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从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兴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多项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措施》出台,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注入了强心剂。作为全国消费大省,今年上半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全国第一。随着《措施》加快落实、落细,广东将重点落实大宗消费、文旅消费、销售龙头和县域消费等方面促进政策,持续畅通经济循环,释放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据悉,为推动特色产品进城,《措施》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土特征的产品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订单农业,拓宽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
“中国地大物博,传统农业精耕细作,不同地域的农产品特点鲜明,同时部分特殊地域的农产品富有功能性微量元素,对于人体健康有很大益处。美中不足的是,许多优质农产品还没有讲好品牌故事,消费者对于它们的优势认知不足,难以卖出好价格。”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廖永松认为,通过做强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畅通农产品“进城”渠道,可有效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增强消费能力。
高州市丰盛食品有限公司从事荔枝、龙眼等农产品的销售配送已有多年。“茂名荔枝电商不断发展壮大,政府对乡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让高州荔枝的品牌更响、离消费者的餐桌更近了。”该公司总经理何达为坦言,对于茂名来说,进一步完善电商和物流意义重大,《措施》的出台让荔农们感到十分振奋。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郑英隆指出,过去,我国农村的消费与生产高度统一、自给自足,如今通过预制菜等产业,让新的生产方式变革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有效地为农民增收。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方面,农村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只有让农民富起来,才能更好地释放出其消费潜能。
《措施》还提出,支持经营主体开发森林人家、林间步道、健康氧吧等产品,拓展乡村生态游、休闲游。对此,廖永松建议,探索乡村旅游建设应着重于“小而美”的精品项目,避免大投资、大项目的“景区思维”建设;同时,要将乡村旅游与农产品的销售有机结合,增强生态游、休闲游的互动性、体验感,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充分了解当地文化、特产,让乡村旅游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洪勇则表示,在“20条”中,他特别关注扩展新型消费,通过推广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形式,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在新型消费中,可通过互联网为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或过去未得到良好开发的新产品,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提升消费满足感。”郑英隆说。他建议,厂商可充分运用智能化生产手段,让消费者更多地介入生产链条,产出更多定制化产品,让供需关系得到更好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