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沿着水头绿道一路前行,远山近水和绿野垄亩层层叠叠。在不远处的竹海间,坐落着一间清幽静谧的乡村民宿。民宿内,游客或闲坐品茶,或听风望云,享受着悠闲的微度假体验。
水头镇新联村凤山自然村的民宿。
这个位于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新联村凤山自然村的民宿,原址曾是一片废旧的屋舍,后来经过改造盘活,如今已然成为水头镇乃至佛冈县推进乡村运营的成功案例之一。
佛冈近年探索出梳理人才库、资源库、项目库“三库”,促进乡村资源整合对接;推动农村废旧屋舍改造成明星民宿和休闲茶室;促进土地流转整合发展特色产业等多种有效手段,写好农旅融合发展文章,实现强村富民。
健全乡村运营“三库”
近年来,农村可常常看到这种景象:村子变漂亮了,但农村人口外流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村发展的活力仍没有真正激发。
探究现象背后,影响因素是多重的。乡村资源比较分散,产权关系比较复杂,土地权益不清晰,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致使资源利用率低、开发难度大。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发展有着更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约束和用地集约发展要求。与此同时,乡村运营缺乏专业的团队,项目成功率不高,难以持续运营。
乡村发展由“建设”向“运营”转型,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佛冈以运营思路盘活资源,激活乡村经济,“高颜值”促进乡村“高产值”。
成立县乡村运营专班,工作专班下设综合组和人才组、资源组、项目组4个工作组。制定《佛冈县实施乡村运营推进兴村富民方案(2023-2025)》,明确全县乡村运营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工作举措。
明确乡村运营内涵,聘请专家团队编制《佛冈县“百千万工程”乡村运营规范》,提出乡村运营从业人员资格范围、规划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适用对象、运营目标、运营理念、运营能力、运营流程和运营价值。
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搭建对接平台,促进资金人才、乡村资源、产业项目精准对接,破解“谁来运营、运营什么、怎样运营”三个核心问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普遍增收。
建立人才库。全面开展人才梳理,按人才类型创建人才库。经认真摸查、梳理,将乡村振兴专家、乡村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人员按照雁归人才、乡村经营人才、种养能人、乡村工匠等类型进行分类,并逐一纳入乡村运营人才库、雁归库管理。目前全县人才库合计3309名。
梳理资源库。引导和组织各村村民委员会统筹、整合本村内各类资源资产和流转履约中的村集体资源资产,包括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等)、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或房屋等)以及其他可统筹的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明确各类资源发展意愿,建立村级乡村运营资源库。截至目前,全县乡村资源库项目共2174个,为乡村运营做好资源储备。
储备项目库。依托现有资源、产业基础和村情实际,对当地可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和项目进行充分发掘谋划和梳理,符合条件后录入项目库清单,入库后实行专人专项跟踪,持续更新。截至目前,梳理出涵盖种植类、畜牧业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类等218个乡村项目,2024年预计可培育成熟项目22个,均为储备或在建状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为乡村运营打好坚实的基础。
盘活资源释放经济效益
2021年之前,新联村由于缺少产业、缺少人气,村内越来越多的屋舍被闲置丢空,一度陷入发展瓶颈。依托乡镇康养产业发展的“东风”,新联村迎来了转机——大力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发展“民宿+”经济。
“民宿原址是损毁严重的晒谷坪,以及已经倒塌的危房。”水头镇新联村党总支书记黄泽炎说道。
历时近两年时间,民宿主理人杨晓莹及其团队精心打造了一间藏于竹林的山间原始生态民宿,共设有竹淼茶肆酒馆、荇竹别院、荇竹里驿站三大区域,周边还有森林公园登山小径、竹林平台,可供游客赏景玩乐、品茶聊天。
杨晓莹介绍,荇竹里综合娱乐片区是属于药王谷康养度假中心的一个延伸和分支,配备了观光摆渡车方便两边的客人来往,为康养人群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休闲旅居住宿和餐饮等配套服务。
民宿建起来了,人气也旺起来了,新联村的“闲散地”变身为“聚宝盆”。自开业以来,荇竹里以其清新幽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质的服务体验吸引着各地游客,带动了15人次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觉得这里的空气、环境、绿化很清新,下次带上朋友一起过来玩。”游客刷抖音时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特意前来“探店”。
探索乡村运营的新路径不仅限于新联村。近年来,佛冈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推动产业加速融合发展,特色文化、闲置土地等资源资产加速整合利用,实现区域面貌的整体更新。
如水头镇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利用1054平方米闲置农房和周边436平方米空地,通过装修加固建设成乡村振兴志愿者宿舍、联创公社、农产品临时展销点、游客服务中心等。
