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主推技术:作物机械化旋耕起垄复式作业技术
基本情况 |
技术名称 |
作物机械化旋耕起垄复式作业技术 | ||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
单位名称 |
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 | ||
通讯地址 |
广州市沙太北路同沙路282号 | |||
邮 编 |
510515 | |||
联系人 |
彭 彬 |
办公电话 |
020-37388209 | |
手 机 |
13570269786 |
|
Pengbin5@126.com | |
技 术 概 述 |
推进冬种作物生产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冬种生产,抢农时最为关键,但旋耕、开沟、起垄等环节最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冬种生产效益与扩大发展。 1GQS-120型旋耕起垄机是《扶持农业机性化发展议案》科技攻关项目的主要科研成果,是根据我冬种农经作物生产的农艺要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联合研制开发的集旋耕、起垄、开沟、灭茬功能于一体的复式耕整地作业机具。其配套手扶拖拉机为动力,专门对旋耕起垄刀具进行了设计改进,优化了机具匹配,提高了适用性与兼容性,耕宽、耕深与配套动力特别适应我省多种冬种作物的耕整地要求。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2005年12月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与25-100马力级中拖配套使用的1GQL系列产品,也于2009年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列入农机补贴目录。两系列产品能配套多种动力系统,能实现70-240厘米耕幅作业需求,极适合广东冬种使用。 | |||
增产增效情况 |
机械旋耕起垄效率达1-3亩/小时,是人工作业效率20倍以上!能节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来扩大生产或促进劳力转移,实现农民增收。如冬种马铃薯,传统种植为小垄、浅播、培土少,制约了薯果发育,产量低,薯块小,商品率低。采用机械旋耕起垄后,由于耕作层深,碎土效果好,实现深播、高培土、高台大垄,通风透光,营养面积合理,适应马铃薯块茎膨大、干物质积累的生长要求,结薯块大、产量和商品率高。 机械作业利于抢农时与抢季节上市。广东11月份至翌年3月份是马铃薯生长适宜的温度。机械作业高效率,利于水稻秋收后抢耕、抢种,并可根据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晚秋和冬种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生产。 | |||
技 术 要 点 |
根据我省马铃薯、甜玉米、蔬菜、番薯、烟草等经济作物的冬种农艺要求,推广能够适应旱地多种经济作物种植、一次完成旋耕起垄的复式耕整地作业机具,其作业技术与设备及制定的相应生产技术规程适应性强,可满足我省不同地区旱地经济作物生产的农艺要求。 技术主推的1GQS-120型旋耕起垄机及1GQL系列产品,与东风-15型手拖及25-100马力级大中拖配套,具有作业耕幅范围大(70-240cm)、效率高、起垄效果好、使用成本低、配套农艺技术简单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冬种平原、山区、丘陵地带的大小田块作业,能较好满足我省蔬菜、甜玉米、烤烟、花卉、红薯等农经作物的耕整地农艺要求;更换不同的配套刀轴,还可以进行水稻秸秆还田与灭茬旋耕作业,实现一机多用。 | |||
适 宜 区 域 |
冬种作物旋耕起垄复式作业技术适合全省推广,应以马铃薯、蔬菜、甜玉米等生产为重点,辐射带动烤烟、红薯、南药、花生等冬种生产普及应用。耕整是冬种乃至所有作物种植的起始与基础环节,机械耕整是实现冬种生产机械化与农业机械化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全面推广应用冬种作物旋耕起垄复式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而,本技术以全省农业生产普及应用为最终目标。 | |||
注 意 事 项 |
1、旋耕起垄复式作业负荷大,应根据规程选择干爽的沙质土、半沙半壤的中性土环境作业,田土中要尽量避免石块、树根等杂志残留。 2、应根据不同作物的农艺要求,决定垄宽、垄高及沟宽尺寸,并以此进行不同型号作业动力与机具的匹配。 | |||
推 广 现 状 |
新世纪以来,我省逐步加大了冬种作物旋耕起垄复式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引进日本洋马相关设备,技术先进适用,因成本过高未能推开。我国北方地区此类机械功能较全,但以大功率机型为主,起垄垄台高度低,不适应雨水多的南方小地块作业要求。近年来,在福建等地产的与东风-15型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起垄机开始推广,由于总体结构及刀轴设计不合理,旋耕起垄作业负荷重,整机振动大,对土壤的破碎程度不均匀,土块团粒较大,也难以满足我省冬种农作物生产农艺要求。 1GQS与1GQL系列旋耕起垄机是《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最新科研成果,有作业耕幅宽、效率高、起垄效果好、使用成本低、配套农艺技术简单等特点,能分别配套手扶拖拉机和大中型拖拉机使用,耕幅使用范围大,达70-240厘米跨度,广泛适用于蔬菜、甜玉米、烤烟、花卉、红薯、马铃薯等农经作物的耕整地农艺要求,是我省农户进行冬种作物生产的好帮手,已在我省冬种产区推广应用5000多台,深受农户喜爱。 | |||
推 广 前 景 |
我省是大陆冬季最大的天然温室,冬种资源丰富。全省有适宜冬种耕地1700多万亩,2006年全省冬种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7%。随着国家对“三农”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户发展优势农经作物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冬种马铃薯、甜玉米、梅菜、大白菜等已形成相当规模,但在整地环节仍多采用传统人工培土起垄方式,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投入高,作业质量差,效益不显著。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深入优化调整,我省经济作物特别是冬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将越来越大,本技术成果定会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欢迎,市场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