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6个示范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百会帮百镇”行动,274个帮扶项目中197个项目已开工;创新农房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方针,农房“微改造”超过10万栋;推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全市86个镇实现省卫生镇全覆盖……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起步之年,茂名掀起苦干实干、创先争优的强劲势头。
锚定省委赋予的“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目标,茂名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咬定青山的韧劲毅力抓好“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激发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力争率先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热潮涌动,活力迸发。放眼茂名5个区(县级市)和3个经济功能区、112个镇(街)、1906个行政村,一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图景正加快绘就!
2023年11月5日南方日报05版。
突出市的统筹
既勤练内功又用好外力
10月8日,作为“百墟千村振兴计划”具有引领性的6个示范墟项目迎来了阶段性考评。与会人员采取“走、看、听、学”的方式,实地察看建设情况并投票测评。
信宜窦州墟。卢文生 摄
市的层面组织比学现场会,启发和引导各镇街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背后是茂名全市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一盘棋”统筹机制。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茂名建立市委常委会听取镇街工作汇报、领导干部定点联系镇街等10项机制,形成“市抓到镇、县抓到行政村、镇抓到自然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比如茂名市委常委会每周听取一个镇街工作汇报,这在全省地级市中是首创之举。”茂名市委党校专家指出,这些机制有利于强化县镇村三级执行力,推动建设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强化乡镇的综合服务承载力。
突出“总统筹”作用,市的层面主动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解决难点重点问题。推广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破解乡村建设一哄而上、盲目无序等问题;实行荔枝等土特产定制化销售,今年荔枝定制3万棵,实现“果未卖钱先收”;创立"化橘红"、碳中和支行、“农房风貌贷”等特色行、特色贷,引导金融活水助力“百千万工程”……17项“小切口”改革,激发“小快灵”效应,持续赋能“百千万工程”。
专属定制牌挂到荔枝树上。
如果说是统筹建立机制,推动问题解决是“勤练内功”,茂名在省部署“百校联百县”基础上,创造性推动“百会帮百镇”、建筑业企业与镇街结对帮扶,则是“用好外力”。
深入实施“百校联百县”行动,一大批专家教授工作站投入运作;实施“百会帮百镇”行动,动员135家商协会对接镇街帮扶项目274个,目前197个项目已开工,72个已完成;发挥建筑之乡优势,167家建筑业企业与112个镇街达成216个结对关系,谋划帮扶项目183个……系列动作在茂名广泛汇聚各方面力量,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的良好氛围。
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庄悦群表示,要深刻把握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战略意图,更好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聚焦构建“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壮大县域经济、加强乡镇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及承接产业转移等重点,科学谋划项目、抓好工作落实,带动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发挥县的优势
产业兴旺与功能提升相结合
发力县域经济,产业必须强,产业转移是抓手。根据省的部署,佛山茂名结对开展对口帮扶。
今年5月,茂名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被确定为全省5个重点支持建设的主平台之一。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由茂南片区和高州片区组成,近3年计划可供工业用地3600多亩。佛茂协作指挥部介绍,目前已实现全流程清单化招商,园区累计签约3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20亿元。
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茂南片区。梁伟镇 摄
“茂名把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全力推动对口帮扶协作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王雄飞表示,茂名加强与佛山的沟通联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土地等资源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力促签约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县城是吸纳县域城镇人口的核心载体,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承担重要功能。茂名坚持县域产业兴旺与县城功能提升相结合,全力抓县域综合实力跃升。
