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6月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启动,三年来,阳西各支工作队坚持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聚焦发展所需,链接各方资源,推动资源资金高效汇聚,推动特色产业加速发展,推动民生福祉扎实增进,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阳西各支工作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人脉资源、社会资源、信息资源、技术等引进阳西、留在阳西,确保帮扶工作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和辛勤汗水践行着助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三年之约”。
驻镇帮镇扶村取得实效,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阳西县分为6个重点帮扶镇(织篢镇、程村镇、溪头镇、上洋镇、塘口镇、新墟镇)和2个巩固提升镇(儒洞镇、沙扒镇),由8个驻镇帮镇扶村团队按照“一对一”组团结对帮扶。
通过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各支工作队深入调研,精准把脉,全力推进帮扶工作,帮助各镇巩固脱贫成果、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推动阳西乡村振兴不断迈上新台阶。积极发挥组团单位资源优势,协助8个镇科学编制镇域乡村振兴规划、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五年规划,清晰乡村发展路径。
在常态化实施监测帮扶方面,各支工作队坚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定期摸排走访脱贫户,对监测对象开展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帮扶。积极开展慰问、就业、消费等各类帮扶工作,帮助脱贫户持续增收。累计举办就业培训班79期,培训脱贫人口数3603人次,帮助已脱贫人口实现就业数1103人。引导组团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等采购帮扶镇优质农副产品带动消费帮扶累计9978万元。经过系列帮扶,全县有劳动能力监测对象占有劳动力脱贫人数比例逐年降低,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各支工作队积极自筹资金共3761万元助力帮扶镇发展,各组团单位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根据镇村基层和群众需求开展帮扶工作。
“阳西后花园”越来越美,多措并举提升镇村人居环境
塘口镇有着“阳西后花园”的美誉,驻塘口镇工作队树立起“硒旺山水·健康塘口”的发展口号,让“阳西后花园”的新型城镇化功能得到夯实,富硒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产业振兴欣欣向荣。
三年来,工作队围绕《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工作方案》《省乡村振兴驻塘口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塘口镇乡村振兴规划》,申报入库实施帮扶项目52项。经过努力,镇村人居环境整洁干净,乡亲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五大提升”取得实质进展,富硒特色农业休闲文旅产业开局良好,为塘口乡村“五大振兴”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奠定了良好基础。
工作队持续开展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对全镇104条全域自然村全部落实了巷道硬化工作,优化了镇区空白区管网和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完善了镇村集中供水安全保障,强化巩固了全镇卫生保洁和垃圾处理工作,支持了上垌门楼和直道建设,美化了松树下、水南、神景、榄根等自然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了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积极参与了绿美生态阳西建设。如今,塘口镇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新的优化,塘口生态振兴得到有力保障。
围绕把镇区建设成为服务“三农”的区域中心的规划目标,工作队争取了省财政厅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文化补短板项目,为塘口古堡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打造了一个具有富硒社科普及、人才服务培训等功能的人才基地。在教育联合体的助力下,塘口中学逐步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水平,让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得到切实保障。
工作队悉心帮扶指导,全链条助“荔”乡村产业发展
“在暴雨之前,我们通过传感器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果园的实时温度、湿度等数据,能够抢在下雨前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天气带来的损失。”儒洞镇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迪介绍说,随着农业数字化技术在荔枝产业的应用,荔枝不仅品质更好、产量更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应对灾害天气的能力。
如今,在合作社的荔枝园里,智能气象监测站、土壤监测站以及视频监控设备一应俱全,温湿度、土壤等相关数据可以及时回传到合作社监控室,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荔枝的生长情况。荔枝园的美丽嬗变,离不开驻儒洞镇工作队三年来的悉心帮扶。
得知合作社在购置新设备、引进新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和技术短板,工作队充分发挥金融助农作用,联合农业银行、农商行、邮储银行,对社员和周边农户提供贷款5698万元,为合作社加快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助力农业实现数字化。
为了让合作社不再“靠天吃饭”,工作队联合帮扶组团单位人保财险阳西支公司开拓地方特色险种,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让合作社应对自然灾害有了“定心丸”。目前,合作社荔枝、龙眼等水果种植投保面积4821亩,已赔款84万多元,大大降低了种植损失。
