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首页 > 专题中心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专题 > 媒体报道

惠州“旅游+”做法获赞 形成23条乡村旅游线路

时间 : 2021-04-03 22:01:48 来源 : 本网原创稿
【打印】 【字体:

  2月13日、14日,广东省首批旅游扶贫现场调研活动在惠州举行,现场观摩优秀旅游扶贫项目,交流旅游扶贫工作经验做法。

  “博罗县的福田菜心节、公庄荔枝节、石坝甘蔗节、观音阁的帐篷节等,给乡村带来超高的人气,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成为带动农村发展、促进村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径!”在经验交流会上,惠州市旅游局局长张莉兰如是介绍到,惠州建设旅游专家智库、打“旅游+”融合牌的经验做法获与会人员点赞。

  建设旅游专家智库给30个重点村“开方”

  张莉兰介绍,为推动实施“将农村转变为景区、将农民转变为旅游从业人员、将农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的“三变工程”,惠州市旅游局经过对全市148个贫困村的深入摸查,首批确定了10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和20个市级旅游扶贫重点村作为旅游扶贫工作的先行部分。

  自去年起,惠州市旅游局建立了旅游专家智库,依托高校的教授和专家团队进行调研,逐步为30个重点村制定了不同的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在惠东的白马村重点发展农村生活体验游,龙门的上东村重点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游,水坑村重点发展古村落文化体验游等,使各地得以凸显特色,错位发展。

  “旅游扶贫要打好融合牌”

  “旅游扶贫还要打好融合牌,可以起到‘一业兴、百业旺’的牵引辐射作用”,张莉兰介绍,如“文化+旅游”,结合客家文化游、红色旅游等新产品形态,如把高潭革命老区创建为4A级乡村旅游景区,这样拉动马克思街、列宁街的商业链条,将红色旅游业打造成贫困村的产业核心,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又如“农业+旅游”,湖镇的航天育种基地对周边的乡村和扶贫村起到了极大的帮扶辐射作用。扶持贫困群众发展观光农业、特色种养业和农家乐,实现自主创业、精准脱贫。此外,还在观音阁镇探索“体育+旅游”的方式,联合民间组织,将之打造成为户外运动胜地,实现脱贫致富。此外,还有“科技+旅游”、“教育+旅游”等多种产业融合方式正在不同的区域进行探索和推进。

  目前,通过发挥扶贫村周边的景区资源,将旅游贫困村的民俗风情、古旧建筑、特色餐饮、民宿、森林景观、民族风情等作为旅游产品与周边成熟景区连接起来,已经形成2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有效加深了游客对惠州美丽乡村游的印象。如博罗的“七星耀罗浮”品牌已初具规模,依托5A级景区,与周边的乡村形成产业链条,实现联动发展。

  攻坚3年广东省旅游扶贫将增收10亿

  按照年初全省旅游扶贫工作视频会议的部署,全省旅游扶贫现场调研活动将分两批进行,参加首批13日、14日活动的共有7个市、30个县区、58个村相关代表。13日下午,与会人员前往惠州市博罗县松岗村、禾肚里民宿和航天基地进行了现场观摩,感受旅游扶贫成效。14日上午,调研活动进入经验交流阶段。

  根据《关于我省旅游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广东省将通过3年攻坚,为117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提供约5万个直接就业机会,旅游增收10亿元。其中,旅游扶贫重点村集体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全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突破8000元;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全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突破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