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主导品种:红肉蜜柚
品种名称 红肉蜜柚
品种来源 来自琯溪蜜柚的芽变,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1998年在平和县小溪镇琯溪蜜柚园中发现果实汁胞呈红色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
审定情况 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2007年3月1日获国家农业部授予品种权保护;2014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品种审(认)定证书号:闽认果2006006、粤审果2014006
品种权号 CN20050515.7
特征特性 详见附件。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产量表现
种植后第三年开始挂果,株产一般3~7个(5~10公斤),第四年每株挂果15~22.5公斤,第五年每株挂果50公斤以上。
栽培(养殖)要点
1、选用纯正种苗,适时种植。
2、高标准建园,合理密植。
3、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
4、整形修剪。
5、促花保果,合理负载。
6、综合防治病虫害。(详见附件)
适宜区域 适应梅州及周边地区种植。
病(虫)害发生情况 红肉蜜柚跟其他柚类品种差不多,在生产栽培中发生的虫害主要有锈壁虱、红蜘蛛、潜叶蛾、介壳虫等,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溃疡病、黑星病等。
注意事项
1、注意果实的成熟期,适时采收。
2、增施有机肥,提高品质,减少果实粒化现象的发生。
单位信息 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梅州市三角地富奇路151号,514071)
是否新增推荐品种 是
附件
农业主导品种——红肉蜜柚
品种名称:红肉蜜柚
品种来源:来自琯溪蜜柚的芽变,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1998年在平和县小溪镇琯溪蜜柚园中发现果实汁胞呈红色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
审定情况: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2007年3月1日获国家农业部授予品种权保护;2014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品种认定证书号:闽认果2006006;品种权号:CN20050515.7;品种审定编号:粤审果2014006。
特征特性:
1、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
叶片:红肉蜜柚的叶片长度在12~20厘米之间,宽度5~9.5厘米之间,翼叶长度2.5~5厘米之间,宽度1.5~5厘米之间,叶柄长度在0.5~0.7厘米之间。叶缘不明显,叶尖明显。
红肉蜜柚幼树表现较直立,成年树半开张,树冠半圆头形,叶片浓绿、光滑。
幼龄树一般每年可抽4~5次梢,萌发期分别在2月上中旬、5月上中旬、7月下旬、9月中下旬和11月上中旬。据调查,梅州地区适宜红肉蜜柚生长,一般在2月中旬开始抽生花序,下旬花蕾开始露白,3月中下旬盛花,3月下旬至4月上旬谢花,4月中旬终花,5月至8月是果实膨大期,9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2、结果性状
红肉蜜柚种后早结丰产,第二年即有少量开花,第三年开始挂果。
3、主要经济性状
红肉蜜柚果型倒卵圆形,果形指数0.92,平均单果重1560.5克,最大单果重达2043克;横径15.2厘米,纵径17.0厘米;皮色黄绿色,果肩圆尖,偏斜一边,果顶广平、微凹、环状圆印不明显,果面油胞较凸,皮薄,平均厚0.9厘米~1.1厘米。果心中空,囊瓣数12~16瓣,有裂瓣现象,裂瓣率46%,囊皮粉红色;汁胞红色,可食率65.45%,果汁丰富,汁胞呈色色素为番茄红素(72.15 ± 17.13µg /g)和胡萝卜素(41.10 ± 2.24µg /g),酸甜适口,品质佳。经有关检测部门测定,每100毫升果汁含总糖8.88%、总酸0.47%、维生素C48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1.4~13.8%,风味好。但不易贮藏,有粒化现象。
4、果实品质
(1)果肉红色。红肉蜜柚与普通蜜柚果实外观、果形、果皮色泽、油胞等都相似,不同的是果实切开后,普通蜜柚果肉白色,红肉蜜柚果肉呈红色或粉红色,色素为番茄红素(72.15 ± 17.13µg /g)和β胡萝卜素(41.10 ± 2.24µg /g),是普通蜜柚的55倍和46.8倍。
(2)口感较甜。红肉蜜柚成熟期采摘,果肉鲜食口感较甜。经有关部门测定,红肉蜜柚总酸0.47~0.75%,可溶性固形物11.4~13.8%,普通蜜柚总酸0.734~1.011%,可溶性固形物10~11%。两者比较,红肉蜜柚含总酸较少,可溶性固形物较高,因此口感较甜。
(3)早熟。红肉蜜柚与普通蜜柚在同等栽培条件下,花芽萌动较早,盛花期提早10~15天,因此果实成熟期比普通蜜柚早熟10天以上,9月中下旬成熟。能在中秋和国庆两个节日上市,具有较好的销售空间和应节优势。
产量表现:种植后第三年开始挂果,株产一般3~7个(5~10公斤),第四年每株挂果10~15个(15~22.5公斤),第五年每株挂果30个以上(50公斤以上)。
栽培要点:
1、选用纯正种苗,适时种植。
红肉蜜柚苗与普通蜜柚苗外观难于辨认,种植农户应到有信誉的正规育苗单位购苗。选购的嫁接苗砧木要求用酸柚,苗高要求达40厘米、茎粗0.8厘米、两条分枝以上的健壮苗木。有条件的最好选用红肉蜜柚良种无病毒苗。
