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把珠三角先进生产力引向粤东西北,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格局的生动实践。”今年5月,深圳龙岗区、汕尾海丰县、威翔航空签署三方协约,威翔航空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在龙岗建设全球总部和研发中心,在海丰投资100亿元打造海丰航空产业城,业内人士对此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威翔航空是近年来龙岗区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从传统的扶贫方式转变为新型的互利共赢的区域协作关系所取得的成果之一。随着深圳东进战略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以及“一路一带”建设的深入推进,龙岗区积极抢抓“3+2”区域融合发展等机遇,结合对口帮扶工作,将龙岗的创新理念、资金、技术、管理、体制机制等优势,与被帮扶地区的土地空间、自然资源、生态、劳动力等优势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与粤东西北对口帮扶、广西百色扶贫协作等帮扶地区的经济协作,为国内精准扶贫工作贡献了生动的“龙岗样本”。
优势资源互补▶▷搭建资源与市场桥梁谋求“双赢”
“在我们帮扶的地区中,有很多农产品是无污染的健康天然食品,但受制于生产规模和市场销路,很难成为当地农民脱贫的手段。”龙岗区对口办相关负责人说,但龙岗有不少商业企业,有销售渠道,又有深圳这样的庞大消费市场。为此,龙岗区在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积极扶持龙岗的企业销售这些农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造血”。
早在2013年5月开始,龙岗区对口帮扶贵州毕节市大方县时,就曾先后3次组织龙岗区海吉星等企业赴大方县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支持优质资源、特色农产品在深圳开拓市场,重点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帮助大方县特色产品在深圳销售,积极推动两地农超对接、农企对接,不遗余力助力大方脱贫攻坚,推动大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近年来,龙岗的跨境电商产业爆发式崛起,云集了环球易购、傲基、有棵树、通拓、赛维五大跨境电商“巨头”及数百家中小企业。2016年底起,龙岗调整为对口帮扶广西百色的靖西市、那坡县后,龙岗区利用靖西市和那坡县拥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拿出扶持资金推动当地和跨境电商平台合作,今年9月1日至3日,龙岗区帮助靖西市销售农产品、签订产销协议总额超过300万元;并拟在位于海吉星的深圳农产品下属二级企业绿膳谷设立东西扶贫农产品专营店,帮助靖西市销售农产品。
同时,龙岗区也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被帮扶地区丰富产业资源,进驻当地发展。通过龙岗区与前方挂职干部的积极推动、牵线搭桥,今年6月27日,百色市在深圳举行的重点产业投资推介活动,靖西市与龙岗区4家企业成功签约,项目总投资额26.6亿元。另外,在当天百色市在深圳举行的重点产业投资推介活动上,那坡县也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13.05亿元,是百色市签约项目最多的县。
共建产业园区▶▷打造产业转移基地构建区域产业链
在对口帮扶过程中,产业园区日益成为当地经济“输血”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龙岗输出“深圳观念”激发当地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为经济发展“造血”的重要载体。龙岗区对口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帮扶过程中,龙岗区也逐步创新扶贫工作思路,认识到新时期的“扶贫协作”不等于给钱给物,新时期的“扶贫协作”更重要的是发挥双方优势互补,达到共赢。
围绕产业园区共建,龙岗开始积极推动区域协作。龙岗区对口办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随着龙岗产业升级的深入推进,特别是随着深圳东进战略的实施,龙岗区一大批优质企业正在积极谋求跨区域发展。对此,龙岗区因势利导,通过产业园区这一载体,引导产业(企业)在龙岗和对口帮扶地区跨区域布局,打造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跨区域产业链,构建协同创新体系,谋求帮扶双方“双赢”。
推进海丰生态科技城建设,打造龙岗产业转移和产业共建基地正是这一区域协作理念的实践产物。截至目前,已签订投资协议或意向书入驻园区的项目共有26个,包含已落地建设项目15个(工业项目13个、综合服务及研发项目2个),供地面积29.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310亿元。
目前,深圳市制造业转移步伐加快,已经从深圳向粤东、粤西北以及中国内地转移阶段过渡到向东南亚国家转移阶段。随着去年开始对口帮扶那坡县、靖西市,龙岗区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推动区域协作的“目光”又投到了广西,拟规划建设靖西市、那坡县龙岗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生态铝产业、特色生态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2000个以上就业岗位,带动2万以上人口脱贫致富。
