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专题中心 > 最新专题 > 广东省农业农村系统“谁执法 谁普法”法治宣传 > 法治信息

全省首创!珠海以立法创新护航海钓产业“蓝海赛道”

时间:2025-03-11 17:05 来源:珠海市海洋发展局
字体 分享到:

  南粤春潮涌,法治护蓝疆。在珠海市司法局的业务指导下,由珠海市海洋发展局、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委会牵头,珠海海事局、珠海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联合起草的《珠海经济特区海钓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经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2025年3月1日起实施。《规定》以全国首部综合性海钓安全管理法规的突破性姿态,如精准的“法治手术刀”,直击海钓产业安全发展痛点,同步激活千亿级海洋经济新动能。

  制度创新四维赋能

  筑牢安全发展基底

  《规定》以保障珠海海钓活动安全有序发展为核心目标,通过在管理深度、广度上发力,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体系,切实构筑起海钓安全“四维立体防护网”。

  一是横向厘清珠海市海洋发展局、珠海海事局、珠海市交通运输局、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11个部门职责边界。此次立法明确了各职能部门职责,并在信息互通、预防安全事故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有力凝聚各部门监管合力。

  二是纵向建立“市—区—镇街”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属地政府统筹协调优势作用,建立完善三级海钓活动监督管理体系,积极配合开展海上搜救、应急处置、钓位管理等工作,推动海钓安全管理落细落实。

  三是深度压实船舶所有人主体责任。要求所有人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严格落实进出港报告制度,特别要求海钓船舶标配卫星定位和自动识别系统,乘员全程穿戴智能救生装备,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质变跃升。

24.jpg

  四是广度发动行业协会自治力量。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贴近钓客、了解钓客”优势,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行业纠纷调处,主动创造健康安全的行业生态。

  空间治理精雕细琢

  守护生态经济平衡

  立法精准划定四大禁钓区域并规划专业钓区,是对安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充分彰显珠海科学治理智慧。

  一是筑起港珠澳大桥5000米核心水域“安全长城”。港珠澳大桥作为国家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周边水域的通航安全和桥梁结构安全至关重要。禁止在周边水域海钓,是保障大桥安全的必由之路。

图片

  二是编织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屏障”。中华白海豚作为珠海城市吉祥物,是珠江口最具代表性的珍贵、濒危海洋生物,也是有史可查的珠海“原住民”。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为禁钓区,既是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严格落实,更是延续珠海与“海上大熊猫”共生共荣城市基因的关键举措。

  三是架设航道锚地“通航防线”。在航道、锚地和水上交通密集区海钓,容易增加落水、翻船及碰撞风险。基于科学管理和海钓安全角度,将其设置为禁钓区域。

  四是严守军事禁区“国防红线”。根据《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军事设施。禁止在军事禁区钓鱼,是保护军事设施的应有之义。

  五是科学规划设置“专业钓区”。在万山群岛等黄金海域规划专业钓区,既满足每年近200万海钓爱好者的需求,更保障年均177万上岛游客的安全体验。

8.JPG

  执法革新破局立标

  构建共治共建格局

  在破解执法难题方面,《规定》创新执法模式,凝聚各部门执法合力,切实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

  一是首创“首接责任制+协同执法”模式。渔业、交通、海事等部门接到举报或发现违法海钓时,应当先行受案调查,若不属于本单位管辖再及时移送有管辖权单位处理;根据工作实际,渔业、交通、海事部门会同公安、海警等单位开展联合执法,严格查处非法海钓活动,形成监管闭环。

  二是建立信息通报、综合监管机制。珠海市海洋发展局作为全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加强与海事、公安、交通运输、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等众多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准确地共享海钓活动涉及的各类信息,以此提升海钓安全管理工作整体效率和综合水平,形成监管合力。

  三是科技赋能海钓监督管理。市海洋发展局及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充分发挥大平台赋能优势,通过“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统一管理平台”实现船舶报备、轨迹监控、应急指挥“一网统管”,推动法规中的海钓船舶管理由“纸上”落实到“地上”。

  产业升级多轮驱动 

  法治护航向海图强

  新规实施首日,汇聚超100位顶尖钓手的2025年万山论钓“白鱲杯”矶钓邀请赛鸣枪开赛,标志着珠海海钓产业正式驶入“法治赛道”。

图片

  一是创新设置休闲渔业码头、锚泊区。万山群岛海钓基地(东澳岛)揭牌,为游客提供浮游矶钓、船钓、深海钓、体验钓、环岛游、跳岛游等多样化旅游产品,并提供海钓培训、导钓等一系列优质配套服务。

  二是打造“海钓+”旅游产品体系。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积极开发游艇钓、海钓船、网箱垂钓等多元旅游形式,拓展餐饮、住宿、购物等衍生服务产品,精心打造精彩纷呈的“海钓+”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推动海钓产业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

  三是打造珠海特色海钓品牌和文化。珠海市海洋发展局会同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委会、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积极探索海钓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结合珠海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珠海特色的海钓旅游品牌和线路。同时,借助“万山论钓”“白蕉海鲈杯”等活动,丰富休闲垂钓文化内涵,提升珠海海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