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免疫疫苗仍然有喘的?
问:为什么免疫疫苗仍然有喘的?
答:产生这种疑问的老板主要是因为把猪的呼吸道或者喘与猪支原体肺炎画等号了,查阅目前文献资料,兽医界可认知的猪的疾病有100多种,超过70%的猪病与呼吸道有关,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在临床上猪的呼吸系统综合征是发病率最高的一个系统疾病的原因,就猪呼吸系统综合征这个系统疾病去查找原因,这里边最重要的两种原发疾病就是蓝耳与猪支原体肺炎(气喘病),而且临床检测证实,中国猪场气喘病的平均感染率在70%以上,发病率也在50%以上。即使养猪发达的美国,使用疫苗剂量最大的就是气喘疫苗,从侧面也反映了气喘病的严重程度。
气喘病作为一种经济效益疾病,本身单独发病不致死的特点,加上中国养猪人算长期帐的意识比较差,对隐性损失视而不见,结果让很多猪场老板忽视,也是中国养殖成绩提升缓慢的原因之一。即使对气喘病重视的老板,但由于对于气喘病疫苗缺乏快速客观的评价方法,很多老板把喘与气喘病画等号,因为只要免疫气喘病疫苗(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就应该没有喘的猪只出现,否则就是效果不佳,尤其到了冬天,猪场在保温上很重视,则在通风就有所轻视,导致猪舍内氨气、CO2等气味较重,严重刺激猪呼吸道,则也会在一定病例的猪群表现明显的咳喘,导致对于猪场老板对于疫苗效果的非议,就有了感觉中国所有的猪支原体肺炎疫苗效果均不好的疑问了,导致气喘病疫苗在中国的免疫率偏低的现状。
猪场正确的做法:首选要评估气喘病问题的严重程度,后选择解决气喘病的工具,气喘病疫苗作为解决气喘病的一种工具,评价这种疫苗的效果需要用经济指标衡量,包括肺部健康指数、饲料报酬、成活率等免疫组与不免疫组的差别对照,而且还要有“群体”的概念,我们现在是规模化养殖,评价气喘病疫苗效果主要依据大群健康度,免疫疫苗的少数个体仍有喘、甚至肉变症状不是判定疫苗效果的依据,而是看大群群体平均的肺部健康指数(跟踪到屠宰场评价)、饲料报酬、成活率,最终计算投入产出比来评价是否值得免疫气喘病疫苗。事实上采用科学的免疫评价方法评价才能真正了解产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