■亮点
优质高端项目“总部+生产基地”模式
百亿航空产业项目落户海丰 打造区域协作新标杆
今年5月19日,龙岗海丰推进对口帮扶重点工作座谈会暨《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合作协议书》三方签约仪式在海丰县政府举行。根据协议,威翔航空在龙岗设立全球总部和中国总部,填补深圳通用航空轻型飞机制造的空白;在海丰投资100亿元打造海丰航空产业城,威翔航空华南总部、飞机总装及交付中心、飞机驾驶培训学校、飞行俱乐部、航空小镇等项目都将落户海丰,全面建成投产后5年内,预计年产值100亿元。
“在将威翔航空引入龙岗的同时,我们主动对接威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前店后厂’(即总部设在龙岗,生产在海丰县)的模式,先后多次组织威翔航空公司到海丰县生态科技城实地考察,并与海丰县主要领导及相关单位开展对接工作,最终促进三方协议的签署。”龙岗区对口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威翔航空产业共建项目改变了以往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输出低端环节和落后产能的做法,实现了优质高端项目在龙岗和海丰同步规划、同步招商、同步发展,将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业内相关人士 表示,这一项目既是龙岗区积极落实“深圳东进”战略的成果,也是一次把珠三角先进生产力引向粤东西北,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的生动实践。
“接下来,龙岗区将加大全面帮扶力度,发挥自身产业大区优势,与帮扶地区建立更加密切的联合招商制度,采用‘总部+生产基地’模式,实现两地产业协同发展。”龙岗区对口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新技术落地推动精准脱贫的“龙海模式”
推广袁隆平超级水稻 探索特色农业产业和市场化
据介绍,海丰县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有耕田4万多亩。但当地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一直以传统水稻品种种植为主导产业,传统品种水稻产量低,家户分散经营,农户经济收益偏。
如何发挥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找到新一轮精准扶贫、脱贫的好路子?2015年初,龙岗选定了推广种植袁隆平超级水稻项目作为农业帮扶重点项目。
2016年3月,龙岗区对口帮扶办组织区农技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在海丰县联安镇甲下村帮扶农户种植了130亩示范片区的袁隆平杂交水稻,7月7日,示范片区收割测产,亩产达1460斤,比周边常规水稻高出600斤,农民每亩增加收入500元。当年7月,龙岗区又将今年晚稻示范片区范围扩大到海丰县15个龙岗帮扶的贫困村,种植面积3971亩,供种量15884斤,辐射带动贫困户600户,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000人。
龙岗区制定相关规划,搭建“三大”平台,即:两地政府之间搭建“政策扶持平台”;搭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搭建“农户+合作社+公司”产供销一体化平台,优化品种结构,夯实水利基础。龙岗区对口帮扶办牵头深圳市龙海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统一种子、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收购,逐步实现海丰县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产供销一体化”。
如今,袁隆平超级水稻种植扩大到6镇33个贫困村,种植面积达到17000多亩,每亩增产增收20%左右,每亩增收400元,辐射带动贫困户2000户贫困人口8000人。
龙海模式被广东省、深圳市和汕尾市称为“对口帮扶优秀创新工作”。“龙海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走出了一条有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式对口帮扶道路,以龙岗区与海丰县两地政府的力量跨越空间距离与发展梯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所长武小金博士如此评价。
建立村集体长效脱贫机制
共建“海龙投资大厦”物业项目 保障村集体收入稳定增长
龙岗区曾在上一轮对口帮扶海丰过程中,借鉴深圳社区集体经济的做法,摒弃“撒胡椒面”传统做法,集中25条村帮扶资金建设“龙岗海丰扶贫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引进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形成村集体经济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在总结上一轮统筹25条贫困村扶贫资金150万元建设“龙岗海丰扶贫产业园”经验的基础上,龙岗在新一轮对口帮扶过程中,统筹海丰县33条贫困村扶贫资金200万元共6600万元,海丰县政府负责提供8000平方米土地并作价入股,总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共同建设“海龙投资大厦”物业项目。物业产权按股份比例占有,运营收益按股份比例分配,每年每条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从而保障村集体收入稳定增长,集体经济脱贫。通过把资金集中在一个建设项目,建立村集体长效脱贫机制,既解决村集体贫困的突出困难,又充分体现龙岗的援助成果。目前,海龙投资大厦已完成工程方案设计,正在进行工程造价编制,已于今年3月动工,预计明年6月底完工。
