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村种植的紫芽茶长势良好,可较大幅度提升村民收入。南都记者黄海林 摄
“岭南第一山”罗浮山脚下,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三水村绿树成荫、风景如画,村道干净整洁,采茶姑娘甜美的歌声在山谷回荡,游客骑着自行车在茶园穿梭……三水村是惠州市博罗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南都记者日前走访获悉,三水村通过村企合作,建立起千亩紫芽茶种植生产基地等扶贫产业,经过一系列帮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过去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39.3万元,省定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均达到脱贫标准,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全力打造村企合作典范
目前,湖镇镇三水村的村企合作项目——惠州神山茶业有限公司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已正式启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生产,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同时助农增收。该公司借助恒大集团援建的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茶叶厂房和设备,依托广东省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全力打造村企合作“脱贫茶”“养生茶”的典范。
“三水村千亩紫芽茶项目,在省农科院的技术指导下,将建设成为罗浮山山茶的主题公园,集种植、采摘、加工及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据惠州神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的生产线从茶青到成品茶全程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单日单班可以生产干茶1000斤。目前该公司已经与30多户农户签订了茶青供应合同,而且通过聘用模式,直接解决10多名当地及附近贫困村民就业,通过土地耕种、农作物日常管理等临时聘用模式,间接带动了30余名当地贫困村民就业,未来将有更多农户加入进来,进一步带动当地村民发展致富,实现精准扶贫。
据了解,三水村有着数百年的种茶制茶历史,过去当地村民大多数以家庭手工作坊生产为主,并未形成茶叶产业规模化。企业进驻三水村后,不仅优先考虑吸纳当地有经验的茶农参与到茶叶生产中,而且还以市场价格收购当地农民茶青,解决他们的销售之忧,进一步形成茶叶生产种植规模化。
去年受疫情影响,三水村部分村民无法外出就业。因时就势,三水村将原先的村礼堂改造成“扶贫车间”,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三水村村委副主任陈天容介绍,村民们每天工作8小时便能赚100元,超过8小时还有加班费。由于工作只需要简单的清洁打包,村内不少60岁左右的老人也踊跃报名。
村集体收入四年增长130倍
素有种茶传统的三水村,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东部地区,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208户849人。全村区域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约1100亩,林地面积约8000亩。2015年之前,三水村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000元,被定为省级贫困村,2018年还被列为全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重点难点村。
据三水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观赐介绍,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帮扶单位惠州市工信局筹集54万元,利用村委办公楼及小学教学楼顶、空地等闲置资源,建成45kW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为村集体年增加收入约4万元。当地镇政府还牵头将100万元的帮扶资金入股石湾镇自来水厂建设,村集体获得20%分红收益,每年可增加收入20万元。
早在2016年,惠州市工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还开展危房改造工作,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同时,筹资20万元用于“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自2017年6月完工以来,全村每家每户都喝上了“放心水”。
“市、县、镇三级联动,因地施策,逐个击破,结合三水村的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等,整合人、财、地等资源,实现弱村逆袭脱贫。”李观赐说,针对村集体收入缺乏稳定来源,帮扶单位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实施产业扶贫,引进茶叶企业、盘活村里土地发展种植、利用帮扶资金建成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入股石湾镇自来水厂等;另一方面,利用上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扩建村道、安装路灯、清淤美化鱼塘、种植花草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的举措,让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三水村从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等方面着手,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不足3000元增加到2019年39.3万元,四年间增长130倍,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硬任务
来自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惠州全市46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15188户35546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脱贫率达到100%,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6266.57元,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南都记者获悉,博罗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4179户79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1049户3627人,无劳动能力3130户4345人。根据广东省关于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及要求,博罗县相对贫困人口已全面达到“三保障”“八有”脱贫退出标准,脱贫退出率100%,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1.314%下降至0%,已经全面消灭相对贫困。
该县整合统筹使用扶贫专项资金,通过建设新项目和经营优质资产等方式,发展县级扶贫统筹项目,确保扶贫项目收益最大化。全县专项扶贫资金共7620万元(按省市县6:3:1配套),已全部拨付使用。其中,投入3160万元在县航天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光伏发电”“农业大观园”和“智能玻璃温室”项目,年收益252.8万元;投入4460万元租赁罗浮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停车场和商铺等资产,并成立“广东粤岳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独立经营,年收益356.8万元。县级统筹项目所得收益主要用于全县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年终分红,三年来,全县有劳力贫困人口年人均分红1051.69元。剩余收益资金将兼顾后扶贫时代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救助和“三保障”需求。
博罗县委书记陈国煌日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该县将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规模种植和精深加工,积极扶持一批规模化农产品种养基地,不断优化绿色农产品种植比例和结构,努力打造更多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高质量推进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探索“产业+旅游”“企业+村集体+村民”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让村党组织作用发挥起来、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村民生活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