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首页 > 专题中心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专题 > 媒体报道

[南方日报]梅州蕉岭 “生态绿”成为乡村振兴主打色

时间 : 2021-04-03 20:32:35 来源 : 本网原创稿
【打印】 【字体:

 这里青砖黛瓦白墙木窗,这里荷叶田田流水潺潺。沿村道走一遍,村庄洁净,处处是景,村中的建筑被整饬一新,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的乡村非常美丽,来这里学习不虚此行!”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举办的全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培训班在梅州市蕉岭县开班,学员们纷纷感叹这里的景色。

    谋定而后动。今年5月底,蕉岭县率先发布《蕉岭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紧扣“行动”和“担当”两大关键词,蕉岭抓紧创优“经验”,以大健康产业行动、生态综合治理行动等“六大专项行动”为抓手,结合实际展开了一系列接地气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个个可借鉴的鲜活样本,为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为本,筑路先行。蕉岭立足生态功能区定位,努力构建“一城两业三组团”发展新格局,积极寻求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致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区。以新时代的担当与作为,奋力吹响“世界寿乡·富美蕉岭”新号角。

    规划引领▶▷

    抢抓机遇探索绿色发展

    乡村大发展,规划设计是基础。振兴乡村离不开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规划,今年5月,蕉岭坚持规划先行,率先发布《纲要》。

    蕉岭县作为粤东粤西粤北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在建设全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广东省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为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蕉岭县列为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为蕉岭县全域推进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重要历史机遇面前,蕉岭立足生态功能区定位,致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区。为此,蕉岭县委、县政府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历时近半年联合编制完成《纲要》。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按照这一要求,《纲要》以“世界寿乡·富美蕉岭”为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头雁行动”、大健康产业行动、生态综合治理行动、文化传承创意行动、共建共享行动及精准脱贫攻坚行动等“六大行动”,力争2018年至2022年5年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成果,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如今,《纲要》发布已有3个多月,蕉岭的农村产业发展、环境治理、乡风建设、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在规划引领下有序开展。

    近日,三圳镇铁西村举行了扶贫助农收购蜂蜜启动仪式。该村是省定贫困村,共有31户贫困户,2016年成立蜂业合作社帮助村民通过养蜂这项“甜蜜事业”改善生活。今年,政府为蜂农和企业牵线搭桥,通过对接蕉岭县长寿南北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企业直接上门统一收购,在电商平台将这些蜂蜜销往全国各地。

    得知企业上门收购蜂蜜,78岁的贫困户廖梅祥在启动仪式当天早早地站在路口等着。他告诉笔者,他家蜂蜜产量500斤,如果企业将他的蜂蜜全部收购,今年光养蜂就可以增加一万多元收益。这是《纲要》六大行动中精准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农村产业发展了,农民的腰包鼓了,乡村才能真正得到振兴。

    环境整治▶▷

    全域梯次推进新农村建设

    干净整洁的村道,青砖黛瓦的民居,姹紫嫣红的小公园,让人好似走进了旅游景区,然而这是在蕉岭的乡村随处可见的景色。

    9月6日,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举办的全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培训班第二期在蕉岭县举行,参训人员参观了位于三圳镇的九岭村伍子湖公园、芳心村黄上公园,纷纷为这里如画的田园风光点赞。

    每天早上,吴伯都会到村内伍子湖公园的“太空漫步机”上走走,锻炼身体。伍子湖公园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石凳石桌、健身器材、垃圾桶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与波光粼粼的池塘、修葺一新的祠堂相映成趣。“现在修好了水利和村道,村子变干净漂亮了,还有公园。”谈起村庄的变化,吴伯笑得合不拢嘴。

    依托吴氏宗祠文化,伍子湖公园以服务群众休闲、健身为出发点进行整体打造,周边由“五福”池塘环绕而成,配套建有生态景观和设施,与周边客家传统民居和田园美景交相呼应,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

    近年来,蕉岭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切实规范管理农村建房。先后完成了全部行政村的村庄整治规划,以及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县级新农村示范点和省级贫困村的村庄建设规划(自然村),正在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统筹开展全县的村庄建设。

    林烈辉是具有30多年农村建房经验的老师傅,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虽然我干了这一行这么多年,但经过培训之后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培训之后让我可以更科学、更美观地建房。”在农村工匠集中培训方面,目前蕉岭已开展了两期集中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共培训农村建筑工匠192名,主要加强建筑施工基本技术规范、地方特色建筑和新技术、新材料知识和生态节能教育,实行持证上岗和动态管理。

    以前,农村一般都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农村发展缺乏有效引导,对新农村的建设形成很大阻碍。为此,蕉岭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通过解决生活垃圾问题,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拆废拆旧建绿等,实现村容村貌质的飞跃。

    “铃——”如今只要一听到保洁人员的铃声响起,村民们都自觉地把垃圾拎出来交给他们,“这样很方便,也卫生,感谢有这么好的政策。”住在三圳镇九岭村的刘阿姨笑着说。

    目前,蕉岭已经建立农村垃圾长效处理机制,通过实施垃圾分类、完善收运设施、充实保洁队伍、规范清运处理等方式,实现“村上门收集、镇统一转运、县无害化处理”,形成示范片农村环境保洁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底,蕉岭县开始全域梯次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明确逐步把全县97个村梯次打造成11个特色精品村、46个干净整洁村、40个美丽宜居村的目标。

