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首页 > 专题中心 >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专题 > 媒体报道

[半月谈]广东阳山念好人居环境“五字诀” 焕发和美乡村新面貌

时间 : 2023-04-30 10:25:40 来源 : 半月谈网
【打印】 【字体:

  近年来,广东省阳山县坚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念好“推、染、修、构、管”五字诀,迎难而上、锐意创新,焕发和美乡村建设新面貌。

图片

“天南峡谷 康养吾乡”精品线路——秤架瑶族乡乡标

以上率下,让整治工作“推”得更有序

  在推进有关工作进程中,阳山强化党委领导,分级负责,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阳山坚持“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县、镇、村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当好“一线施工队长”,村党组织书记当好“一线指挥长”,压实县、镇、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责任,抓出高成效、高质量。

  坚持规划先行。全县159个行政村于2018年底全部完成村庄规划,目前,阳山县累计建成美丽乡村1602个,其中“整洁村”486个、“示范村”950个、“特色村”157个、“生态村”8个、美丽田园1个。梯度创建美丽乡村,一年接着一年干,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强定力,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多措并举,让乡村风貌“染”得更艳丽

  阳山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分类整治,多措并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开展全域村庄清洁行动;落实“九个抓”要求,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全面整治提升。今年以来,阳山县依托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30天集中攻坚”、“村庄清洁行动”先进村评比等工作内容,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稳步向前。二是五个梯度创建美丽乡村;对照创建指标,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打造“四小园”,整村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提升乡村整体风貌。目前,阳山县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17838处。三是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和沿线景观节点建设,连线成片提升乡村风貌。目前,建成大崀镇“湖光山色▪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精品旅游线路、镇街整治为重点,在特色村以上档次的美丽乡村开展农房改造、风貌提升工作;建成岭背-秤架乡“天南峡谷•康养吾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累计长度27公里,涉及89个自然村。新增启动阳山(七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分步分类打造乡村振兴综合体,推动“一核四区”落实与建成,打造“美丽城区+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样带。

图片

“天南峡谷 康养吾乡”精品线路——农村新文化墙

以奖代补,让乡村民居“修”得更热情

  出台《阳山县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精品线路沿线民居特色乡村风貌示范带奖补办法》,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在精品线路及特色村建设中,高效推进特色民居微改造。一是明确奖补标准,发挥同享共建的主体作用。明确规定农户筹资10%、政府奖补 90%的奖补标准,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农房微改造的积极性,并自主监督工程质量。阳山县大崀镇以松林村为试点,全村348户农户完成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占比达到90%,推动乡村振兴风貌带沿线各村完成X383线公路两旁自然村农房风貌提升。全镇共完成600多户农房风貌提升,农村农户风貌焕然一新。二是明确建设方式,发挥“高质量+低成本”叠加效应。发动鼓励本地工匠优先承包风貌提升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降低成本双保障。三是明确建设标准,统一农房风貌。在不破坏本村整体风貌协调性的前提下,规定裸墙、腰线、窗线和坡屋面等微改造建设标准,统一农房风貌。

图片

特色名村——大崀松林村农房风貌

宜业固本,让美丽乡村“构”得更完善

  扎实推进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基础,让现代化要素联通乡村万家。一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建成农村公路2949公里,扎实开展146公里“四好农村路”工程,300公里乡镇通行政村公路“单改双”工程和100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全县累计建成农村公路2949公里。推进 3.44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区域农产品直供配送中心1个,完成建设1000平方米以上农产品上行分拣配送、冷链仓储展销中心,建设助农冷库仓储库容 400 立方米。建成农村物流节点、电商物流服务站120个。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农旅结合为出发点,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引进社会资本,引导农民以土地资源入股、租赁、服务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逐步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今年春节,阳山县累计接待游客 17.03 万人次(其中一日游11.95万人次,过夜游5.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1.05 亿元,同比分别上升 27.94%和 31.30%,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提升。

图片

坚持“334”机制,让乡村治理“管”得更长效

  在日常工作中,阳山建立“党群议事厅”,搭建村级议事协商平台,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的良好局面,建构引导约束机制,明确取得乡村建设入场券的门槛。一是坚持实行“门前三包”,明确村民责任和义务,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

图片

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党群议事厅

  阳山县大崀镇发挥“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宣传动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谈话等方式,把乡村建设规划、“门前三包”等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村民责任和义务。全镇49个自然村97个村小组均建立了“门前三包”制度。二是坚持“三不进场”原则,确保农民真正参与。开展乡村建设项目前,规定“‘三清三拆三整治’不完成不进场、涉农资金不整合不进场、保洁体系不健全不进场”的前提条件。乡村建设项目动工前,村党组织召开各村小组村民代表大会,讲解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明确开工建设的前提条件,避免“政府在干、群众在看”的一头热现象,确保农民真正参与其中。三是坚持“四不补”原则(拆旧不补、让地不补、人工不补、青苗不补),强化农民自治促进乡村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理事会的协商议事作用,行使村民集体决策权力,协商解决乡村建设中的清拆、用地等难题。如阳山县大崀镇振民村庙应村村民让出部分土地和将闲置的300平方的旧瓦房,用来打造农耕文化园,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区,将庙应村打造成丝苗米农业产业基地和农耕文化科普基地,建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大崀镇和大崀镇松林村、杨梅镇何皮村获首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称号;大崀镇松林村获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