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下称广东“6·30”活动)的脚步越来越近。转眼,广东“6·30”活动已经进入第12个年头,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扶贫济困”为主题的省级专项活动日,过去11年,通过“6·30”活动,全省累计募集资金380多亿元,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突出贡献,成功开创了社会帮扶新路径,为全国贡献了广东智慧。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一时间,举世瞩目,万众欢腾。
既然绝对贫困已经消除,“扶贫济困”是否过时?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还要不要搞?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广东“6·30”活动不仅应该坚持下去,还应该进一步做大做强。
在新的阶段,“6·30”活动要进一步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群众优势,久久为功、高位推动,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抓住重点,转变帮扶思路,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继续做大做强“6·30”活动是传承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6·30”活动为广东乃至全国的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它正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鲜活载体和集中体现。
继续做大做强“6·30”活动是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凝聚社会合力的现实需要。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11年来,“6·30”活动共吸引了1000多家社会组织、近万家企业、100多万志愿者、2000多万爱心人士参与,累计募集社会资金380多亿元(截至5月底),成功对接慈善项目近5000个,对接帮扶4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全国社会扶贫改革探索提供了广东经验和广东智慧。
新形势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这都要求我们能够继续凝聚合力,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破解与推进。“6·30”活动是脱贫成果巩固的力量聚合剂,继续做大做强“6·30”活动是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凝聚社会合力的现实需要。
继续做大做强“6·30”活动是巩固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多年来,“6·30”活动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群众优势三大优势的基础上,建设了整合、动员、运转、监督的四大机制,形成“久久为功,高位推进”“搭建平台,规范管理”“精准对接,专业运行”“服务社会,多方共赢”“文化引领,全民动员”五大创新亮点,完善了社会动员机制,搭建了社会参与平台,创新了社会帮扶方式,形成了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广东社会扶贫帮扶格局。这是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方面的成功探索和宝贵经验。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在乡村振兴战略元年,巩固探索“6·30”活动多年来形成的新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是探索社会治理体制、发挥社会治理协同作用的题中的内在要求。
脱贫不是一劳永逸,“扶贫济困”永不过时。当绝对贫困成为过去,“扶贫济困”已经成为一种精神镌刻进南粤脱贫攻坚的历史丰碑;站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扶贫济困”也必将成为一种文化引领力量,屹立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前沿潮头!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