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数据发布 > 主推技术

2011年主推技术: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和净化技术

时间:2011-04-13 00:00 来源:科教处
字体 分享到:

技术概述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DiseasePR)又称Aujeszky氏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2类动物传染病,可以感染多种动物。主要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从1948年刘永纯发现猫的伪狂犬病以来,我国至今已有20多个省市先后报道该病,遍及华东、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中等地。根据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PR在大、中型猪场的阳性率在30%-50.85%之间,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彻底消灭或净化PR的目的,欧盟和美国相继实施PR根除计划,各国间制定猪只流通的贸易法规,各国内则由国家、地方和养猪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和执行,主要措施有:强制性免疫接种,隔离检疫,清群-重建,检疫-淘汰,申报制度,无PR猪群颁证制度等。从目前来看,PR根除计划是一项控制PR卓有成效的措施.近年来,广东省养猪业得到持续发展,但对PR的危害认识不足,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造成PR不断流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2003年猪PR的检出率达到26.4%,造成仔猪大量死亡,生长发育受阻,妊娠母猪流产、死胎、产弱仔等,给我省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控制该病,我们根据PR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及流行原因分析,结合广东省养猪场的生产实际,制定了“广东省PR的防控及净化措施”,对其进行了经济分析,在广东省的广州、东莞、阳江等地区的50多个猪场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更加行之有效地控制该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我国实行PR区域性净化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1、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利用现代兽医流行病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对PR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国内虽有猪PR 流行病学调查,但仅属于简单的描述性报道,未能运用多种分析手段,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揭示疫病流行规律。

2、本项目开展的广东省猪PR 时间分布研究,运用了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分析、ARIMA 模型和回归模型等建模技术来发现疫病流行规律,进行疫病预报预测。国内外均未见PR 的时间分布研究以及上述研究方法的报道,在兽医学领域也未见其它动物疫病时间分布研究及上述研究方法的报道。

3、本研究在进行PR 流行的时间-空间分布研究时,采用了对应分析法,在国内首次较好地将兽医流行病学所采用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国外也未见PR 的时间-空间对应分析研究。

4、本项目在研究PR 与其它动物疫病的关系时,采用了互谱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国内虽有PR 与其它动物疫病混合感染的报道,但未能进一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互谱分析法研究了随时间变化PR PCV2PRRSCSF 的关系,更深入地揭示了几种疫病同时发生时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在国外未见类似研究。

5、虽然在国外已有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PR 净化和根除的报道,但在国内本项目首先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动物疫病危险因素研究,研究结果对寻找PR 病因因素,制订PR 净化策略,评价净化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6、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根据血清流行病学规律,提出了不同感染情况下的综合防控措施和净化方案,并在50 多家大中型猪场应用,显著降低了猪PR 的发病率,其中30 多家达到了PR 基本净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技术同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项目制订的“PR 防控措施”经过50 多家猪场的试验验证,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良好净化效果,PR 野毒抗体阳性率大大降低,其中30 多家猪场得到基本净化。提高了猪场的生产性能,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因该病的净化减少的直接经济效益可以达到1 亿元,间接经济效益20 亿元,因该病的有效控制而带来的其它猪病的减少和猪肉食品安全的提高而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则非常可观。

科技成果鉴定

2010113,受广东省科技厅委托,关东色和那个农业科学院召开了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东省动物防疫监督总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和东进农牧(惠东)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和净化技术研究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质询,经认真讨论,最终认定该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科技成果

本研究获2009年度广东省农科院科学技术二等奖。

增产增效情况

本研究经50多个大中型猪场试验应用,有效地降低了这些猪场的猪群PR带毒率,其中30多个猪场达到了PR基本净化,降低了猪场PR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了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亿元。通过本项目的示范带动,全省的PR野毒抗体由2003年的最高26.37%,降至2008年的2.95%。同时猪PR的控制和净化也降低了其他疫病发生的几率和处理难度,降低了抗生素等的使用量,提高了猪肉食品的安全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等,产生间接经济效益约20亿元。

技术要点:

1、在国内首次开展了PR时间分布研究,运用了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分析、ARIMA模型和回归模型等建模技术,对猪PR流行趋势进行了预测;

2、在国内外首次采用对应分析法系统地研究了PR的时间-空间分布;

3、在国内外首次运用互谱分析法,研究了随时间变化PR与其它动物疫病的关系;

4、在国内首先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动物疫病危险因素研究;

5、提出了“PR防控与净化技术”,在50多家大中型猪场进行了验证试验,有效地降低了PR的感染率,其中30多家猪场达到了PR基本净化。

总体思路

在广东省全省范围内系统地开展了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学、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病原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技术对广东省的猪伪狂犬病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对猪伪狂犬病的血清流行病学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猪场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PR 流行的ARIMA模型和回归模型,并以此进行了预报预测。通过病例-对照分析、秩和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找出PR 流行的危险因素,并对PR 与其它三种猪传染病的混合感染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分析和探讨广东省猪PR 流行原因的基础上,从卫生防疫、PR 检疫、免疫、生产管理、猪场建设、药物使用等方面提出了“PR 防控措施”,并经过集约化猪场试验验证,最后建立技术推广示范点,为我国制定总体PR 净化措施、建立无PR 区,提供宝贵经验。

适宜区域

该项目在广东省全省范围内系统地开展了猪伪狂犬病(PR)的病原学、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R 防控和净化技术”,并在50 多个大中型猪场进行应用验证。

技术依托单位

广东省农科院兽医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邮编:510640;联系人:宋长绪;联系电话:13829723528emailcxsong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