积极推进教育帮扶
确保实现“入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脱贫的内生动力就会被激发出来。”龙岗区对口办负责人表示,部分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精神上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是原因之一,因此要让他们彻底脱贫,必须要激发他们的志气,同时贫困还与其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和技能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在“扶志”的同时还要“扶智”。
在对口帮扶海丰的过程中,龙岗区积极推进教育帮扶,开展了支教、教育信息中心等项目。龙岗支教老师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传输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成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与海丰职业学校签订了招生和帮扶协议,共招收海丰贫困学生75名;县教育信息中心正在建设中。
在对口帮扶广西靖西市、那坡县的过程中,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到靖西市进行宣传招生工作。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与海丰职业学校签订了招生和帮扶协议,共招收海丰贫困学生75名,靖西市贫困学生32名。这些学生可享受三年或四年的每人每年6000元的学费全免待遇及3150元的生活、住宿补助和来往深圳的交通补贴,,相关经费由扶贫资金兜底,毕业后可入深圳户籍,并向企业推荐就业,确保实现“入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扶贫目标。
■做法
创新工作机制
推动区域协作
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龙岗区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帮扶工作的责任感,同时龙岗区还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区域协作,确保对口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资金投入▶▷加大投入并积极创新资金使用模式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深圳各区中,龙岗区对口帮扶资金投入排在前列。
自2013年4月开始,龙岗对口帮扶汕尾市海丰县,3年为一轮,共投入对口扶持资金1.5亿元,其中,扶贫“双到”资金1.27亿元,全面帮扶资金2294万元。
2016年5月,龙岗对口海丰县的新一轮帮扶工作开始,在精准扶贫方面,龙岗安排财政引导资金1.32亿元(33条村,3年每条村400万元,已全部拨付海丰);在全面帮扶方面(包括产业、社会民生帮扶),每年安排4000万元;在园区共建方面(主要为共建“海丰生态科技城”),5年安排资金2亿元,并已全部拨付海丰,资金的安排拨付,在汕尾各市县中到位最早。今年5月,龙岗区研究决定再给予追加1亿元帮扶资金用于海丰县共建产业园区,其中4000万元用于配套建设威翔航空项目。
2016年底起,深圳调整为对口帮扶广西百色、河池两个市,龙岗调整为对口帮扶广西百色市的靖西市、那坡县。深圳财政每年统筹龙岗财政资金2000万元,靖西市、那坡县各安排1000万元,列入年度预算。此外,2017年,龙岗区另安排16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对口支援广西百色市的靖西、那坡两个县。
工作机制创新▶▷创新配套政策鼓励辖区企业到共建园区投资
为打造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跨区域产业链,构建协同创新体系,龙岗区狠抓政策配套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探索:加大政策扶持,规定龙岗区企业到共建园区投资,将生产环节外迁到对口帮扶地区,可享受龙岗区优惠政策,在产业扶持、贷款贴息等各方面均给予龙岗政策扶持和保障。企业在申请扶持和补贴时,在共建园区形成的产值、税收、进出口等数据均可等值计入龙岗母公司。
为进一步推进共建园区的发展,龙岗区推行招商责任制,将区经促局和8个街道办列为招商引资责任单位,并签订招商责任书。此外,在深化园区共建方面,龙岗区加强两地合作,全面提升园区招商引资、服务和建设水平,其中包括构建共建园区招商引资体系,健全招商机构和工作机制,构建招商平台,拓宽招商方式;健全完善一站式企业服务体系等,构建最佳营商环境,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利益,消除投资者疑虑,提升投资者信心;协同完善园区产业规划等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导向,完善入园项目管理等园区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