红肉蜜柚的种植时间可选择春植或秋植,春植于2月底至3月初,秋植于10月份,并结合新梢老熟时种植为好。
2、高标准建园,合理密植。
新建柚园应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无检疫性病虫害、土层深厚、肥沃的红壤土或砂壤土。建园时山地应选择坡度在25°以下,平原应综合考虑地下水位和防洪排涝能力。种植时选择连片单一品种种植,避免与普通蜜柚混淆。
栽植密度:平地株行距5×4米,山地4×4米,亩植33~40株为宜。种植前按规划种植穴挖长、宽、深各1米的种植穴,挖后让其晒土,然后每穴施入杂草或稻杆25公斤,有机肥25公斤,花生麸2.5公斤,磷肥1公斤,分层施下,并与土混合均匀,最后盖一层表土,做成高30厘米、直径80厘米的圆形土墩。种植时在土墩中心挖穴种植,让根系自然舒展,不要接触底层肥料,用细土填平,复土至根颈,然后淋足定根水,再复一次薄土,并用草覆盖。
3、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
幼树施肥应结合幼树多次抽梢特点而多次施肥,抽梢前施肥促进抽梢和生长健壮,顶芽自剪后至新叶转绿前施速效肥,能促使枝梢充实和促进下次抽梢。树小根幼嫩,宜勤施薄施。一般全年抽梢五次,梢前梢后各施一次肥,每次可用尿素或复合肥50~150克加粪水淋施,幼树较大后,遇雨水较多时可开沟撒施。
挂果树增施有机肥是提高柚果品质的根本措施之一。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及时补充所需的微量元素,一般株产50个果、75公斤的柚树,每年每株需施入粪肥25公斤,花生麸10公斤。蜜柚结果树生长势较旺,果实生长期较短,一年可施4次肥,重点是施好冬肥、花前肥、稳果肥和壮果肥。3~5年生初结果树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全年每株施纯氮1公斤,纯磷0.48公斤,纯钾0.5公斤,以后根据挂果量逐年增加。冬肥约占全年施肥量的50%,以有机肥为主;花前肥2月下旬施下,以磷肥及少量氮肥及根外追肥为主;稳果肥和壮果肥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施下,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氮、磷、钾,约占全年施肥量的40%,后期可施用花生麸水加粪水淋施,以提高柚果品质。施肥方法是在树冠滴水线下开浅沟或放射沟把肥料施下。土壤干旱时用水肥,雨季或土壤湿润时可以干施。
4、整形修剪。
抹芽控梢,统一放梢,并掌握去早留齐、去少留多的原则,使新梢生长整齐,便于生产上的管理和树形的培养形成,采取摘心的方法促新梢老熟。幼树尽量促、放、保好每次梢,以促进树体的迅速扩大,每次新梢抽发时,选留2~3条健壮且分布均匀的新梢,当梢长至20~25厘米时进行摘心。初挂果树,则要把春梢和秋梢放好,同时,把贴地枝、下垂枝、病虫枝、枯枝剪除,对徒长、旺长的枝条短截。适当疏除过密枝梢,剪去全部冬梢。
初挂果树要注意培养短壮春梢与秋梢,抹除夏梢与冬梢。疏删直立枝,留斜生枝或进行拉枝,盛果期成年树及时回缩结果枝组、落花落果枝组和衰退枝组,剪除枯枝、病虫枝,对骨干枝过多和树冠荫蔽严重的树,可用大枝修剪法修剪,锯除中部直立性骨干大枝,对当年抽生的夏秋梢营养枝,通过短截或疏删,调节翌年产量。树高控制在3米以下,形成自然开心型。
5、促花保果,合理负载。
为促进花芽分化,初挂果树在10月份左右根据树势适当控水,将直立枝拉成斜生状态,也可采取断根,或在10月份进行环割,环割宽度掌握在0.1~0.2厘米,以深达木质部为宜。对于结果母枝,在花蕾期先疏花序后疏蕾,“去头掐尾留中间,疏弱留壮花2朵”,摘除早夏梢,5月上旬生理落果后分2~3次进行疏果,留果应分布均匀,疏除病虫果、畸形果。
6、综合防治病虫害。
及时防治病虫害是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1)生态防治。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杂草、杂木,尽可能减少病虫的中间寄主;及时把一些落果、烂果和病虫为害果清除,减少病、虫源。
(2)化学防治。红肉蜜柚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溃疡病、黑星病等,应针对病菌不同时期发生规律,可喷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代森锰锌600~800倍液、炭特灵800~1000倍液、可杀得600~800倍液等多种药物交替使用。虫害主要有锈壁虱、红蜘蛛、潜叶蛾、介壳虫等,可选用螨必杀1000~1500倍液、集琦虫螨克1500~2000倍液、万灵水1000~1500倍液综合防治,在防治螨类的过程中不要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要交替使用不同药物,以提高防治效果。
(3)果实套袋。为减少农药对果实的污染,可进行果实套袋,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6月上旬进行果实套袋,采用35×42厘米的药性袋套果效果最好。在套袋前要先喷一次杀虫和杀菌药,套袋后可减少喷药的次数,降低农药使用成本,取得优质丰产。
适宜区域:适应梅州及周边地区种植。
注意事项:1、注意果实的成熟期,适时采收。2、增施有机肥,提高品质,减少果实粒化现象的发生。
引进单位: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梅州市三角地富奇路151号,514071)
联系人:钟进良 0753-2336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