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主推技术: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技术
基本情况 |
技术名称 |
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技术 | ||||||||||||||||||||||||||||||||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
单位名称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 ||||||||||||||||||||||||||||||||
通讯地址 |
广州市天河区金颖路31号 | |||||||||||||||||||||||||||||||||
邮 编 |
510640 | |||||||||||||||||||||||||||||||||
联系人 |
杨景峰 |
办公电话 |
020-38319906 | |||||||||||||||||||||||||||||||
手 机 |
13622235719 |
|
93829994@qq.com | |||||||||||||||||||||||||||||||
技 术 概 述 |
本项技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通过长期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实践,针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相关项目的实施,在国内率先把基于XML的松耦合信息集成技术和信息元数据映射技术创新应用到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服务领域,提出基于农业领域信息标签,依据农业元数据,由松耦合信息集成技术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格式信息资源的共享,由农业信息元数据映射技术实现计算机对不同种类信息资源的理解,实现信息资源正确分类并实现共享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服务方法,研究并提炼出一套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信息化特点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服务的高效解决方案,为农业信息化领域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 |||||||||||||||||||||||||||||||||
增产增效情况 |
1、经济效益 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取决于其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不仅知识的内容决定其是否构成信息,而且知识的传递与表达方式也决定着它是否构成信息,本项目将海量的农业信息资源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分类、编辑、整理、加工成农业实用知识,极大地方便了农业科技信息的快速和深入传播。另一方面,本项目通过建立独立于各种信息源内容格式的标签、元数据定义、以及动态映射关系,在方便用户攫取信息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农业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该研究成果通过广东农业信息网、广东星火计划网、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网、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网、广东山区信息网、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信息服务网、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网、钟落潭广州都市农业信息网等组成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农业信息网上查询、农业信息手机短信和农业视频点播等信息服务方式向用户提供现代化、多样化、系列化的农业信息服务,有效缓解了信息受众与信源信息不对称、信源与信源之间不能有效沟通的局面。因此本研究成果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方面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有重大意义,仅以广东省为例,以2-8原理为依据,按网上信息查询点击率、手机短信接收率和视频播放率进行统计,项目实施期间累计可为农民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可达5.736亿元。经济效益估算简表如下表所示:
2、社会效益 通过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大范围农业信息服务,普及农业实用技术知识,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有效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速我省农业信息化的进程,给农村带来更多接触信息知识和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扩大了农村传播先进科技文化的层面,丰富了农民的农业知识,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 |||||||||||||||||||||||||||||||||
技 术 要 点 |
(1)在国内率先把基于XML的松耦合信息集成技术和信息元数据映射技术创新应用到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服务领域; (2)提出一套基于XML(可扩展标识语言)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服务的方法。基于农业领域信息标签,依据农业元数据,由松耦合信息集成技术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格式信息资源的共享,由农业信息元数据映射技术实现计算机对不同种类信息资源的理解,从而实现信息资源正确分类并实现共享;构建领域标签8000多个,定义元数据2000个,建设鱼类、水生动植物、水产品、能源、动植物、病害等元数据库6个,为农业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奠定了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标签数据基础; (3)研究并提炼出一套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信息化特点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服务的高效解决方案。该方法首先经过理论上论证,开发出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在我省进行了5年以上的推广应用,实践证明这是一套实用且真正实现了多类型数据库信息集成的农业实用技术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方案; (4)为农业信息化领域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服务开发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信息分类编码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机构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描述,由信息管理人员在不同的栏目频道进行发布,需要的用户即可到提供该信息的机构的数据库去获取该信息,真正实现农业信息知识化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 | |||||||||||||||||||||||||||||||||
适 宜 区 域 |
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可以在全国农业信息服务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注 意 事 项 |
本研究已基本上从技术的层面实现了通过XML对农业领域内通用信息标签进行定义;依据农业元数据,结合松耦合信息集成技术和信息元数据映射技术,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提出了可行的技术实施方案和成功应用的案例。但是在下一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更为普遍的农业信息服务应用和推广,亟需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服务提供商、信息资源提供单位之间建立起高效的协同机制,包括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标准遵循机制、服务考评机制等,只有机制上的真正完善,才有技术成果实际应用的巨大空间和前景。
| |||||||||||||||||||||||||||||||||
推 广 现 状 |
本项目获得广东省2007年科学技术二等奖。该项目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视频播放等方式对外提供了大量农业信息服务,网页每月信息服务次数合计40万次,手机短信每月短信息服务次数合计100万条,每月视频服务次数合计1.5万次,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广东农业农村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支撑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技术在领域内就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在国家级研究单位和省级研究单位、地方机构及企业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等19家单位进行推广,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示范作用。 | |||||||||||||||||||||||||||||||||
推 广 前 景 |
通过多年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我省在硬件设备和领域信息资源积累方面已经达到可以推广的基本条件,而且随着信息化推广的深入,农民已经接受了这种服务模式,在项目实施期间,我们分析发现,当前对基于XML的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推广和应用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电脑进村已经不是梦想,农民对务农知识的需求也日渐增大,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媒体、多终端面向农村开展信息服务,充分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可以收到预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采用了XML技术,构建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