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惠州

小网格大能量 旧村庄换新颜

  小网格大能量 旧村庄换新颜.jpg

杨村镇新前村铺设人行道美化村容村貌。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博罗县杨村镇新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杜建平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包了”6户家庭。他通过上门谈心、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向所包的6户家庭宣传人居环境整治;通过上门打样、手把手教授等方式,让他们打理好“门前三包”的责任区卫生。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杨村镇通过“网格化”包村包户,落实“门前三包”措施压实责任,将整治主体责任落实到户,确保每家每户都达到干净整洁标准。

  小网格,大能量!也正是如此,责任的层层落实,让该镇的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通过集中攻坚,由后进变先进。自8月14日开展攻坚行动以来,全镇共拆除危旧泥砖房、养殖场、菜棚等约16.82万平方米,后续对已清拆区域的杂物进行分类处理,建筑淤泥、废木材、废铁皮等由镇环卫站垃圾消纳场统一处理,美丽乡村魅力更加凸显。

  直面问题 打好攻坚战

  进入杨村镇新前村村口,只见工人在忙着铺设主村道两边的人行地砖,村中的破旧泥砖房基本清拆完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望着越变越美的村庄,杜建平心里百感交集。新前村是杨村镇辖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有1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近3600人。

  “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生活,感觉现在也挺好的。”“拆了之后,这地就不是我的了……”曾经,村民对人居环境的整治认识不足,参与度低;对“三清三拆”工作有顾虑、不配合,担心拆了以后土地使用权就归集体所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导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度进展不顺。

  这并不是个案。在辖区面积和人口最小的合水村,这样的问题也曾很突出。今年70多岁的村民清叔之前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他很早就搬到圩镇住,在村里只有一间泥砖房。这是他的根,也是他的念想。他也曾担心泥砖房被拆后,他在村里就没了根了。

  今年8月14日,市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督导组在杨村镇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查现场会,指出了杨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杨村镇直面存在突出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迎难而上,全力攻坚,集中全镇力量,精准发力,开展攻坚行动,利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进”变“先进”。

  “宣传+示范”让群众

  对环境整治了然于心

  思想不通,认识不够。这是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前的一道共性难题,集中反映在“干部在干,群众在看”。

  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转变群众的观念。于是,该镇整合各类“接地气”的宣传资源,通过乡村大喇叭、护林员移动喇叭、政府流动宣传车等宣传媒介开展全天候、分时段进村入户宣传。

  日前,在采访中,记者偶遇护林员何庆灵。他正穿着迷彩服、骑着护林摩托车在合水村和林区巡逻。他负责合水、新前等4个村及林区的护林宣传和巡逻。今年,在护林巡逻中,他又多了一项任务——利用护林移动喇叭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护林巡逻摩托车到哪,人居环境整治内容便播放到哪。村民在家时,护林员移动喇叭在村里移动播放;村民干活时,护林员移动喇叭在田间地头宣传。“播放密度大了,村民自然就有了印象。”合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福强说,随着宣传的不断深入,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有了深刻的认识。

  不仅如此,该镇的人居环境整治宣传还精确到户,包干到人。如,包户干部通过召开户代会、上门走访、面对面交谈等形式宣传,讲清楚、讲透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重点、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引导村民主动清拆、主动整治。在这一系列的宣传中,该镇的网格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镇共划分20个村大网格、1026个小网格,将镇领导班子、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保洁员等包到村、包到小组、包到户。宣传中,每个包户责任人根据自己的包户联系人,挨家挨户走访,逐户谈心。该镇农办工作人员朱秋灵包了5户家庭,前期他挨家挨户派传单、讲政策,而后经常入户和村民谈心,遇到难题及时帮助解决。

  身教大于言传,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有个参照。在新前村,由村干部带领村民小组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走出去”,参观周边先进村。参观后,村民受到了很大触动:“人家的村那么美,生活自然很舒适。我们村也一样可以的。”于是,大家的思想慢慢转变,以前不理解的村民纷纷支持参与清拆整治。同时,对达到干净整洁标准的农户,该镇组织干部群众现场教学,对标先进开展整治。对配合整治但仍未达到干净整洁标准的农户,讲清讲透标准,包户责任人反复到场指导、协助开展整治。对多次做思想工作仍拒绝整治的农户,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就单独上门做思想工作,从情理法三方面做工作,使其在思想上有所触动,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

  压实责任清拆破旧泥砖房

  破旧泥砖房清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让群众积极支持?该镇充分发挥“网格化”制度的责任落实,一户户做好整治工作。

  新前村菴前村民小组需要清拆的泥砖房比较多,该村首先在菴前村民小组发力。在摸排中,该村发现有一片共13间旧粮仓需要清拆。杜建平说,这些旧粮仓是集体所有,在清拆时很好操作,也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此外,该村还从村干部、党员的泥砖房着手,通过先拆一片,让群众看到清拆效果。

  “清拆泥砖房还算顺利。”杜建平说,难的是村里那些破旧的小祠堂。这些小祠堂为各村的宗姓所有,祠堂对他们而言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如,菴前村民小组下角的一个祠堂,已经存在了上百年,总面积460平方米。这个祠堂的宗姓族人200多名,刚开始清拆时,该族宗姓不肯,而且态度强硬。

  怎么办?该村让包户责任人员挨家挨户落实好,做好解释工作。“拆只是将残檐断壁拆掉,现在太破了,也存在安全隐患。拆后院墙还在,日后一样可以重新修葺。”经过解释,村民渐渐理解,经过前后9天的解释,终于完成该宗祠的清拆。而今,该村所有的破旧小宗祠均完成清拆。

  在合水村,清拆泥砖房时,村民也担心拆了后宅基地就没了。村民何关清很早就到外地打拼,村里只剩一间泥砖房,他担心房子被拆了就没地方再建房了。“废弃的泥砖房影响村容不说,还存在安全隐患,符合一户一宅条件的话,日后一样可以报建的。”经过包户责任人的解释,何关清同意清拆。村干部还将他的泥砖房旧址拍照、造册,并加盖公章,这更让何关清吃下了定心丸。其实,为了解决后顾之忧,该村还按照泥砖房的情况,画好图纸,附上照片,让村民实实在在了解到,清拆并不是要村民的土地,而是为了让村里更好。

  就这样,杨村镇通过“网格化”包村包户,层层压实,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实做细,让群众更好地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共建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