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发布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大法庭、小法院’ 助力湾区乡村振兴”入选。
案例点评
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紧扣地区特殊行政架构和乡村产业特色,以“大法庭、小法院”工作思路,聚焦乡村司法供给、群众需求、社会治理、产业振兴,探索“湾区人民法庭”建设新路径。
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市直管32个镇(街道),596个村(社区),乡村集中了全市2/3以上常住人口和工厂企业。近年来,东莞中院始终把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作为注重强基导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把手”工程来抓,精准推进“三个服务”,探索“湾区人民法庭”建设新路径。
精准聚焦乡村司法供给
持续做大做强人民法庭
一是精心谋划,科学布局。紧扣东莞行政架构实际设立22个人民法庭,形成经济强镇人民法庭全覆盖,其他镇街设立网上巡回法庭的基本布局,健全涉农案件诉讼服务网络体系。二是率先探索,深化改革。按照“大法庭、小法院”工作思路,承担全省试点任务,率先启动人民法庭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2021年东莞法庭结案12.8万件,占全省人民法庭结案数的36.5%。三是争取支持,落实保障。争取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辖区镇街政府每年拨付人均不低于4.5万元一般项目经费。近五年,新改扩建审判楼13座,为人民法庭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聚焦乡村群众需求
优化升级全天候司法服务
一是党建业务一体化。坚持“支部建在庭上”,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变“被动解纷”为“主动服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服务宣讲。二是诉讼服务一站式。人民法庭诉讼服务中心所有窗口全部敞开服务,通办所有业务,群众在家门口“办事一站式、服务零距离”。应用“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提供线上掌上“一网通、一号通”全域司法服务。2021年全市人民法庭网上立案9.5万件,网上立案率超90%。三是审判执行一条龙。按照“1+N+N”建立办案团队,率先实行“统一立案、集约查控、分散实施”执行办案机制,人民法庭与院本部统分结合,发挥属地优势,提高执行效率。2021年全市人民法庭执行结案近8万件,占基层法院执行结案总数75.4%。
精准聚焦乡村社会治理
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一是完善诉源治理新模式。主动融入党委诉源治理大格局,首创“社区法官助理”制度,选聘村(社区)干部参与纠纷前端预防化解,打造“诉源治理示范社区”44个。联合劳动服务站,将化解劳资纠纷触角延伸到工业区、厂门口;近五年进入法院诉讼的纠纷不到总数10%。二是构建诉调对接新机制。建立诉调对接“1+2+3”机制,以诉调对接中心为依托,打造线上线下两个互联互通调解平台,形成专职调解、律师调解和特邀调解合力解纷体系,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2021年全市人民法庭诉调对接化解案件6.4万件,调解成功率68.9%。三是搭建数字解纷新平台。全面升级完善在线调解平台,嵌入智慧送达程序,构建起预立案、送达、调解、司法确认全周期在线调解闭环,当事人纠纷化解“不出门”“零跑腿”,疫情防控期间调解案件超1万件。
精准聚焦乡村产业振兴
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紧扣企业需求优服务。树牢“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每个案件都是试金石”理念,通过公正高效审理、慎用强制措施等,涉企纠纷全流程降成本再提速,营商环境考评“执行合同”指标获评全国标杆。定期走访企业,将企业“需求清单”变法庭“履职清单”,2021年走进工业区开展“法律体检”35场。二是扶持重点产业提品质。立足镇街特色产业实际,加强专业化建设,集中审理类型化案件。长安法庭推动五金模具行业标准化认证,大朗法庭支持毛织行业规范化建设,麻涌、大岭山法庭助力打造麻涌香蕉、东莞荔枝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产业健康发展护航。松山湖法庭打造全省首家金融专业法庭,以专业化审判服务东莞金融业健康发展。三是支持乡村发展拓空间。配合乡镇党委政府盘活土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坚持依法依规、尊重历史原则审慎处理涉违规出让土地使用权系列纠纷,以判促调推进案件类型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