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互动交流 > 答问库 > 农技知识

插秧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时间:2022-08-23 11:06 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字体 分享到:

  插秧之前看这里

  结合寒地水稻秧苗实际情况,叶龄达到3.1-3.5叶期,使用毯式育秧盘的秧龄达到35天以上,盘根较好,要抢抓农时,适期早栽。就寒地水稻插秧工作,提几点建议: 

  1、温度:插秧时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地温14℃时开始插秧。

  2、日期:结合温度情况、插秧面积、插秧机力量、劳动力数量等因素,可适时抢早到5月10日开始试插,5月12日大面积插秧。最佳插期5月15~25日,也是高产插秧期。违误农时,必将降低稻米品质和稻谷产量。

  3、沉浆:本田沉淀要好,泥浆层不宜过厚,如果沉降不好,应用国产还是进口插秧机,都会导致插后秧苗自然下沉或者插秧过深,致使低位节分蘖减少,高位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影响产量。

  4、水层:插秧时水层控制在1厘米左右,处于花达水状态插秧。插后要及时上水护苗、保温、促进秧苗返青和根系早生快发。水层以不淹没心叶为宜,水深控制在3-5厘米,预防低温冷害,浅水可以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肥效;水层过深导致升温慢,不利分蘖。井灌区必须使用井水增温设施,提高入田水温,提升泥温,促进分蘖早发。插后大缓苗是影响分蘖早发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影响大缓苗除了秧苗自身徒长外,插的过深、插后缺水、大风、曝晒、灌水过深以及潜叶蝇为害等。同时做好限高水口,限高口高度5厘米左右即可,使多余的水顺利排出。防止降雨过大,影响分蘖、淹苗及发生漂苗和药害。

  5、标准:“早、密、浅、正、直、满”。插秧要直、要匀、到头到边,尤其是结合堑要均匀一致。

  6、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情况、秧苗素质、栽培水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机械插秧规格为30×10~13厘米,26~33穴/平方米,5~7株/穴,基本苗数130~170株/平方米,做到合理密植。

  7、插深:浅插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为宜,对分蘖有利。插深超过3厘米,分蘖节位上移,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变差,弱苗插秧过深将变成僵苗。插秧过浅易散苗、倒苗和漂苗。

  8、施肥:根据叶龄叶龄模式、同伸规律和肥效反应线原理指导施肥。插后3-5天后,有新根发出即可施用分蘖肥。施肥时以浅水层为宜,自然落干后再补水。建议分蘖肥可用硫铵和尿素混配使用,即可加快返青,又可延长肥效。具体用量根据地力、苗情来调整施用,11叶品种和12叶品种使肥效分别反应在5.5叶期和6叶期效果最佳。

  插秧之后看这里

  水稻插秧后3天左右,秧苗心叶展开,并扎下新根,就是返青,早返青一天,就可以为结实期抢回20℃以上的活动积温,对水稻高产意义极大,下面就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大家探讨与分享:

  1、插秧后水层管理

  插秧后一定要及时上护苗水,这时期秧苗在移栽时根系受伤,吸收能力降低,对水分非常敏感,插秧后如果缺水,秧苗返青缓慢甚至会造成秧苗死亡。水层过深也会影响正常返青,还给潜叶蝇提供了滋生条件,正常水深在秧苗1/2一2/3,以水护苗,促进返青,防止冷害和冻害,也防止秧苗在大风天和烈日下失水过多,造成干尖、干叶而使秧苗大缓苗,尤其最近几天气温突然下降,一定要上好护苗水,保温促进返青。

  2、防虫

  如在黑龙江省,尤其是东部地区年年因潜叶蝇危害给水稻造成的损失很大,为了避免损失,建议大家防虫胜于治虫。潜叶蝇危害主要表现在底部与水接触的叶片有虫卵,稻叶萎黄、枯死、腐烂。在稻苗返青期是潜叶蝇危害的主要时期,在秧苗移栽前最好用吡虫啉在苗床上喷雾一遍。水稻插完秧后,在上水前最好喷一次毒死蜱加速克毙效果最好,如果为了省工一定要加大剂量喷撒氯氰.毒死蜱.阿维菌素的合剂来预防潜叶蝇。在水层管理上一定要浅灌,水深决不能超过秧苗2/3。

  3、及时补苗

  补苗和插秧最好同时进行,能使水稻秧苗返青一致,生长一致,如补苗不及时,后补的稻苗就小,易在施二遍除苗剂时产生药害,也容易被潜叶蝇吞食。

  4、适时追施返青分蘖肥

  一般水稻插秧后3天即己返青,秧苗返青后及时追肥,促进新叶早生,早分蘖,秧苗健壮,追肥以氮肥为主,追肥后要保持浅水层3厘米左右为宜。

  5、做好二次封闭除草

  杂草生长快,吸收养分能力强,会与水稻争水分、肥料、光照,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二次封闭可选择丙草胺、莎稗磷、苯噻酰草胺、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等安全性高的药剂,主要防除稗草、千金子、三棱草、牛毛毡、野慈姑等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