    产业支撑▶▷

    盘活沉睡资源为民增收

    走进九岭村的村道,干净的路面、漂亮的民居、连片的荷塘,令人们印象深刻。谁能想到,仅仅几年前,九岭村还是贫困村。

    九岭村的蝶变,始于该村在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建美丽乡村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是蕉岭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我们大力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提升适度规模经营能力。”三圳镇党委书记张艳辉说。据统计,最近5年,该镇引进投资涉农经营主体达到55家,有效盘活了当地沉睡的资源,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郑伟铭是三圳镇芳心村的村民,今年7月加入了村里的劳务合作社,“按照每个社员的技能、经验不同,合作社里分为建筑施工、卫生保洁、农业生产等领域。”郑伟铭说,由于种植瓜果蔬菜有季节性,加入合作社“上班”更有保障了,“一个园忙完了就可以去另一个园,收入肯定会比之前多!有了劳务合作社这个平台,想务工再也不怕没出路了。”

    不仅是三圳镇,蕉岭在全县都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社制度,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三变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扎实推进“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推动“一户一就业”行动,搭建多元化扶贫模式,探索“企业+经济联社+合作社+农户”生产体系、“企业+品牌+基地”经营体系,引导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脱贫攻坚的产业支柱。

    在蕉岭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该县提出以三产融合为重点,发展长寿健康产业,做优一产,扶强二产,搞活三产。

    蕉岭的土壤富硒,在这片土地出产的农产品硒含量较高,该县带动开发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笋、一瓶蜜“五个一”富硒长寿食品,将“富硒”资源优势转化成市场“卖点”,并建成全市首个农产品硒元素检测室。

    目前,该县已建立7大农产品生产基地、11家规模以上长寿健康食品企业、37个富硒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开发长寿食品70多种,年产值达8亿多元。成功申报蕉岭茶叶、桂岭蜂蜜、蕉岭冬笋、蕉岭淮山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全市获批“地标”产品最多的一个县。

    “基于优质的富硒生态环境及天然资源禀赋,蕉岭的品牌价值迅速提升。”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研究院院长邓大才分析,长寿的品牌、健康的产品、健康的生态等,是蕉岭县乡村振兴最大的依托。

    链接

    把学院建在乡野

    把课堂开在田间

    “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跟村民们分享中央、省、市制定与乡村振兴有关的政策。随时随地开课!”梅州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党总支书记徐文坚笑着说。

    从建筑行业的小老板到“网红村”的村支书,徐文坚花了3年的时间熟悉村中的大小事务,从村支书到“田间地头”的政策宣讲员,徐文坚又花了许多的时间钻研相关的政策。

    “把学院建在乡野之中,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位于九岭村的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乡村振兴“培训热”。

    “目前接纳的班次已排到了10月份,每期的人数大约50—100人。”该学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据统计,目前该学院开班一年来,已有全省各地近60批次3500多名学员来此参加学习,其中,还吸引了来自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罗湖区的四批200多名学员。

    近年来,九岭村抢抓蕉岭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单位”等契机,一路破难前行,在土地流转、绿色发展、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很快便逆袭为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为培训学院奠定了“经验传习所”的鲜活样本地位。

    “学院本身就是鲜活的成果案例,培训课程和形式都很灵活,课堂教育与现场考察相结合,一路让大家带着思考去学,收获很多。”前不久,一位从清远市远道而来的镇村干部在该学院学习后赞叹不已。

    据了解,作为省委农办“广东美丽乡村建设(蕉岭)培训基地”、省农业厅“广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蕉岭)示范基地”和省委党校“干部教育学院现场教学点”,该学院围绕培训“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目标,立足“村庄是教室、专家是教师、土地是教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一大批专家、教授及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和能工巧匠,为各地干部学员进行交流授课。还通过走进田间地头、对话新农人新企业等方式,解决教材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获得良好的口碑,为壮大乡村振兴人才生力军提供了有益实践。

    案例

    广福镇广育村:

    创新环境

    治理模式

    “大黄屋祠堂门口圳沟也有一些生活垃圾,麻烦负责人前去清理”,在洁美广育的微信群,每天都有村里卫生的实时通报,村民们看到哪里脏了,哪里清理干净了,都会及时拍图发到群里,然后由专人去清理。

    今年4月1日开始,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探索实行“村协商监管、片招标收集、户缴费清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通过分片开展保洁、招标竞聘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每天及时转运、100%收取垃圾处理费等措施,实现了生活垃圾“日日清、日日运”,大力改善了宜居生活环境。

    “之前我们是隔天清运,但是发现垃圾堆一天会产生二次污染,村里的狗、鸡等会去翻垃圾,堆垃圾的地方也会污水横流。”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忠铎说,农忙时的垃圾也影响了村容村貌。

    为了彻底解决村里的垃圾问题,广育村在村党支部的召集下,开了一场“村民协商议事会”,经过大家的协商,制定出了符合村里实际情况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即“村协商监管、片招标收集、户缴费清理”,还将整个村分为3个片区,巧妙绘制出村里每个片区的垃圾回收路线图,保洁员按照路线图开展保洁,村民们则记住保洁员来到自家门前的时间,把垃圾放出去。

    在整个环境整治过程中,村中的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村里的党员黄福城是岗背—老屋片区的保洁负责人,这个片区是3个片区中路线最长、面积最大、服务人口最多的,为了做好这片的保洁工作,他聘请了1个收集人员、2个保洁人员,“包下这个片区,只是想为群众做点事,一开始压力太大了,想放弃,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应该作出表率,所以坚持了下来。”黄福城耿直地说。

    不仅有保洁员对路面进行保洁,村里的每一位党员都负责认扫一条路。已有10年党龄的黄新金认扫了800米长的路段,两天巡查一遍,路过看到脏了也会马上回家拿工具清理干净。“习惯了有空就去路上转转,家里人也开始受我的影响特别注意环境卫生了。”

    据悉,为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不落地问题,蕉岭正加快总结并推广“村协商监管、片招标收集、户缴费清理”的“广育经验”,全面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