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江城区中洲街道碧桥村,一条宽阔干净的水泥路映入眼帘,两边是碧绿的小河、错落有致的鱼塘和菜园。穿过数户人家、几排竹林,一面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这就是碧桥村党群服务中心。
眼前这座粉刷一新、通透敞亮的三层“小白楼”于今年6月正式启用,新楼在旧楼的基础上进行了前后扩建,打造了一个开放式图书阅览室,真正做到集宣传教育、办公会议、学习培训、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小改造、大提升”。
从“老旧破小”到“软硬兼备”,暖心便捷的党群之家是碧桥村深化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
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 两三名村民正在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办理业务。“这是我第一次来,感觉村里的服务中心大变样了,宽敞明亮,很舒适。”村民李先生说。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碧桥村着力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创新打好“生态牌”“产业牌”“治理牌”,不断推进乡村善治取得新的实效。 “每月必开展一次谈心谈话,每项工作必问干部意见、必听群众呼声、必干在最前面。”碧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英豪说,村党组织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从群众角度出发,才能将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推动各项发展事业走上“快车道”。 在碧桥村道上,可以看到道路宽阔整洁,两边错落有致的房屋让人心旷神怡。“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碧桥村多渠道筹措资金,碧桥村主干道1.83公里“单改双”工程已竣工通车。村道已经从原来的3.5米单车道拓宽为6米双车道,同时加强对村主干道的维护管理,更换了路灯36个,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了路,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来了。”陈英豪笑道。 以乡土文化涵养“里子” 擦亮“面子”的同时,碧桥村还注重以“碧桥竹编”等乡土文化涵养“里子”。 双手不断翻转,篾丝上下翻飞,一个精巧的竹编篓子逐渐在江城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叶任的手中成型。 制作一个竹编篓子绝非易事。制作竹编篓子时,竹篾的编造顺序十分讲究,一步错则步步错。“干这一行,就是要熟能生巧。”叶任在一天内可以完成五六个竹编篓子的制作。 “碧桥竹编的制作技艺被评为阳江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前村委会正在努力,打造竹编非遗工作室,发展‘文旅经济’,将碧桥竹编做成品牌,让碧桥竹编被更多人知道。”陈英豪说。 碧桥村处于连接两个高铁站快速路的中点,与周边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日可待。 中洲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城伟站在碧桥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楼,眺望着远处拔地而起的高楼。他说:“碧桥村将谋划用好手中的‘田地牌’‘文化牌’和‘区位牌’,将我们的短板变成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的潜力板。” 碧桥村将以田园经济、文旅经济、产业经济,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