃至桃源镇的建设不仅有乡贤的助力,也凝聚了村民的合力。“按照村里定的标准,征地每平方米补助100元,钱虽少但大家都为集体的利益着想,后面很多村民见到我都主动邀请我来征他家的地。”

  如今,乡贤力量融入乡村振兴建设越来越普遍。然而近年来,也有其他地区出现“爱心遭破坏,寒了乡贤心”的情况。如何将乡贤对家乡的爱有序地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合力,进一步调动村民的内生动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这是做好乡村工作的关键,也是桃源镇新农村建设出新出彩、走在前列的“秘诀”。

6 看着以前黑灯瞎火的村子变得灯火通明,越来越美,桃源镇村民们喜在心里,乐在眼里。.jpg

看着以前黑灯瞎火的村子变得灯火通明,越来越美,桃源镇村民们喜在心里,乐在眼里。

  “农村基层利益多元复杂,无论是乡贤还是政府,在向乡村提供资金、资源时,还需发动村民参与这些资金、资源的使用规划,发表自己的意见,共享成果,才能更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邱志灵认为,新东村乃至桃源镇,在乡村振兴规划建设中,让各方力量在互动中充分表达、协调利益诉求,尤其尊重村民的意见,凝聚起乡贤与乡亲有序参与乡村振兴的合力,助力美丽乡村发展。

  “感谢众多乡贤,感谢镇村干部!”现在,这样的赞叹之语不绝于耳,政府主导、乡贤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氛围在桃源镇里弥漫。

  新一轮的乡村振兴工作已经起航,充分发挥乡贤优势,积极发动更多村民广泛参与,桃源镇将争做乡村振兴排头兵,建设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家乡。“接下来,桃源镇将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民生福祉增进等工作,共建新时代美好家园。”邱志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