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土地的儿女,站在历史的峰峦眺望壮美的岁月,民族的生生不息依赖于土地的恩赐,百年的辉煌成就演绎于土地的舞台。田间乡野、河流山川,是我们所有人的根,她以博大和丰盛,养育着14亿多中华儿女,承载着5亿多农民群众的生活福祉;她以深邃和清澈,寄托着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的悠长乡愁,又是今天萦绕在我们身边的一片片绿水青山和诗意家园。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是真正的“党之大计”“国之大者”。
中国的广袤田间庄稼熟了一茬又一茬,从未像今天这般气象万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推动“三农”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2021年,中国共产党在成立100周年之际庄严宣告,桎梏乡村发展的绝对贫困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企稳把准、落实落细乡村振兴的新方位、新重心和新前景,这是新时代我们必须解答、必须答好的重要问题。
今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前不久,广东制定印发《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将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抓手、主平台,从镇级层面统筹镇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推动镇村一体谋划,强镇兴村,融合发展,部署全域全覆盖推进全省1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全面振兴。
从“驻村”到“驻镇”,这是广东的开创性探索。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肩负党和人民重托,负责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同村一级相比,乡镇人财物等事权更完整,资源要素和公共服务更聚集,统筹协调能力更强大;同县一级相比,乡镇又能最直接地获取民情民意民智,堪称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细胞”、支点和“一线指挥部”。赋能乡镇,实现“镇”兴,必将更加有力地综合统筹镇、村两级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点燃乡镇的发展之火,是推动乡村持续发展的最好办法。探索“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办法,本质是建设以镇一级为单位的若干振兴“组团”。对那些已经在脱贫攻坚中取得成果的繁星点点,通过“串点成线”焕发更大光芒;对那些在前期帮扶中“力道不足”的地方,又可以在更大舞台上推动资金、人才、技术和组织资源等充分畅流,优化公共服务资源的投放使用,形成振兴的内生循环和内生动力。
驻镇帮镇扶村是一项新机制,也是对广东脱贫攻坚经验的重要延续。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走过的扶贫之路:田间地头,驻村帮扶点燃乡村振兴的意志之火、行动之火;阡陌之间,驻村干部与群众心手相连;山海之间,一条条“红色村”“特色村”纷纷崛起,星星点点地串联起一条条“脱贫路”“振兴路”。此情此景,既让人潸然泪下,又使人倍加振奋,坚持驻点的工作方法不动摇,农村天地大有可为、乡间面貌大为改观、乡村振兴大有希望!
发展必然带来改变,但不变的是那份乡愁。乡愁,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以镇带村”,要聚焦把脱贫成果巩固好、把富民产业发展好、把美丽圩镇建设好、把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好、把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好等重点任务,切忌把大拆大建的老套逻辑植入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中。要通过推进镇域产业聚集、镇村联动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让乡村振兴有更切合实际情况的支点,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实现以“镇”兴推动复兴。
广阔田野等待我们书写新的奇迹,复兴大局要求我们实现新的作为。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因地制宜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着力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落地见效。处于“镇”兴关节点、关键点的驻镇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始终同乡亲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弄清驻地特色、群众期盼,最终以振兴之实谋复兴之功,为推动全面乡村振兴、为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而接续奋斗。
来源:南方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