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数据发布 > 主推技术

2011年主推技术:水稻“三控”技术

时间:2011-04-13 00:00 来源:科教处
字体 分享到:

基本情况

技术名称

水稻“三控”技术(原名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3

   

510640

钟旭华

办公电话

87569414

   

13672487408

E-mail

xzhong8@163.com

水稻“三控”技术是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稻米食用安全受威胁、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合作研制的、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特色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20071月通过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水稻“三控”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增进稻米安全的新型施肥技术。该技术将测土与测苗相结合,协调了高产与高效、安全、环保的关系,具有三大优势:一是高产稳产,增产增收。一般增产5%~10%,倒伏大幅减轻,抗逆性强,稳产性好。二是省肥省药,安全环保。节省氮肥20%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氮肥面源污染减轻。病虫害减少,可少打农药1~3次,有利于稻米食用安全。三是简单实用,适应性广。农民只要按技术规程去做,就可获得稳定的增产增收效果,施肥次数一般也有所减少。不同品种、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均可应用,效果稳定。

增产增效情况

应用水稻“三控”技术,一般每亩节省成本30元左右,增产5%~10%,增收节支50~100元。

2003-2006(鉴定前),在新兴、高要、曲江、汕头、雷州等地小面积示范,平均每亩增产稻谷26.44kg,节本29.48元,增收节支80.94元。

20071月鉴定后,在高要市和江门市新会区进行对比试验和百亩连片示范,“三控”技术的氮肥和磷肥用量都比习惯法减少,肥料成本平均下降20%以上,增产幅度介于5.2~21%之间。两点两季平均每亩增产稻谷42.7公斤,增收节支108.23元。

2008年继续在高要做对比试验,“三控”技术早季每亩节省肥料成本24.76(节省16.2%),增产24.93公斤(5.24%),增收节支74.62元;晚季每亩节省肥料成本27.79元(节省17.84%),增产稻谷50.83公斤(增10.74%),增收节支129.45元(提高16.36%)。

2009年早季在高要莲塘镇的对比试验结果:“三控”技术每亩节省肥料成本58.38(节省47.39%),增产39.3公斤(8.39%),增收节支108.4元。

已建立了水稻”三控”技术规程,要点如下:

1.氮肥总量控制:根据目标产量和不施氮空白区产量确定总施氮量。以空白区产量为基础,每增产100公斤稻谷施氮5公斤左右。空白区产量可通过试验确定,也可通过调查估计。目标产量根据品种、土壤和气候等条件确定。

2、氮肥的分阶段调控:在总施氮量确定后,按照基肥占40%左右、分蘖中期(移栽后15天左右)20%左右、幼穗分化始期占30%左右、抽穗期占5%~10%的比例,确定各阶段的施氮量,追肥前再根据叶色作适当调整。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氮肥后移”,大幅降低基肥和分蘖肥所占比例,减少无效分蘖,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

3、磷钾肥的施用:在不施肥空白区产量基础上,每增产100公斤稻谷需增施磷肥(P2O5) 2~3公斤,增施钾肥(K2O) 4~5公斤。在缺乏空白区产量资料的情况下,可按N:P2O5:K2O =1:0.2~0.4:0.8~1的比例确定磷钾肥施用量。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在分蘖期和穗分化始期各施一半。

4、其它配套技术:(1)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数。每亩栽插或抛植1.8万穴左右,杂交稻基本苗数达到3万,常规稻达到6万。 (2)适时控苗。当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开始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但不要重晒田。(3)防治病虫害。采用”三控”施肥技术的稻田,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为害较轻,可酌情少施农药1~3次。其它与现有习惯技术相同。

华南稻区

1、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数。如密度和基本苗不达要求,则要提早施用分蘖肥并适当增加施氮量。

2、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土壤,应在插秧后5-7天增施尿素5-10斤。

3、若前作是蔬菜或绿肥的,施肥量要酌情减少。

 

广

水稻“三控”技术已在新兴、高要、曲江、汕头、雷州、增城、阳江等20多个县市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成熟可靠,适应性强,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包括杂交稻、常规稻)、不同种植方式(直播稻、手插秧、抛秧)都表现稳定的节本增产效果,深受农民欢迎。2009年,水稻“三控”技术入选为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的关键技术和超级稻示范配套技术。江西省也开始在南昌、吉安、新余等地开展技术示范。

据初步统计,2008-2009年全省推广450万亩,其中2009年推广300万亩。

广

水稻“三控”技术可在华南稻区推广应用,其技术原理也适合于其它稻区。若在广东50%稻田(1600万亩)应用该技术,每年可少施尿素8800万公斤,节约肥料成本1.8亿元,增产稻谷5.6亿公斤,增收10.1亿元,共增收节支11.9亿元。氮肥面源污染将得到缓解,稻米食用安全性得到改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提高。

化肥农药过量施用,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等问题,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国家日益关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稻米)安全、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重视。水稻“三控”技术作为一项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增进食物安全的新技术,其推广应用将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和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具有良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