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北和镇抗旱出新招 不种早稻种花生
位于雷州市西南部的北和镇,是常遭旱魔肆虐的地方之一。因为该镇水库河流不多,储水量非常有限,后来随着政府的引导和村民意识的提高,打井抽水灌田逐渐成为主流,但水量还是不能满足需求。旱则思变,近年来,该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早造改种花生等耐旱作物,确保大旱之年收入不减。
日前,在北和镇和家村,记者看到一位大叔在采摘花生。大叔告诉记者,这块田地本来是种水稻的,但是由于今年初没下雨,抽水灌田不但水不够用,而且成本太高,于是就种上了较耐旱的花生。“今年花生的价格还可以,估计一亩地能产700斤花生,收入近2000元。如果今年水源充足的话,花生还可以增产几百斤。”大叔说。
在北和镇上柯村,记者同样看到很多种植了花生的农田。“今年春节后一直没下雨,水井的水不够用,又没有其他水源灌溉农田,早造我们就改种花生了。如果下半年雨水充足,晚造我们会种植水稻的。”正在田里耕作的村民李姨说。记者看到,由于干旱,很多农户都调整了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改种花生、玉米等耐旱作物。
北和镇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耕地面积为10万多亩。今年以来,没下过一次透雨,特别是进入4月以来又遭遇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数万亩农田受旱。
“宜瓜则瓜,宜菜则菜,因势利导。”该负责人说,在这次抗旱改种中,各个村庄依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改种耐旱作物,如改种花生2.4万亩、玉米8764亩、青枣9850亩等。在抗旱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农户的生产效益得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