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准备指引
问:广东已于4月4日起进入2024年汛期,可以针对汛期做什么防御工作呢?
答:
一、粮油作物篇
1.开沟清沟,及时排水。疏通田块积淤渠道,强降雨前田间开沟,开出“工”字型丰产沟,沟宽、深各30公分,利于排水。强降雨过后要尽快清沟排水,让水稻的叶尖露出水面,保证积水及时排出。
2.及时扶苗补种。因强降雨导致田间缺苗倒苗的,移栽田要及时进行匀苗扶正,清理稻苗上的漂浮物和泥浆,恢复叶片的正常光合机能。直播田损失严重的,要尽早购买种子及时补播,争取早播早发。
3.合理施肥促进生长。受淹后,稻田肥料流失较多,植株活力下降,退水后3-5天左右,可根据稻苗长势适当补施肥料或进行叶面喷施,以增强植株抗性,加快恢复生长。同时,雨季要及时抢晴,做好化学除草。
二、蔬菜篇
1.开沟排水。为淹水蔬菜田开沟清渠,尽快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蔬菜受淹时间。
2.抢收抢播。对受淹菜地、可采收的蔬菜要积极采收、抓紧上市,减少损失。对于绝收的田块,要及时补播。
3.加强管理。大雨过后,气温回升快,应抓紧时间进行田间管理。如清沟松土,降低土壤湿度;及时追肥,弥补流失的土壤养分;扶正植株;清洗叶片泥沙;及时摘除残枝病叶。
4.加强病虫害防治。汛后叶菜类软腐病、瓜类疫病、茄果类早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等病害容易发生,应加强防治。汛后气温回升,斜纹夜蛾、蚜虫等危害加重,应注意预防。
三、果树篇
1.开沟排水,清污松土。及时疏通沟渠,便于排水;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对淹水时间2天以上的果园、苗圃,需要用抽水机及时排水;同时要扒土晾根,减少烂根。
2.扶树理枝,适度修剪。及时扶正倒伏的果树、苗木,清除枝条和叶面上的杂物和污泥。适度修剪,减少水分蒸发和树体养分消耗,对枯枝、病虫枝一律剪除。
3.及时抢收,减损止损。对正在上市的水果根据成熟度及时组织人手抢收,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4.根外追肥,恢复树势。对受灾严重的果园以根外追肥为主,用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喷施,每5-7天喷一次,每次喷2-3下,补足树体营养。
5.果实重新套袋。套袋被暴雨、大风打坏的,应当尽快更换新袋。套袋果实被水淹后,最好摘掉被水淹或泡坏的袋子,喷杀菌剂,尽快重套新袋。
6.注意防治病虫害。涝灾过后,果园温度高、湿度大,再加上植株生长衰弱,抗逆性降低,极易感染溃疡病、腐烂病、黑斑病等病害。因此,积水排出之后要及时喷施杀菌剂、杀虫剂防治病虫害。
四、畜牧篇
1.坚持生命至上
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启动应急措施,切实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加强人员应急指导,提高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设定应急安全庇护区域,谨防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事故发生,必要时及时撤离人员至安全地带。在危险没有排除情况下,宁可设施物资受损,也不能贸然开展生产作业。
2.加强巡查排险
组织人员加强巡逻排查,发现风险后立即采取预防整改措施。养殖场外通过加宽、加深防洪沟,保证周边及场内积水及时排出。检查场内排水系统,清理杂物,在场内地势低洼区域放置挡水板和沙袋,做好引流排涝。检查养殖栏舍、饲料药品仓库的屋顶、门、窗是否完好,特别注意地势走向,有风险时要做好加固、维修、隔挡等防范措施,避免雨水滴漏、飘洒或倒灌。老旧栏舍要注意防范屋顶、墙体的垮塌风险。要加强栏舍电路检查,加强对漏电、短路等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3.加强物资储备
综合考虑人员生活与生产需要、动物疫病防控、外部交通等因素,做好人员生活和养殖生产所需各类物资的储备,重点做好饲料、消毒、发电机等急需物资装备准备,应对停电、断路等不利影响,确保暴雨期间场内生活、生产不受较大影响。
4.强化疫病防控
注意防范“风雨综合征”,积极应对畜群抵抗力下降、病原扩散、媒介昆虫滋生等畜群发病风险,必要时要暂停移群、销售或打疫苗等。加强对存栏畜禽的监测巡视,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做到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如确诊或怀疑为传染性疾病时,应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力保疫情得到及时处置和有效控制。病死畜禽尸体和污染物应严格无害化处理,严防疫情扩散。阴雨潮湿环境会增加病毒传播风险,要尽量保持养殖环境稳定和动物健康水平,并做好关键人员、出入口环境、进出物资的消毒工作。
