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首页 > 专题中心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专题 > 各地资讯

国家乡村振兴局:东莞塘厦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精准服务农村打工者

时间 : 2023-02-12 00:25:10 来源 : 国家乡村振兴局
【打印】 【字体:

  近年来,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以“打工歌曲创作与推广”为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打工者写、打工者唱、打工者听”为宗旨,通过举办“打工歌曲创作大赛”、“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针对打工群体多元文化需求提供精准服务,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2016年,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成为首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021年,“打工歌曲创作与推广”项目成功获批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一、政府搭台,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塘厦镇位于东莞东南、深圳以北,经济发展水平位于东莞前列,常住人口62.99万人,其中外来人口超过50万。一直以来,塘厦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辖区文化事业实现大发展。立足文化惠民,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从公共文化的积贫积弱之地跃升为文化的沃野和绿洲。

  一是实施公共文化制度完善工程,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顶层设计。近年来,塘厦镇按照东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及《东莞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组建了打工歌曲创作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管理办法》《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发展规划》《塘厦镇打工歌曲优秀艺术人才扶持办法》等政策文件。尤其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塘厦农民工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及《塘厦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对农民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站服务农民工的能力、农民工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等16个方面工作进行详细部署,确保打工者文化服务工作落实做细。

  二是实施公共文化设施补齐工程,着力建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塘厦镇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其中2018年和2019年财政投入文化建设经费分别达到3806万元、5398万元,同时设立了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塘厦镇还投入556万元,建设了塘厦文化馆音乐创演馆、塘厦图书馆音乐特色图书馆、打工音乐陈列馆、专业录音棚等,形成了完善而专业的音乐创作硬件设施网络。目前,塘厦镇已构建起了便捷高效、覆盖面广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体系,拥有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39个各类型图书服务点、4个智能文化服务驿站、1个城市文化会客厅,全镇所有社区已全部建成了集图书馆、文化室、文化支馆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塘厦图书馆的藏书量、外借量、进馆人次三项主要业务数据排在全市前列,平均每年图书借阅量在25万册以上。依托塘厦文化馆、塘厦城市展示馆等载体,每年举办60多场读书活动,20多场展览活动,20余场群众喜见乐闻的各类文化活动、讲座。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服务打工群体为特色,形成了粤曲、广场舞、太极拳、K歌等“一社区一广场一品牌”的文化新风貌。

  三是实施打工文化品牌深化工程,着力培育公共文化服务明星品牌。定期组织举办打工歌曲创作大赛、每月一歌、“同饮一江水”歌唱大赛等系列文化活动。中国(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大赛已连续举办七届,每届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以“打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超过1000多份,每届评选出10首优秀打工歌曲作品并结集出版。比赛聚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音乐创作和演唱人才,创作出了一批在全国广具影响力的原创打工歌曲。“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2020年、2021年在全省范围举办了200多场比赛,有8000多名选手参赛,总决赛当晚,通过众多知名APP平台进行直播,吸引近1203万群众在线观看。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辐射全国,进一步扩大了大赛的影响力和惠民服务面。大赛举办16年来,发掘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平民歌手,先后荣获“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全省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等称号。

  四是实施打工精神传播推广工程,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塘厦镇结合东莞市文化馆塘厦分馆建设,建成了“音乐创演馆”,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建成打工歌曲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现场体验的互动体验空间,免费对外开放,提升打工歌曲活力。据不完全统计,塘厦原创打工歌曲在各类平台的点击量已达3600多万次。2018年起,塘厦镇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委托东莞塘厦农民工艺术团开展“打工歌曲”公益惠民巡演,全年定期在各社区文化广场、企业工厂等地开展“打工歌曲”主题音乐巡回演出,以送文化服务到基层的形式将原创打工歌曲大范围传播推广。通过专家讲座、实地采风、座谈交流、作品研讨、优秀作品推荐及举办优秀作品音乐会等系列活动,开展打工歌曲创作培训,在打工群体中发掘和培养一批有潜质的音乐创作人才,确保各类活动可持续、有活力。

  二、创新模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

  自成立打工歌曲创作基地以来,塘厦镇按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以打工歌曲为突破口和抓手,着力保障打工群体的公共文化权益,重点解决制约地区文化发展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共文化品牌建设路径,形成了具有塘厦特色的打工歌曲公共文化品牌建设模式,为同类型地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公共文化品牌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示范。

  一是以需建项,创新了文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模式。立足辖区“企业多,打工者多,音乐创作爱好者多”的实际,于2004年12月30日成立了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同时启动了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大赛。这是国内首个以“打工”为主题的音乐创作基地,填补了国内流行音乐史上在“打工歌曲”领域的空白。基地以“打工者写、打工者唱、打工者听”为宗旨,定期组织举办活动,推动以“打工歌曲”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从东莞走向广东,成为带动全省、影响全国的文化品牌活动。

  二是以赛促创,创新了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塘厦镇通过每年定期举办打工歌曲创作大赛、“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等主题赛事,吸引和凝聚了一批音乐创演人才关注塘厦、扎根塘厦,实现了以赛促创,以赛留人,以赛聚人。与此同时,联合中国音乐家协会,连续举办了四期“中国青年音乐家培训工程之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高级研修班”,举办“名家培训讲座”、“音乐沙龙”等活动,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三是以点带面,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以打工者为服务对象,以打工者为创作内容,以满足打工者、服务打工者为目标,打工歌曲的内容紧扣打工者的工作、生活、心理,歌词和旋律让打工者感到通俗易懂,活动选择在广场、工业园区等户外场所举行,让打工者“零门槛”参与,在打工群体中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完善体系,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带动效应

  塘厦镇以“打工歌曲创作与推广”为抓手,为占当地人口九成以上的打工群体提供精准文化供给,满足了打工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公共文化品牌之所以多年不衰,其“秘诀”在于搭建起了科学的活动运作体系。

  一是突出文化便民性。塘厦“打工歌曲创作与推广”项目的科学性体现在,在载体上以打工歌曲为抓手,使随处可见、可听、可感的打工歌曲成为打工者的生活方式,降低了普通群众接受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门槛。在场地上,围绕打工歌曲举办的活动走出室内,走进工业区、社区、广场等打工者集中的地方。在赛制上,“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通过设置海选、月赛、季赛、年度总决赛的赛制,让尽可能多的打工歌曲爱好者参与。

  二是突出文化价值性。打工歌曲是一种穿透心灵的力量,它准确而丰富地表达了打工者的内心世界;它是忧伤的抚慰器、情绪的稳定器、快乐的传播器、乡愁的寄居器,也成为社会的泄压阀、疏散口。打工歌曲所营造的文化氛围让很多打工者愿意留在广东、留在塘厦,也让这里融合了五湖四海的异乡文化。这种文化的融合性和多元性培育了城市的包容性,它能以“不见外”的心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打工者,让他们产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和踏实感,愿意继续为塘厦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挥洒汗水。

  三是突出文化引领性。塘厦“打工歌曲创作与推广”项目以品牌活动带动全省各地惠民文化服务活动建设。从2015年起,“越唱越红”打工者歌唱大赛升格为“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一个镇级活动带动市级文化品牌活动后,再升格为省级品牌文化活动。从由一镇主办到东莞市主办,再到珠三角九市联合主办,并推广至全省举办,对广东各地的惠民文化服务活动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基地还带动了全镇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据统计,基地建设以来,共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比赛、晚会活动7844场次,参与人数多达420万人次;带动全镇文体社团组建,塘厦镇每年投入80万元作为文体协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文化社团协会发展。目前全镇组建了十多个文体团体,成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