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主推技术:机械化耕水养殖技术
基本情况 |
技术名称 |
机械化耕水养殖技术 | ||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
单位名称 |
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 | ||
通讯地址 |
广州市沙太北路同沙路282号 | |||
邮 编 |
510515 | |||
联系人 |
彭 彬 |
办公电话 |
020-37388209 | |
手 机 |
13570269786 |
|
Pengbin5@126.com | |
技 术 概 述 |
推进机械化水产健康养殖是发展现代农业、保证食品安全与保障水产品高质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当前水产养殖多属高密度养殖,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却忽略水体养护,水生态环境普遍较差,水体中生物链被破坏,水体浑浊甚至变黑、发臭;导致水产品质下降,养殖风险日趋加大。 经过近20年发展,增氧机技术已获广泛应用,有叶轮、水车、喷水、射流、喷雾、潜水、太极及底层曝气等型式,带动水体表层、底层或局部流动达到增氧效果,是水产养殖不可或缺的装备。耕水机技术是在引进日本发明专利基础上,实施《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科研项目的主要成果,利用超低耗能驱动装置,全方位耕动水体,形成特定的层流、环流状态,利用阳光、风能、空气等自然资源促进水体净化,水体增氧和促进微生物繁衍、构筑水体生态环境平衡。耕水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与实用新型专利4项,已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已获农机推广鉴定许可证,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增氧机与耕水机结合使用的新型增氧与养殖水体养护技术,正代表着机械化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方向。 | |||
增产增效情况 |
传统1500W增氧机满足3-5亩水面作业,而40W耕水机可将5亩池塘(水深1.5米以上)全部水体耕动7次/天,与常规养殖相比,效益显著。 用耕水机和增氧机搭配使用,可减少增氧机数量与使用时间2/3以上,以每万亩池塘(常规养殖产量0.13亿斤/年)应用耕水机进行测算:(1) 节电50%以上,年节电近400万度。(2)节药50%,与常规养殖产1斤鱼虾要投入0.5-1元药费相比,使用耕水机可年节省药费500万元以上。(3)综合增产10%以上,可年增加产值近400万元。(4)降低养殖水的排放污染负荷,养殖水体排污指标大幅改善,可年减少养殖塘底淤泥厚度2cm(15万吨)。 | |||
技 术 要 点 |
耕水机利用流体特性,以极低能耗驱动水产生大范围的运动和循环,表层水以耕水机为中心向四周流动和扩散,底层水源不断地提升进行补充形成涌升流,在涌升流作用下,表层水和底层水形成置换和更新,周而复始。由于水形成流动和循环,太阳、风及被活化的水底等大自然的能量被有效地利用,通过曝气、空气接触、紫外线照射、藻类光合作用等途径,使整个水体载氧量增加,水底缺氧状态彻底改变;浮游生物繁衍加速;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大肠杆菌等有害物质有效下降或消除;COD,BOD大幅降低。有效遏制水质腐败,改善水产品生长环境。 技术主推耕水机与传统叶轮、水车等型式增氧机配合使用,可比传统增氧养殖减少增氧机数量与使用时间2/3以上。以5亩池塘为例,配备耕水机和增氧机各1台,比传统养殖减少增氧机2-3台,耕水机全天候开机运行,增氧机在即将缺氧时应急使用,既实现了高效、环保、节能型的机械化水产健康养殖模式与效果,又保证了在恶劣气候下水产养殖的抗风险能力,能满足我省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四大家鱼、鳗鲡等常规品种及河豚、桂花鱼、甲鱼、鸭嘴鱼等特色品种的安全高效养殖。 | |||
适 宜 区 域 |
机械化水产健康养殖技术适合全省推广,应以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四大家鱼、鳗鲡、贝类等常规品种及河豚、桂花鱼、甲鱼、鸭嘴鱼等特色品种为重点,辐射带动多种高经济价值养殖品种生产普及应用。水体及其氧分是水产养殖不可或缺的养殖条件,增氧与机械化耕水是实现机械化水产养殖与机械化健康养殖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全面推广应用机械化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品质量与产量,是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而,本技术以全省水产养殖普及应用为最终目标。 | |||
注 意 事 项 |
1、养鱼先养水,放苗前应先开动耕水机进行调水。2、水产养殖受气候、环境、病害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由应用传统增氧机养殖技术转入应用机械化健康养殖技术时,切勿完全依赖于耕水机作业,对增氧机应采取逐步减少数量与使用时间的策略,循序渐进。3、应根据养殖品种和池塘的具体情况,决定耕水机与增氧机的型号、数量与使用时间匹配。 | |||
推 广 现 状 |
增氧机已在水产养殖中获普遍应用,应用较多的有叶轮、水车、喷水、射流、喷雾、潜水、太极及底层曝气等型式,叶轮、水车式占主导地位,靠带动水面加大横流达到增氧效果,能耗大,增氧效率低且表层局部增氧效果不能达到整个水体,底层依旧缺氧,水体氧量分布不均,极大限制了喜深鱼种养殖发展,也未能充分发挥池塘全部有效养殖空间。射流、潜水式等机型则投入高、运行费用大,并有损于鱼虾幼苗保护膜。 耕水机以低能耗、治污求本而独具特色,通过增氧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并对水体修复与维护、水质提升及生态重建可获“一机多能,事半功倍”效果。2007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火炬计划开始推广;2008年通过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获农机推广鉴定许可证,列入09、10年广东中央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额定功率25W、40W和60W的系列样机已在广东、辽宁、海南、福建、湖北、江苏、浙江与沙特、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的鱼、虾、参、龟、贝等多种水产养殖品种中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广东已建立了14个耕水养殖示范基地,尤以珠海、中山、湛江、江门等地应用较多,全省保有量近3千台,深受农户好评。 | |||
推 广 前 景 |
广东水产养殖面积750多万亩,占全国总面积8.15%,居全国第四;水产养殖产量近600万吨、产值500多亿元,均占全国总量15%,居全国第一;其中池塘养殖面积近400万亩,产量250余万吨,对虾、罗非鱼、鲈鱼等品种产量居全国第一。全省增氧机共保有36万台,“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全省水产养殖增氧面积达200千公顷的目标,增氧机在全省要年均递增10%。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对三农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广大农户发展优势养殖品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水产种类特别是经济价值高的品种池塘面积将越来越大,水产健康养殖机械化技术定会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欢迎,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