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首页 > 专题中心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专题 > 媒体报道

[南方日报]超万名帮扶队员扎根镇村一线!广东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答卷

时间 : 2022-01-23 00:49:45 来源 : 南方日报
【打印】 【字体:

  在韶关乐昌廊田镇,村民在乡村车间里忙个不停,工作队的脚步踏遍乡间田头,省农科院的专家正在帮助村干部解决农业科技问题……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迎来新的阶段。2021年6月,广东启动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组团结对帮扶工作,全域全覆盖推进全省1127个乡镇、近两万个行政村全面振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8099名驻镇帮扶干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农行广东省分行共选派4000多名专业人才,团省委招募1030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共同驻镇参与乡村振兴。

  如今,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已推进半年,驻镇帮扶工作队给广东农业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细落实?带着这些问题,南方日报记者走进全省多个乡镇,近距离记录驻镇帮扶工作队的故事。

“驻”

脚下有土 心中有谱

  “南兴镇的33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我们在驻镇的前两个月都走完了。”湛江雷州南兴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罗恒华带领队员走访调研,不仅要把南兴镇的“疑难杂症”、资源禀赋都摸个遍,也希望能借机找到本土的“领头雁”。

  “要发展产业,主要依赖当地人。”工作队跑遍南兴镇,还真的找到了心中的“领头雁”。南兴镇梅田村的支部书记吴平灿和村主任吴湛军,经营过种植业,也跑过市场销售,对梅田村的发展十分了解。于是,本土经验加上工作队的优势资源,两边一拍即合,决定把梅田村作为带动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同样面临经验不足、对当地情况不了解的韶关乐昌廊田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发挥工作队成员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优势,每周例会领读,分期分批对经营主体、项目载体及涉农资金等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学习。

  在走村入户走访调研的同时,工作队还建立起上中下分工协作责任机制及调研工作日志、台账制、督办制等举措,并创制“调研一张表”,迅速掌握镇情、村情,编制镇域乡村振兴规划。

  村民有困难,就找村干部协调沟通;产业难发展,就深度调研发掘“沉睡资源”。各地各帮扶工作队进驻以来,迅速进入状态,融入当地,在产业协作、技术支撑、金融支持等方面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全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共实施帮扶项目8754个,引导2108家企业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投资,辐射带动低收入群众59836多人。实施系列稳就业行动,累计建设“乡村振兴车间”238个,吸纳8386人就近就业,其中已脱贫户2099人;举办培训班1419期,培训已脱贫人口90566人次;举办系列促增收展销活动,带动销售4.05亿元的帮扶产品。

“帮”

发挥优势 凝聚合力

  “这半年,我们摸清了每个队员的长处,能宣传的搞宣传,能调研的搞调研,团队力量大。”梅州五华梅林镇工作队队长王永锋介绍道,最初工作队只有5人,随着金融助理、志愿者、农业科技特派员陆续到达,现已增至10人。

  为解决梅林镇土地撂荒问题,工作队联系上了广东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推进稻虾共作产业。该公司致力于探索产业帮扶引进新模式,办公地点就设在梅林镇福新村。

  “发展稻虾共作是结合五华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实际开辟产业振兴的新路。”广东省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素偌说。目前,稻虾共作已经从最初福新村的10亩示范田,发展到梅林镇种养面积达140亩,1年养3轮虾,每亩每轮可营收2000元,并形成示范效应,带动五华县稻虾产业种养面积达1000亩。

  梅林镇的变化,只是全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团发力”取得实际成效的一个缩影。在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广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由“分散帮扶”向“组团式”帮扶转变,社会各界力量也加入驻镇帮镇扶村的“朋友圈”。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高校毕业生志愿者、金融助理”的组团结对模式已初显成效。目前全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政策体系、工作机制、政策体系等“四梁八柱”已基本搭建,各项保障措施逐步完善。

  除了“组团”帮扶力量之外,省内金融、保险、高校、新闻媒体以及省科协等社会团体、民营企业积极要求参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行动。

  工行广东省分行选取200个中心镇,每镇精选2—3名乡村振兴金融助理,服务当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省科协选派363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万科集团提出3年投入约3亿元建设乳源瑶客共生乡村振兴示范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主动加入驻镇帮镇扶村的民营企业有1000多家。

“扶”

守住底线 巩固成果

  落实中央“四个不摘”政策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仍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积极参与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梅州五华梅林镇工作队制定了《番禺区帮扶成员单位对口帮扶五华县梅林镇防止返贫监测户方案》,动态监控、精准帮扶。

  梅林镇梅南村五保户古办文一家让王永锋印象深刻。56岁的古办文天生残疾,丧失语言和行动能力,而每日照顾他的母亲已86岁高龄。进驻以来,工作队多次前往古办文家,了解古办文的生活起居、健康等情况。

  2021年12月下旬,由成员单位之一的番禺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对古办文一家进行慰问,并捐赠了一辆手动轮椅车和一台坐便器,方便古办文日常生活。

  目前,全省基本完成了第一轮防返贫监测排查认定工作和信息系统标识,以及各镇资金、项目、资产、档案、防返贫监测名单的交接。落实“四个不摘”保脱贫成果措施,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对监测对象的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帮扶措施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智库观察

整合大资源 构建大格局

驻镇帮镇扶村需“上下左右内外”联动

  从“分散帮扶”到“组团式”帮扶,从过去“驻村帮扶”到“驻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的力量更加强大,乡村振兴的视野更加宽广。

  将帮扶对象单元由行政村上提一级到乡镇,为的是发挥乡镇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增强乡镇的聚集辐射能力,提升县、镇、村协调发展的协同水平。

  然而,在采访中许多工作队提到,无论是利用财政资金发展乡村产业,还是整合成员单位的资源,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是远远不够的,乡村振兴还需形成“上下左右内外”同心协力的大格局。

  在驻镇帮镇扶村的相关政策文件中,“上”“下”已经很明确了,那么“左右”“内外”又是什么呢?“左右”其实就是各临近工作队的经验交流,相互合作成为彼此的力量,形成资源联动;“内”就是群众,乡村为村民而建,村民是乡村的主人,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少走弯路、长远发展;“外”指社会力量,不仅要发挥成员单位的优势,也要撬动更多社会资源,进而推动城乡和地区间产业、资本、技术、劳动力、资源等要素双向转移互补。

  “上下左右内外”联动的大格局能够实现更多优质资源整合,才能真正让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抓手、主平台,让乡镇成为“城里人愿意下来、村里人愿意上来、外地人愿意进来、外出人员愿意回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