信宜便是一个观察窗口。近年来,当地在县城功能提升上下功夫,努力在县城办好高中、做强医院、建好商业,一个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的玉都新区拔节而起。
俯瞰信宜玉都新区。黄品桦 摄
抓住用好“百校联百县”行动,引入优质资源联合办学,今年秋季学年信宜迎来华师附属信宜学校、华师砺儒高级中学、广外附属信宜学校,新增万余优质学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将管理、人才、技术、服务全方位下沉,将信宜市人民医院打造其粤西医院,半年医院微创手术增长37%、四级疑难手术增长71%;占地1.1万平方米的窦州墟文化创意街区,搞活带旺县域商业圈……信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1年底的41%提升到如今超过43%,玉都新区新增常住人口2万人,县域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在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县发挥主战主抓作用。茂名市委对各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分别明确发展定位,推动各县域聚力培优1—2个特色支柱产业,打造产业“强引擎”。同时,全方位支持高州实现“两年内创建全国百强县,三年GDP破千亿”的发展目标。
抓住镇的特色
以特色发展推动差异化发展
乡镇是“上联城市、下接农村”的关键节点,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化州市合江镇有着栽桑养蚕的传统。抢抓省推动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的契机,合江镇引进若干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产品形态向多样化、精细化延伸,将丝绸产业打造成富民兴村产业。
镇村联动发力,“合江丝绸”形成特色。在合江镇同志堡陈塘尾村,除了养蚕,还收集蚕吃剩的桑渣进行晒干打碎制成鸡饲料,把晒干后的蚕砂用作鱼饲料、肥料,待桑葚成熟后采摘并用于泡酒,并着力投入市场,延伸产业链,让蚕桑的附加价值不断放大。
化州合江丝绸、钱排三华李、高州石鼓渔网、电白霞洞雨具、信宜怀乡竹编……如今,茂名各地涌现一批特色产业明显的镇。
广交会期间,巴西商贸代表到高州市石鼓镇考察渔网产业。
抓住特色功能,推动镇街差异化发展,茂名将112个镇(街)划分为城区镇31个、中心镇16个、专业镇32个、特色镇17个和普通镇16个,把乡镇打造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
提升镇域能级,美丽圩镇建设是重点。今年2月,茂名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茂名市实施美丽圩镇建设行动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创建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等“五美”圩镇的总体目标,全市93个圩镇(街道)列入创建范围。
“圩”通“墟”。茂名利用独特的“趁墟”乡土文化,因地制宜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打造了茂南区金塘油城墟、电白观珠沙垌沉香墟、信宜窦州墟、高州曹江镇高凉墟、化州杨梅镇橘州墟、水东湾新城疍家墟等6个示范墟以及6个示范群。
示范墟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在茂南区金塘镇,油城墟的建设将镇域中心和周边村庄串珠成链,通过出租微加工厂、土地流转、农村电商、带动就业等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近145万元,带动周边近7000人就业,帮助农民增加二产收入超3000万元。
眼下,茂名正加快推进高州市曹江镇等5个镇创建省级美丽圩镇示范样板,高州市石鼓镇等3个镇创建省级中心镇示范点,打造圩镇房屋外立面提升示范样板。根据部署,到2025年茂名市圩镇人居环境将得到根本性改善,建成一批“五美”圩镇。
激活村的资源
以更大力度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傍晚时分,走进高州市石板镇高雄村,晚霞还挂在天空,夜市就已经忙碌了起来。这边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农家特产等摊档开始张罗起来,那边百姓舞台灯光闪烁,歌唱比赛即将开锣。
高州仙人洞民宿。
乡村夜市、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等“小微产业”兴起,激活乡村振兴微动力源。
茂名农林牧渔总产值连续三年保持千亿元以上。这其中,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又有产业“重大平台”和“微动力源”双轮驱动的支撑作用。推进“百千万工程”,茂名坚持农业重大平台和微动力源相结合,全力抓乡村价值重塑。
激活“微动力源”,就是在农村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激发农村特色资源的“致富潜能”。瞄准“化橘红”发力乡村旅游,有着“化橘红第一村”之称的化州市平定镇大岭村每年举办橘红赏花节,以游促销带旺品牌;发展荔枝产业,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实现了本土资源利用最大化,该村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今年荔枝销售近1600万元,较去年增长超20%……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抓环境是关键。在荔枝之乡茂名,乡村整洁的农家小楼点缀在荔枝林间,呈现出如诗如画般的乡村图景。乡村农房怎么盖、怎么盖得好?茂名有一套切实管用的工作方法:“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共计24个字,简称“二十四字”工作机制。