为了强化农业人才队伍,工作队指导开展校社技术合作,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校外教学实训基地,推动人才与合作社对接,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指导、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技术入股等方式,柔性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目前,一支由博士人才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定期为合作社提供上门指导,促进产业发展、农民致富。
通过搭建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工作队推动科技专家深入镇村,加强科技赋能,让科技在儒洞镇乡村产业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助力当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帮扶助蚝产业发展,搭建销售平台促进农旅融合
程村镇素有“中国蚝乡”的美誉,养蚝海域面积达4.2万亩,带动了当地上万人就业,是一个响当当的致富好产业。然而,作为程村蚝主产区的红光村,在生蚝深加工方面长期以来缺乏专业设备,成为制约当地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
2021年以来,驻程村镇工作队看到了该镇蚝产业的发展势头和潜力,随即对当地龙头企业开展了帮扶和指导。为了提升程村蚝的“含金量”,工作队积极帮扶程村金质原生态蚝业有限公司,帮助企业扩建厂区、引进设备,升级生蚝养殖及深加工能力,并帮助企业上马液氮冷冻生产线,有效破解了程村蚝保鲜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很快金质蚝业提升了生产条件,安装了自动清洗、分拣等相关设备,在提升程村蚝加工能力的同时,也扩大了当地养殖户的生蚝收购量,进一步盘活了红光村的蚝产业链。
如今,金质蚝业的厂区从开蚝、清洗再到加工、速冻,许多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企业也积极发挥联农带农作用,优先聘请本地村民130多人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解决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同程村镇一样,上洋镇也有一张亮丽的“上洋西瓜”产业品牌。然而,前些年一到西瓜销售旺季,当地瓜农总爱占道摆卖,将村道或县道两旁挤得满满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了解情况后,驻上洋镇工作队实地走访、深入研究,并与上洋镇委、镇政府商定后,投资350万元在双鱼村打造了一座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西瓜驿站。2022年5月投入使用后,西瓜驿站可提供29个销售档口,有效破解了当地农民的卖瓜难题。
西瓜驿站内设有网络营销服务中心,瓜农们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为上洋西瓜直播带货。这里还搭建了西瓜栈道、品瓜凉亭、演艺舞台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成为吸引各地“吃瓜群众”慕名打卡的网红景点。
为了满足自驾游和团队游群体的需要,西瓜驿站还配套建设了停车场、旅游公厕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并与周边的双鱼古城等景点实现了联动,推动上洋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筑牢平安“压舱石”,推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压舱石”。织篢镇地处阳西县中部,也是县城所在地,为了织密织牢“安全网”,由省委政法委、广东南粤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驻织篢镇工作队依托自身优势,助力推进乡村治理,着力打造平安乡村、美丽乡村。
工作队会同该镇建立联合检查督导机制,推动完善“五室合一”机制、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以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工作为抓手,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如今,织篢镇打造了一支由网格员和3000多名配送员、快递员等组成的“丹江人”综合网格员队伍,他们的身影也成为一道靓丽的平安“风景线”。
为了更好地打造平安乡村,工作队从培育文明乡风抓起,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移风易俗。工作队安排帮扶资金用于镇文化站建设,倡导农村群众在红白事、结婚彩礼方面不大操大办;提倡镇村干部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起到表率作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发挥乡贤积极作用。
为了筑牢平安基石,工作队积极助力织篢镇打造示范性镇级综治中心,建设“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织篢镇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占地面积235平方米,建筑面积1175平方米,全面整合了信访、公检法司、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禁毒、综合行政执法等多项职责,配备专职网格员。
该中心不仅实现了“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聚焦“镇村(社区)风险排查、就地矛盾化解、强化诉源治理、促进讲信修睦”目标任务,最大限度地把基层社会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把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建设成联系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
工作队依托西湖公园自然景观,助力建设阳西法治广场,实现了“法在景中”。法治广场建设了法律驿站,在周末、晚上等人员密集时段提供法律服务,将普法宣传与法律服务有机结合。2023年以来,法治广场法律驿站为群众提供法律答疑233次以上,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2场次。
近年来,织篢镇社会治安呈现“两降一升”的良好局面。2023年,织篢镇2个村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村获评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该镇全部行政村获评“阳西县平安和谐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