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首页 > 专题中心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专题 > 各地资讯

梅县区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投身乡村一线:以青春力量赋能 为乡村振兴奔跑

时间 : 2022-06-28 09:41:46 来源 : 南方日报
【打印】 【字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而青年力量更是关键所在。近年来,共青团梅县区委员会等部门积极为青年到乡村基层服务锻炼搭建舞台、提供机会、创造条件,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投身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澎湃力量。

  在组织号召下,青年们有的一毕业便选择成为乡村振兴志愿者,当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小帮手、小助手;有的千里迢迢,来到乡村学校,帮助山区孩子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有的放弃大城市就业机会,选择扎根乡村,为当地农业发展增添动力。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连日来,笔者深入梅县区基层,走访多名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青年干部,聆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

  6月16日,梅县区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全区上下严阵以待,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为水车镇乡村振兴志愿者的黄莉婷也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之中,穿水鞋、披雨衣……挨家挨户发放告知书、明白卡,对居住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群众,建议其暂时先转移,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做好群众工作是黄莉婷这半年多来的主要工作。2021年,她刚从大学毕业,便选择回到家乡梅县,成为梅州112名乡村振兴志愿者中的一员。在这里,她担任着水车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三手一书”,即小能手、小帮手、小助手和小秘书。

  “我本身就是梅县区人,就想着到基层锻炼一下,刚好有这机会,就回来了。”黄莉婷表示,尽管身边的同学都去大城市就业了,但她坚定这一选择,她说:社会那么大,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闪耀光彩。

  基层的条件较为艰辛,一张简单的木床、一张老木桌、一双沾满泥土的帆布鞋便是这个“90后”女孩房间的全部。下乡更是常态,雨季来临时要防汛,天干物燥时节又要森林防火。风吹日晒雨淋在这个女孩身上留下了黝黑的痕迹,对于这些黄莉婷不觉得苦,反倒觉得充实。

  尽管刚到岗半年多,但黄莉婷已经参与了多项紧张的工作。跟随工作队走访脱贫户做好防返贫监测,协助工作队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同时督促村里落实重点地区返梅人员核酸检测工作、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以前根本不知道基层工作那么难做,很多村民不理解,像通知他们打疫苗的事,我打电话还没开口,他们就说不不不。”黄莉婷说,会说地道的客家话让她少走了不少弯路,村里一些老人家一听她是“自家人”,就愿意与她吐露心声,一些工作难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基层工作难做,也最考验人。保障粮食安全是水车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今年的重点工作。在走访的过程中,黄莉婷发现,水车镇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儿童,各村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撂荒现象。

  为唤醒“沉睡”的资源,黄莉婷跟随工作队通过摸排镇域耕地撂荒情况,积极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村民耕种意愿不高主要是因为效益低,有些地块比较偏,耕种条件差。”黄莉婷说,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水车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多次向其他工作队“取经”,目前正在谋划引进企业,通过集约化的形式,连片开发小而分散的土地,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活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基层,我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意义。” 黄莉婷表示,能为乡村振兴事业奉献力量是一段独特的成长经历,她很庆幸自己成为了乡村振兴的见证者、亲历者,并且正在努力成为推动者。

  “看到他们的点滴改变,一切都值了”

  四川省宜宾市,距离梅县区1800多公里。两年前,研究生毕业的李朝容从家乡宜宾辗转来到梅县区径义中学,将青春奉献给山区教育。

  径义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这些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少学生被父母送进城读书,曾经熙熙攘攘的学校目前学生人数不足200人。

  “这里留下来的学生要么是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要么是留守儿童。”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梅县片区负责人肖志彬介绍,虽然径义中学学生相对少了,但是依然存在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

  李朝容等支教老师的到来,打开了孩子们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也让孩子对未来有了更大的期待。李朝容在径义中学负责的是四年级数学和七年级语文的教学,支教之路并不容易。刚开始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李朝容听不懂客家话,跨学科的教学,更让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她心里没了底。

  那段时间,李朝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狠下苦功,恶补数学知识。然而比起这些,更让李朝容感到棘手的,是课堂上的沉默。