如今,这一机制写入了《茂名市落实“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行动方案》,盖新房塑新貌有新村,成为茂名乡村建设的新常态。
抓乡村环境需要久久为功。今年,茂名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入手,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持续塑造别具风格的特色乡村风貌。
一线实践
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镇村特色资源被激活
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强镇兴村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茂名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县域发展和强镇兴村,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汇聚各方面力量,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的良好氛围。
信宜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如何将“困”在深山的好生态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焕发经济价值?信宜的探索是:引入“市场逻辑”,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强镇兴村。2021年10月至今已撬动20亿元直接投向民生、商业配套及乡村振兴。
信宜钱排“中国李乡·山水双合”夜景。
在钱排镇,信宜用政府专项债1:1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开发运营“中国李乡·山水双合”和“李花谷”项目。如今,项目企业每年上缴财政固定收益100万元,其他盈利部分与镇政府及村委会1:1分成。乡村振兴项目大部分房租、门票等收益,除了分配给全村股民,剩余留存为村集体公积公益金。
高州荔枝种植面积达58万亩,年产量超20万吨,全球每10颗荔枝就有1颗产自这里。如何改变几千年来的“夏日限定”,变为“四季可期”?高州想方设法引入加工业企业,延伸拓展产业链。
去年,高州引进广药集团,共同建设广药王老吉广东荔枝(茂名)产业园,发展以果浆为核心的多样化和精深加工,研发推出了“荔小吉”系列产品。经过这些年的引导促进,如今高州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30多家、作坊上万个,荔枝加工业发展迅猛。
一箱箱荔枝饮料从茂名发往全国。吴明 摄
化州选址杨梅镇联城带村的关键节点建设橘州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杨梅镇被视为茂名第四大发展平台临空经济区的主战场。毗邻机场的黄槐垌村瞄准机遇,乘势打造航空小镇。
化州采用“EPC+O”模式实施橘州墟项目建设,从设计、建设到运营等全过程承包。看好家乡的发展势头,当地乡贤回乡投资创业渐成热潮。橘州墟以西,乡贤投资数亿元打造的航空小镇建设正酣,20层高航空酒店明年5月前投入使用。有的乡贤计划将电商分拣物流中心迁回杨梅,有的承包村中千亩土地打造赤沙红橙果业,有的建设家庭农场打造千亩农业生产托管示范点……
创新案例
“柏桥讲堂”半年培训逾2万人次
10月27日,打造全省首批基层宣讲示范队伍——茂名市“百千万工程”主题宣讲活动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柏桥讲堂”举办。“柏桥讲堂”宣讲队跻身全省首批基层宣讲示范队伍。
柏桥村是出了名的“荔枝之乡”。今年5月,茂名市委在柏桥村开设“柏桥讲堂”,打造一个集理论宣讲、现场体验、互动交流于一体的思政讲堂和干部教育培训新阵地。
走进柏桥村委会大院,院墙上的“柏桥讲堂”四个红色大字十分夺目。课室里,木制桌椅整齐排列,书架上各类学习资料琳琅满目。不仅硬件设施的完善,内容设置上也不断出新。茂名市委党校教育长张蓝青介绍,柏桥讲堂每个月聚焦一个对象,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个学习主题。“实施‘百千万工程’是各单位、学员最感兴趣的话题,大家希望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投入新实践。”张蓝青说。
实践出新知。荔枝树下、生产线旁、合作社里……都是柏桥讲堂的教学现场。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党校教师担任讲解员,各地党员干部在柏桥讲堂面对面分享交流经验,谈思路、出点子、提建议。
茂名市委在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开设“柏桥讲堂”。图为学员在开展“柏桥夜话”分享活动。黎雄 摄
今年,柏桥荔枝丰产丰收。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发挥着联农带农的功能,为周边3000多户果农提供销售对接、果干加工、冷冻储藏等服务,让“土特产”增值收益留在农村。柏桥村民们收成有分红、务工有报酬,每户年收入达到5万到8万元、多的超过10万元。乡村振兴一线的实践为思政课堂注入“源头活水”。
学员在沉浸式教学点荔枝种植园学习。
10月17日至18日,“柏桥讲堂·千名村书记话振兴”第二期活动举办,“柏桥实践”研究中心揭牌。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广宁用了三个关键词对此解读:一是做强“土特产”,体现了“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的生动实践;二是科技来帮忙,体现了“发展荔枝产业,技术、市场都有潜力可挖,前景是非常光明的”生动实践;三是先富带后富,体现了将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落实到推动共同富裕的行动上。
截至目前,柏桥讲堂已开展近400场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党员干部2.2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