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主推技术: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
基本情况 |
技术名称 |
《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 | ||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
单位名称 |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 | ||
通讯地址 |
广州市芳村大道西芳信路12号 | |||
邮 编 |
510360 | |||
联系人 |
周晓云 |
办公电话 |
020-81551937 | |
手 机 |
13826243798 |
|
gdflower_kyk@126 .com | |
技 术 概 述 |
1、技术提出的背景 红掌是世界著名的高档切花和盆栽花卉,在世界各地有广泛栽培,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红掌试种,90年代后期开始盆栽红掌规模化的引种试种阶段,广州花卉研究中心是最早开展红掌引种试种的单位之一,2000年起,我中心先后引进红掌系列多个盆栽品种在属下广州优质花卉示范基地(花都)采用荷兰生产模式,结合本地气候和生产条件,开展规模化生产的栽培技术研究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到2001年,通过品种适应性栽培试验,筛选出5个适宜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生产的红掌盆栽品种。到2002年,通过基质对比、肥料筛选、光温湿水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试验基本掌握了红掌盆花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始批量生产高质量的盆花红掌,当年成功生产销售红掌盆花20多万盆,形成了广州红掌盆花在国内的生产领先优势。2003年,红掌组培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开始批量生产红掌组培种苗,在中心生产试种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向外示范推广。为提高产品质量,我中心于2003年11月制定了广东省地方标准《红掌盆花质量等级标准》和《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程》的企业标准并在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在生产中执行;同期,由我中心主持制定的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 154-2003《红掌盆花质量等级标准》也发布实施。2004年6月,为推广红掌盆花生产技术,推动红掌盆花生产发展,我中心向广州市提出制定《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程》的申请,2004年11月,广州市农业局下达了标准制定任务。2005年,我中心在总结自己多年红掌盆花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相关资料,广泛征求和采纳同行业人士和专家的意见制定出《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程》,2005年12月30日通过广州市农业局和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组织的专家会审。2006年1月26日,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广州市农业技术规范DB440100/T 90-2006《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程》进行了发布,2006年3月1日起实施。在《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我省红掌盆花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推动红掌盆花产业化发展,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普及红掌盆花这一先进的标准化生产技术,2006年底我中心向广东省农业厅提出制定广东省地方标准《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的申请并得到批准,2007年始,我中心在广州市农业技术规范《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程》的基础上着手制定广东省地方标准《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2008年4月11日,《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通过广东省农业厅组织的科研、生产、推广、质监、管理等方面8位专家的联合会审,2008年7月作为广东省推荐性标准发布,从2008年10月开始正式实施。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成熟程度,先进性、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是我省第一个有关红掌盆花生产技术的地方标准。其制定旨在规范我省红掌盆花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红掌盆花产业化发展。《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是标准起草小组在广泛搜集、整理有关红掌盆花生产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并通过试验和生产验证制定的,其内容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在2007-009年曾以DB440100/T 90-2006《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程》形式连续三年被广州市农业局列入主推技术加以推广,实践证明,本标准内容科学、实用,易被使用者掌握。《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作为专业性的技术标准对推动我省红掌盆花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也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3、技术成果鉴定、获奖情况 2008年4月11日,《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通过广东省农业厅组织的科研、生产、推广、质监、管理等方面8位专家的联合会审,2008年7月作为广东省推荐性标准发布,从2008年10月开始实施。标准号为DB44/T 548-2008。 以DB44/T 548-2008《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和DB440100/T 90-2006《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为主体的“红掌盆花生产技术推广”在2009年8月26日被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公示获2008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现已公示完毕。 | |||
增产增效情况 |