  “上课不敢举手回答,有些同学一发言声音都在颤抖。”李朝容十分理解这些孩子的处境,曾经她也一样不自信。

  李朝容曾是留守儿童,初一便产生了辍学的想法。一位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让她彻底醒悟,激励她奋起直追,最终考上了大学。因为感受过温暖,李朝容来到径义中学,决心将温暖传递给每一个“曾经的自己”。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信、乐观的心态,李朝容制定了心愿计划。她给学生们每人发了一本心愿存折,通过积分的形式,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

  “只要举手发言的,我都给他鼓励、奖励积分。”李朝容边向笔者介绍,边展示她买给孩子们的礼品。礼品丰富多彩,全是李朝容自费购买的,学生积分满15分就可以通过套圈获取礼品。

  不仅如此,李朝容还自制奖状,为有进步的学生颁发“进步奖”“数学之星”。

  效果立竿见影,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位学生在周记上写下:“以前我根本不敢举手发言,现在我知道无论我回答得好不好,老师都会给我肯定。”

  同样的成长经历让李朝容非常清楚乡村的孩子敏感心理,知道鼓励式教育的重要性。她几乎没有向学生发过脾气,讲话时慢条斯理,始终面带笑容,“温柔”是学生们给予她最多的评价。

  刚开始来支教时,有家长曾认为李朝容是来体验生活的,李朝容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应。如今,每次家访,家长说得最多的是:“李老师,有你在我们就放心了。”

  支教的两年来,李朝容明显感觉到学生变得更活泼、更乐于表达了。有学生写卡片给她,说道:“老师,感谢您从四川到梅州这里来教我们,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我的数学成绩提升了很多,谢谢您。”

  “不敢说支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改变,看到他们的点滴改变,一切都值了,这就是我来支教的意义。”李朝容说。

  “为乡村奉献自己绵薄之力,何其荣幸”

  如果有高学历,你会选择在城市还是农村就业?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而赵嘉威和刘云秋夫妻俩却选择了后者。他们成为了少数人,在梅县区当起了“牛司令”和“牛医生”。

  赵嘉威和刘云秋夫妻俩是华南农业大学2020届兽医学院研究生,两人分别来自山西和内蒙古,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作为畜牧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扎根位于梅县区梅南镇的梅州市广顺海食品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用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来梅州是机缘巧合,了解到梅州有这样一个养殖场和我们专业对口,恰好又有梅州市人才引进的政策,牛场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去历练自己。”夫妻俩一致认为,他们的舞台在农村,在基层才能更好地发挥所长。

  目前夫妻俩负责养殖的是有“肉中之王”的美誉的安格斯牛,作为一种早熟、优质的肉用品种,养殖起来要格外注意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刘云秋在养殖场担任场长,主要负责统筹牛场所有事务,是“牛司令”。而赵嘉威是兽医主管,主要负责兽医技术等工作,是“牛医生”。夫妻俩相互配合,干劲十足。

  “牛跟人一样,需要细心呵护,牛也会生病,也需要打点滴。”刘云秋介绍,她们所在的肉牛养殖场现存栏量为1200头,与传统养殖方式不同,养殖场采用的现代化养殖,大到公司的管理,小到牛吃进的每一口料,排的每一坨粪便,都需要琢磨研究。

  夫妻俩虽是农业专业人才,但真正投身其中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两人初出茅庐,毫无经验,“白天钻牛棚,晚上查资料”成为他们起初的常态。

  在导师的指导和自身的不断实践中,夫妻俩掌握的技能越来越熟练,如今,养殖场被他们俩打理得井井有条。“养牛虽然辛苦,但我们累并快乐着,每当生病的小牛被治好,助产出一头小牛,这些点滴小事都让我们很有成就感。”刘云秋说。

  “有机会、有平台、有成就感。”这便是赵嘉威夫妻俩刚毕业就选择扎根大山的根本原因,他们看中的是农村这一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十年前我们选择了农业,毕业后又选择了回到基层,选择了艰苦奋斗,选择了养殖肉牛,我觉得我们是做了正确的选择。” 刘云秋说,“国民现在追求的不再是温饱,而是健康与品质,牛肉的消费力也在极大的提升,国家牛肉缺口越来越大,如果我们能在肉牛养殖业做出点成绩,为乡村奉献自己绵薄之力,何其荣幸。”

  如今,赵嘉威夫妻俩已在梅州买房安家,日子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