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首页 > 专题中心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专题 > 各地资讯

广州:以“百千万工程”作为重要抓手 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时间 : 2023-08-14 11:20:50 来源 : 金羊网
【打印】 【字体:

图片

  广州正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作为“二次创业”再出发的重要抓手,为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提供有力支撑。近日,广州市委宣传部组织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活动中,调研人员走进乡村一线,深入了解广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取得的积极成效。

  文化振兴与岭南乡村“双向奔赴”

  作为广东保存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塱头古村系统地保留了岭南特色的古建筑群和“耕读传家”的文化体系,是广州市花都区“乡约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

  2021年,塱头村引入唯品会,共同推进塱头乡村振兴项目,以古村落文化振兴为切入点,通过公益性投入,探索农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打造实现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模式。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被列为2022年度市级“攻城拔寨”项目和花都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今年广州提出,燃起“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以新担当新作为“再造一个新广州”。塱头乡村振兴项目正是花都区围绕“百千万工程”要求,以百年古村“二次创业”为契机,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次积极实践。

  据介绍,塱头乡村振兴项目的核心业态包含春阳台艺文中心、古村市集与展览、高端民宿等,项目全部收入用于回馈村民及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作为塱头乡村振兴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春阳台艺文中心在今年4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春阳台的名字源于岭南大儒陈献章的书舍,是一个高度浓缩传统文化历史脉络、人文精神的多功能艺术文化中心。春阳台设有文博展馆、藏书楼、善本室、阅览室、剧场与艺博活化等多样空间,为村落多元文化活动提供全新场所,被列为广东省“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典型案例。

  除春阳台外,古村市集与展览自今年7月起进行常态化运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就在不久前,塱头古村举办了一场“塱夏荷集”活动,短短3天时间游客总量突破1.5万人次。在百年树龄的大树下、夏荷旁,各种国风活动吸引众多年轻人打卡。除了茶艺、书法、美食、汉服等活动,糖画、折子戏等传统文化项目也收获了年轻人的芳心。

  随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文旅品牌口碑逐步树立,塱头古村吸引了越来越多文化“同行者”,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目前,由广州画院主办、广州雕塑院协办、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课题组承办的“晴耕雨读——青苗画家计划师生乡村艺术振兴作品展”正在塱头古村展出。

  塱头乡村振兴项目的全面开展,也为当地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塱头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黄智云表示,项目吸纳了不少本地“带娃一族”就业,使得他们可以在照顾家人之余,通过劳动创造收入。同时,村里年轻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也正在改善。“随着项目持续落地,很多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希望可以返乡就业创业。”

图片

  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携手并进”

  在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龙潭村的越秀风行田园综合体园区,有一条旧区风情街,其一期工程初步形成了“食、住、行、学、游、购、娱”多元业态,其中潖江奶制品厂、喜院民宿等基本完工,共享农场已对外开放。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落地至今,龙潭村村集体年收入由25.43万元增长到36万元,常住人口由1922人增长到2600人,房屋出租率由20%增长到40%,村民就业率由32%增长到35%。

  “之前我们是散户种植,单靠稻田来增加家庭收入。现在租给田园综合体,我们收租金,收入比以前高很多。”位于越秀风行田园综合体内的天天惦记民宿,为当地村民邝燕玲提供了就业机会。邝燕玲是该民宿的管家,她表示,田园综合体落地后,不仅村里的环境变好,还解决了当地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她所工作的民宿到她家只有十几分钟路程,自己可以天天回家照顾孩子。

  “百千万工程”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仅要强化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也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数字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龙潭村越秀风行田园综合体正是当地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缩影。

  鳌头镇党委书记朱秀英向记者介绍,当地率先探索建立“国企+村公司+合作社+农户+手艺人+社会投资者”模式,首期探索开设粉面、奶、豆、油制品共4个“前店后厂”,推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依托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等载体,为当地农民、返乡创业青年开展技能培训,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土地流转、三产互促等多种方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在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乡村产业的发展步伐也坚定有力。记者走访了解到,2020年开始,朱村街主抓土地流转,从农民手中整合零散耕地,引进北大荒集团等龙头企业,进行大机械智慧化的农机操作,为全区丝苗米产业提供发展样本。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茂禾介绍,今年增城全区晚造丝苗米水稻种植面积预计达6.2万亩,全年两造种植面积超13万亩,年产量约5万吨。

  “实现农业高速高效,必须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朱村街社区建设办乡村振兴组组长钟宇惠说,除一产种植外,当地持续推进育秧工厂、烘干中心建设,包括种业实验室、大米精深加工可视化工厂在内的丝苗米全产业链科技园也即将落地。

  钟宇惠还提到:“农文旅同样有了很好的基础。比如今年3月,我们打造了油菜花节,每日客流量达两三万人次,周边乡村摆上集市,农家乐等也发展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