5.加强生产管理
提前做好生产计划,稳定有序、合理安排生产。最大限度为畜群提供良好的饲料与饮水条件,避免饲料配方的大幅变动,做好通风、光照、温湿度控制。放牧养殖应及时转入栏舍,舍饲养殖要保持合理密度,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动物遭受蛇、鼠、蚊虫等侵扰,使动物保持良好稳定的营养水平和生理状态。
6.防止粪污外溢
暴雨天气带来大量雨水,如果处置不当,极易造成环保处理设施超载。要重点检查加固雨污分流设施,做好沼气池、曝气池、贮存池等设施运行监测,坚决防范雨水倒灌和粪污外溢,避免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五、水产养殖篇
1.汛前准备措施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掌握暴雨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及雨量和持续时间,对产生洪涝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做好养殖场区排水系统维修、维护,保证排水通畅,做到随时排放多余雨水的准备工作。
做好池塘巡查。可适当降低池塘水位,防止漫顶;低洼池塘、池塘薄弱处、排水口可加架栏护网,防止漫顶塘鱼虾逃逸。
预先做好水质调控,注意降水过多引起的pH骤降。汛前可适当减少投饵量,并添加维生素C、免疫增强剂及抗应激能力药物,防止水环境突变产生应激而暴发病害。
将饲料、药物等渔用投入品放到地势高的地方,防止水浸泡。
检修发电机组、道路、输电线路和防止山体滑坡等其他工作。
2.汛中管理措施
安全第一。首先是生命安全,其次才是财产安全。远离山体滑坡、低洼水淹、潮湿漏电的危险地带。确保人身安全情况下,做好巡塘工作。
暴雨洪涝期间停饵料、停药。
检查养殖设施,疏通水道,防止突发事故。
3.汛后应对措施
加强水源管理,及时调节改善水质。汛后要尽快组织清除场区道路、塘基淤泥,及时排除场区污染水体;检查水源和进、排水口,及时清除场区漂浮垃圾和杂草,确保进、排水通畅;及时进行养殖水体消毒。可使用漂白粉、碘制剂等,或采用过滤、植物净水、增施水质改良剂等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换水、加注新水;适当延长增氧机运转时间,尤其是下阵雨、无风、光照不足时要及时开启,防止缺氧。
做好存量调查,适时补放水产苗种。及时做好摸底调查工作,科学评估受灾池塘养殖品种的存量,以便做好消毒、苗种补放和后期养殖管理工作;存量调查最好采用汛前汛后养殖对象摄食量对比测算方式,也可采用拉网检查;补放品种可根据养殖情况、苗种存量、搭配模式和养殖周期灵活选择,苗种来源可就近从非灾区调入。要严格控制补放苗种质量,注意防止购入病苗、伤苗和弱质苗;汛后水质变瘦,天然饵料生物量减少,难以保证养殖对象正常生长的营养需要,因此,要选用配合饲料、加大饲料投喂比例;坚持投饵“四定、四看、一检查”(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看天气、看水色、看吃食、看活动,检查残饵量)
投喂优质配合饲料,提高体质。应选用优质配合饲料,同时添加多维、免疫多糖等增强剂,增强鱼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加强疫病监测,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洪涝期间,各种病原体滋生蔓延,水质恶化,养殖对象体质下降,极易引起水生动物疾病的流行和暴发。要提高汛后病害的防控意识,加大病害,特别是疫病的监测力度,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做好因灾死亡水生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采取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及时打捞养殖水体中的其它杂物,并对打捞工具、器皿和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滋生和传播;加强管理,坚持早晚巡塘,及时掌握生产情况,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式,对发病的水生动物及时诊疗,在水产配合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免疫增强剂等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迅速恢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