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广东省粮食产销形势分析
一、早稻种植意向稳中有增,春播工作顺利开展
早稻种植意向稳中有增。据基点县监测数据,2020年一季度早稻种植意向同比上升。我省强力抓好农村疫情防控,积极推进早稻春耕复产,预计早稻种植面积增加50万亩,达到1302万亩。2月中下旬粤东、粤西和珠三角部分春耕进行较早的大米基地已陆续开始水稻育秧工作。据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数据,今年超50%监测的水稻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品种仍以美香占2号为主,也有部分基地选择如象牙香占、野香优莉丝、软华优等优质稻品种。
春播工作顺利开展。3月我省气温显著偏高,大部分地区晴雨相间,未出现低温阴雨或倒春寒天气,对早稻春播的开展及秧苗生长发育有利。3月下旬,我省大部分早稻已经开始陆续移栽,早移栽的已经进入返青期,北部地区早稻处于育秧阶段,进度比去年同期稍快。据基点县监测数据,截至3月底,累计已播种育秧面积约占90%,秧苗平均成活率为96%。其中台山、鹤山、平远、梅县、徐闻、新兴等县播种育秧进度均超95%。3月下旬粤北、粤西降水较多,保证了早稻移栽前大田犁耙田用水之需,粤东降水较少,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移栽进度受到影响。
二、大米入场量、交易量大幅下降
2020年春节较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方面部分外省商户延期返回市场营业,省内粮油批发市场档口开业率较低;另一方面各大院校及餐饮行业延期开学、开业,外地务工人员延期返粤,大米需求量下降。本季度我省大米入场量及交易量下降幅度较大。据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数据,本季度大米入场量环比下降41.5%、同比下降35.7%;总交易量环比下降41.5%、同比下降35.8%。
三、大米批发价基本稳定,零售价小幅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粮食交易量波动较大,导致第一季度我省原粮市场价格小幅波动。据基点县监测数据,早籼稻市场均价157.2元/百斤,环比上涨5.8%,同比上涨5.6%;晚籼稻市场均价178.9元/百斤,环比下降1.0%,同比上涨1.8%。
本省籼米零售价小幅下降。据基点县监测数据,早籼米5.3元/公斤,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0.9%;晚籼米6元/公斤,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2.8%。
外省大米批发价基本稳定。据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数据,本季度大米批发均价4.4元/公斤,环比微增0.5%,同比微增0.7%。其中籼米批发均价4.3元/公斤,环比微增0.1%;粳米批发均价4.8元/公斤,环比微降0.2%。由于籼米交易量大幅下降,粳米交易占比提升,大米批发均价微增。
四、二季度行情预测
病虫害较为严重。据广东省气候中心预计,2020年我省开汛预计在4月上中旬,龙舟水区域性分布明显。前汛期(4-6月)降雨量粤西北地区偏多10%-20%,其余地区偏少10%-20%,主汛期(6-8月)降水较历史同期略偏少。预计4-5个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初台大致出现在6月底到7月上中旬。利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的迁入和繁衍,预计我省早稻产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害较为严重,各产区须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早稻总产量预计增加。但我省已明确早稻种植面积扩种50万亩,强力推进早稻生产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气候条件整体有利早稻生长,预计早稻亩产保持稳定,总产量预计增加4%。
早稻收购价预涨。2020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早籼稻和中晚籼稻均有0.01元/斤的涨幅。2020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三等)的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百斤121元和127元。另外,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在国内基本控制,但国外疫情不断蔓延,部分粮食出口国发布出口禁令或者限制出口,早稻收购政策有望进一步提高。
大米价格稳定为主。我省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较为密切,但我省粮食安全保障物质基础雄厚,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国内。在部分大米出口国禁止出口或者限制出口的情况下,米价整体不会有太大波动,稳定为主。但目前饲料粮短期内会有较大波动,省内须做好饲料粮的统筹协调,同时寻找替代性粮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