《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其主要技术——DB440100/T 90-2006《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程》在2007-2009年连续三年被广州市农业局列入主推技术加以推广,已先后在广州、深圳、珠海、惠州、清远、韶关、中山、东莞、肇庆等花卉主产区进行推广,通过推广: 1、改变了原来红掌盆花生产中的粗放经验式的栽培管理模式,种植技术有了明显的提升,产品售价也有明显的提高。如红掌的主要品种粉冠军,2006年市场上常见的每盆只有3~4朵花,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每盆都有5~6朵花,且株型也较为丰满,观赏价值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售价方面,30~40cm红掌盆花在2006年前单价在25元左右,现在花枝增多,株型丰满,售价达30元左右,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益。 2、扩大了红掌盆花的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广东省红掌盆花种植面积也由初时的300亩左右发展到目前的560多亩;红掌盆花产量由初时的200万盆,发展到2008年底的500多万盆;目前还呈增长的势头。 3、已使到我省60多个红掌盆花种植大户、200多个生产农户受益,直接扩大红掌盆花种植面积260多亩,产生经济效益2.36亿元。 | |||
技 术 要 点 |
1、品种选择:选择株型紧凑、健壮、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本地区栽培种植的品种,如粉冠军(Pink Champion)、亚丽桑娜(Arazona)、华伦天奴(Valentiono)、大哥大(Dakota)、甜梦(Sweet Dream)、托金(Toscane)、翡翠(Amigo)、幻想(Fantasy)、甜心(Sweetheart Red)等。 2、栽培基质:以泥炭(宜肇庆产)、珍珠岩、河沙等按50 : 3 : 2(体积比)的比例混合配制较好,用熟石灰调整基质pH值至5.5 ~ 6.0。 3、花盆选择:盆的厚度以手持花盆对光看不见手指为度,以可以稳定植株并与株型相协调为度选择花盆的大小。 4、上盆种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苗。种植时,先在花盆底部放3 cm ~ 4 cm厚的粗基质,再在粗基质上放2 cm ~ 3 cm厚的栽培基质,将种苗置于盆内中央,填充基质至植株基部芽点,并离盆口2 cm ~ 3 cm,轻轻振动盆土即可。 5、日常栽培管理:包括光、温、水、肥的管理等,均应根据品种、气候、季节、生长状况进行适宜的管理。 5.1水分管理: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幼苗阶段保持盆中基质湿润;进入旺盛生长期,供给充足的水分;盛花期适当减少水分,控制其营养生长,促进开花。在高温季节,每天增加植株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同时开启喷雾设备增加空气相对湿度,避免植株因高温而造成的灼伤、佛焰苞片畸形等现象。在寒冷的冬季,减少水分供给,尤其夜间应保持叶片干爽,增强其御寒能力。在正常环境条件下,(2 ~ 3)天浇水一次可保证其正常生长。 5.2营养管理:生长期液肥配方中大量元素比例为:N : P2O5 : K2O : CaO : MgO = 3.6 : 2.3 : 6.7 : 2.5 : 1.3,且宜添加适量Fe、B、Zn、Mn、Mo等微量元素;成花开花阶段液肥配方中大量元素比例为:N : P2O5 : K2O : MgO = 1.9 : 2.3 : 6 : 0.8,亦宜添加适量Fe、B、Zn、Mn、Mo等微量元素。为了避免液肥发生化学沉淀,在配制时将Ca(NO3)2、NH4NO3、KNO3等硝酸盐肥集中按上述比例配制成200倍浓度A母液,将KH2PO4、K2SO4、MgSO4、ZnSO4、CuSO4、Na2MoO4、Na2B4O7等硫酸盐肥和微量元素集中按上述比例配制成200倍浓度B母液,母液配制好后存放在荫凉处备用,使用时先按要求稀释再混合施用。常采用人工根际灌施,通常(2 ~ 3)天施肥一次,每次施肥将A、B母液按规程中表1注明的稀释浓度分别稀释后混合,并调整混合液pH值为5.5 ~ 6.0、EC值为1.2 ms / cm使用,每次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视不同季节和植株大小按表1定期定量的原则实行专人操作。采用滴灌施肥设备施肥时,在电脑施肥程序中设定每次的施肥流量值、pH值、EC值及施肥时间,其有关指标见表2。此外,还可结合长效肥和根外追肥进行营养管理。 5.3光照管理:红掌适宜的光照要求根据季节和植株生长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见表3。当室内光照强度低于光照要求时,打开活动遮光网,增加室内光照强度;当室内光照强度高于光照要求时,关闭活动遮光网遮荫,避免强光照射对叶片和佛焰苞片产生灼伤。 5.4温度管理:红掌盆花的生长适宜日温为25 ℃ ~ 28 ℃,夜温为19℃ ~ 21 ℃,高温季节可通过打开活动遮光网遮荫、开启天窗通风,或启动循环通风扇、雾化降温机、水帘风机等降温设备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当气温下降到15 ℃时,要进行保温,当温度进一步下降时,宜使用燃油加温机加温。室内的温度与季节、光照强度有直接关系,应充分合理利用各设备设施进行科学调控,见表4。 5.5湿度管理:红掌盆花生长的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70 % ~ 80 %。但不同温度情况下要求的湿度不尽相同,见表5。宜采用雾化降温设备来调控空气相对湿度,以水雾刚好飘落到叶面之上为宜,调控方法见表6。 5.6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 6、包装。 附:广东省地方标准DB 44 / T 548—2008《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 | |||
适 宜 区 域 |
我省有红掌种植的区域均适合使用《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 | |||
注 意 事 项 |
《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通俗易懂,易被红掌生产者掌握,无特别注意事项。 | |||
推 广 现 状 |
《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其主要技术——DB440100/T 90-2006《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程》在2007-2009年连续三年被广州市农业局列入主推技术加以推广,已先后在广州、深圳、珠海、惠州、清远、韶关、中山、东莞、肇庆等花卉主产区进行推广,自《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200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起,以广东省地方标准继续在上述地区进行了重点推广,并在汕头、湛江等地进行了初步推广,到目前按《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进行生产的面积已达300多亩,产生约3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 |||
推 广 前 景 |
目前,我省红掌盆花年产约500万盆,约占全国红掌盆花总产量的60%,推广前景非常美好。 通过《红掌盆花生产技术规范》的推广,可以规范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用监控的量化指标取代以往凭经验的栽培管理,克服传统的经验式栽培方式所导致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使影响红掌生长的各因子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红掌盆花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省红掌盆花的产业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