在石角镇,各村小范围尝试探索各色产业。小潭村连片流转20亩用地,引进了百合花和向日葵种植;红崩岗村盘活闲置9户农房,推动尚纯山村客栈扩容经营;黄花村整合出200亩用地进行整村种植郁金香;里水村成功申报2.26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佛冈飞行营地项目建设,该项目已被纳入清远市乡村振兴项目库。
迳头镇稻田金黄。
金秋时节,迳头镇烟岭河旁,成百上千亩稻田尽染金黄。迳头镇是佛冈县优质粮食产区,近年来响应清远市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有关工作部署,整合起连片良田,鼓励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带头种植优质丝苗米,打造“迳头白鹭”丝苗米品牌,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建成清远市首个丝苗米数字展示中心基础上,迳头镇在楼下村建设粮食仓储烘干中心,发力构建贯通丝苗米全产业链“育种研发+标准化种植+现代一体化加工+品牌营销+生态农旅”五位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不仅如此,楼下村今年还先行在官逗山种植麻竹1173亩。这片山地原本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如今通过探索“国企+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模式,由清远市国企牵头规模化发展麻竹笋产业,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25.8万元,带动本地村民就业。
因地制宜开发特色项目
乡村振兴,各美其美。佛冈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由政府做媒促乡村“沉睡”资源市场化运作,因地制宜展开定制化运营模式,实现乡村活力被人流、资金流带动。
龙山镇下岳村比邻广州和清远市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其发展高端水产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县镇为下岳村量身定制美丽渔场项目,促进水产养殖业向高端化发展,增加村里的经济收益。
依托“千亩鱼塘”广阔水域,下岳村将引进并培育苏丹鱼、澳龙等高端水产品种,打造桑基鱼塘,丰富渔场养殖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结合东南亚乡村风情,打造独具特色的体验中心,开发特色垂钓民宿,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体验垂钓乐趣的住宿环境,打造特色产业和农文旅结合产品。
同时,推动渔业转型升级,注重渔场与周边产业的贯通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提升整体效益,推动渔业与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通过不断提升渔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走进佛冈县高岗镇宝山村,沿着红色文化长廊漫步,一处独具特色的美丽庭院映入眼帘,旧日农房焕然一新,门前绿意葱茏,繁花锦簇,溪水潺潺,鸟鸣啁啾……这是宝山村利用闲置农房改造建成的休闲茶室。
高岗镇宝山村盘活老房子,打造休闲茶室。
这里的老房子墙根用岩石铺设,墙根往上则由黄泥砖修砌,内部阴凉通风,兼具实用性、美观性。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外流,这些房子缺乏管护,年久失修,被用作储存柴木、圈养家禽等,难以体现其特有的价值。
如今高岗镇为宝山村引入潮州玉瑶运营公司,将这些老房子盘活打造成休闲茶室,村里又多了一处美丽庭院,将来运营后不仅可以增加村民收入,还可以为文旅产业带来人流量,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休憩、娱乐的空间和场所。
运营公司帮助宝山村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一个将研学、采摘、露营、茶室休闲融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带,全力开发农事体验项目,倾心打造自助民宿、众创空间等,有效盘活乡村资源。
乡村运营,关键在人。高岗镇还联合玉瑶运营公司组织镇上30余名乡村人才开展乡村运营业务培训,学习乡村运营的关键要素和理念,强健运营人才队伍,做好乡村运营“后半篇文章”,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在佛冈县,还有更多乡村正积极探索不同的运营模式,以实现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运营。鼓励佛冈智垄农业有限公司、乐果悠然种植基地、小梅村丝苗米种植基地、佛冈喜莱益肾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春中宝蜂业等本地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澳洲坚果、奥尼柑橘、百香果、兰花、丝苗米、益肾子等种植产业,着力发展正大鸡场、华农奶牛、春中宝蜜蜂等养殖产业。
多方合作+运营。深化“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与佛冈县天皇鸽业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乳鸽养殖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共搭建养殖棚10个,年出栏乳鸽约100万只,年产值500多万元,为村民增收致富开拓了新路径。
农文旅融合运营。汤塘立足发展特色产业,依托温泉资源,助推村强民富。从2018年的1家发展到目前持证经营民宿有94间,共有约700间房,约1000个床位。带动温泉民宿重点行业人员200人,产业营业收入150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人员380人,并带动发展农家乐2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