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猪瘟如何净化?
对猪瘟的净化仍是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条经典途径入手:清除传染源(淘汰带毒猪)、控制传播途径(环境控制)、保护易感动物(疫苗免疫)。
首先是要摸清当前种猪群猪瘟感染情况:
通过对全场公、母猪和仔猪按一定比例采样检测抗体,了解种猪群基础免疫情况。种猪群抗体不理想时全群采样,对于抗体不合格种猪选择优质猪瘟疫苗加强免疫,免疫后6-8周再次检测猪瘟抗体,淘汰抗体阴性猪。保证种猪群抗体合格率在95%以上。
第二是选择优质疫苗,制定适合本场的合理免疫程序,提高猪群的整体猪瘟抗体水平,保证种猪群合格率95%以上,仔猪免疫后(二免后6周)合格率在90%以上,离散度(CV)值低于25%。对抗体不合格的种猪进行采样检测猪瘟抗原并测序,分析是否带猪瘟野毒,淘汰野毒感染猪。同时对所产弱仔、死胎、畸形胎进行检测,猪瘟野毒阳性时,反推淘汰相应的种猪。
公猪精液带毒会导致水平和垂直传播,坚决淘汰带毒公猪。
后备猪群混群前应严格检测,猪瘟抗原检测阴性后备猪才可混群。对引种要严格把关,引进的种猪必须从猪瘟阴性的猪场引进,引进后隔离饲养45天以上经检测合格后才可混群饲养。
种猪群净化的技术路线:
第三是定期对种猪群进行抽样检测猪瘟抗体和抗原,并于种猪群基本稳定后设立商品猪和母猪哨兵猪(猪瘟抗体为阴性),设立后一段时间,检测哨兵猪及其后代的猪瘟抗体,应保持阴性。
净化完成、生产稳定后应坚持每年检测,按比例采样进行抗原抗体监测。建立健康猪,繁育健康后代。
第四是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是疾病控制和净化的前提条件,只有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才能确保猪只得到有效的防疫和隔离,避免接触到传染源而发生再次感染。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做好日常的消毒防疫工作,加强人流、物流、猪流和车辆的管理;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