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首页 > 专题中心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专题 > 媒体报道

[中国组织人事报] 乡村振兴“驻镇”日记

时间 : 2022-02-08 15:55:16 来源 : 中国组织人事报
【打印】 【字体:

  我叫曹帅,是一名80后干部。2021年7月,我加入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对口帮扶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驻永和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接续脱贫攻坚的薪火,踏上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奋斗新征程。

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 多云

  今天由街道领导带队,我们五名队员迎着朝霞,启程前往连山永和镇。一路北行,从鳞次栉比的高楼,到广袤葱郁的田野,再到绵延无尽的青山,离开农村多年的我,来到永和这个粤桂湘边陲小镇,迎着夹带泥土芬芳的舒爽清风,明明是陌生的地方却让人感到亲切。

  初到壮瑶山城,发现这里民族风情丰富多彩,壮瑶同胞质朴勤劳。和其他几位队员交流,大家在新奇兴奋之余,也是隐隐觉得肩上沉甸甸的,摩拳擦掌而又惴惴不安。在街镇领导对接动员时,从大家的神情中,我读到了同样的自问:乡村振兴,我们准备好了吗?

社情民意的“连心桥”

2021年7月13日 星期一 阴

  今天与上轮精准脱贫阶段的派驻帮扶干部座谈交流后,我们对镇情村情民情有了大致了解,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队长,马上带着我们下村了。

  很快便遇到了第一个小麻烦:语言不通。永和以壮瑶汉三族群众聚居,乡亲们以连山话、壮话为主。走访前两户群众时,沟通完全不在一个频道。在镇村干部的“翻译”下,我们很快找到了连山话和白话的联系区别,交流虽是磕绊吃力,但乡亲们徐徐讲,我们认真听,终归可以互明言意了。

  队长打趣道:“群众有想法、有诉求、有意见,我们不认真仔细听还真不行,不然听不懂可要出洋相喽。用两分法看,这沟通不畅还是个好事情呢!”民声入耳才能民情入心,我觉得队长说得很对。经过上周和这周的走访,确实看到了一些制约乡村发展的现实问题,心藏隐忧的同时,愈发鞭策着我必须有所作为的决心。

惠民政策的“传声筒”

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多云

  经过两个月的进村串户,今天完成了全镇上一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54户660名群众的全员走访。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发现农村大部分群众对于政府近期开展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政策和乡村振兴的国家大政方针知之甚少。队长很着急,在工作队例会上提出,我们工作队就五个人,镇域面积这么大,不加强政策宣传,不把群众发动起来,怕是难以及时帮扶解决群众困难,这是我们现阶段工作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借鉴其他工作队的经验做法,我们在本地新媒体平台“爱连山”APP上推送了《致永和镇全体群众的一封信》,面向全镇公开宣传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政策,同时发动镇村干部充分利用自然村、队组的微信群,加强“四个不摘”政策宣传,公示农户自主返贫申报程序。

  今天我又有了一个新认识:乡村振兴事业是个全民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只有真正依靠群众,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才能不落一人。

本地特产的“店小二”

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晴

  永和好山好水好物产,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发现本地的天然有机农产品与“流水线”生产农产品有云泥之别。但由于山多地少,不利于机械化、规模化种养殖,导致农产品人工投入大、成本高。我们想到了利用农联系统推精品化农产品的点子,联络了三家花都助农销售企业,把山里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城市餐桌菜篮子。

  经过上周的协调对接,今天传来了好消息,永和大米加工的龙头企业已经完成了30吨产品的交付,销售企业反馈产品市场反映良好,下一步还有追加订单。初战告捷,我们都很鼓舞,又展开了“头脑风暴”,明确接下来要以“工作队服务好企业营商、企业深挖本地高质农产品市场潜力”的方式,进一步拓展永和农产品销售的深度和广度。

  在花都的亲友经过我的带货试吃,笑称:吃过连山大米,再也吃不惯普通的超市大米了,这么好的大米一定要把营销做好,确保大家不要“断粮”。


扎根基层的“逐梦人”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晴

  今天降温了,粤北山区确实比花都冷很多。上午区领导带队来永和调研党政对口帮扶工作,欣喜听闻工作队9月份组织来连考察的花都人力资源企业与连山人社部门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差异化、精细化研究解决本地弱就业能力人员劳务输出问题。

  曾经在脑海中构思过无数次的乡村振兴蓝图,不知不觉悄然落下了第一块拼图。随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项目次第落子,我们的乡村振兴驻镇帮扶之路第一次如此真切清晰地呈现在了眼前。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乡村振兴,我准备好了!

(作者及单位: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党委  杨晓蓉;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对口帮扶连山驻永和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曹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