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主推技术:性诱剂为核心的甘蔗螟虫系统控制技术
时间:2017-02-23 16:12
来源:科教处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webpic/W0201702/W020170224/W020170224562828468240.png)
技术概述:螟虫甘蔗种植区较为普遍而严重的一类钻蛀性害虫。甘蔗从种植到收获均可受到螟虫为害,影响产量和蔗糖分。近年来螟虫在粤西、粤北等蔗区严重发生给蔗糖业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螟虫发生种类多且危害周期长,防控难度大。长期以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是蔗农惯用的方法,对化学农药过度依赖及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尤其是高毒化学农药的滥用,不但对蔗田生态造成破坏,加速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对人畜、环境安全也造成威胁。再者,甘蔗属于高秆作物,特别是甘蔗生长中后期,甘蔗植株已长高,单靠根施化学农药对蛀茎害虫防控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以“性诱剂为核心的甘蔗螟虫系统控制技术”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经多年研究与实践所提炼出来的一套螟虫监测与防控实用技术。该技术有多项省级技术成果和专利技术支撑。包括利用性诱剂进行螟虫测报、性诱剂进行迷向及诱杀法防治螟虫等关键技术措施。螟虫性诱剂具有专一性强,活性高,对人畜、天敌安全等特点。用于螟虫的测预,能准确反映其发生规律;用于迷向防治能有效干扰螟虫的配,减少螟虫后代数量;用于诱杀,将成虫诱至诱捕器直接消灭,破坏雌雄比例。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可替代杀虫农药的使用。在测报的指导下,应用性诱剂、高效低毒杀虫剂、赤眼蜂等绿色防控技术,在甘蔗生长各关键时期对螟虫的不同虫态进行针对性防控,提高螟虫综合防控效果。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性诱剂为核心的甘蔗螟虫系统控制技术是一种环保型的技术。项目的关键技术“性诱剂迷向技术产业化研究”和“性信息素与赤眼蜂协同控制甘蔗条螟技术”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整体技术及产品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项目核心技术“甘蔗条螟性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及“害虫诱捕监测设备”为本团队的授权发明专利。关键技术的研发已获多项成果,其中近年获得的有2009年中国发明专利展览金奖、2010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008-201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014年韶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2015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等。近年来,在广东湛江农垦、翁源,广西贵糖股份公司、扶绥县蔗区,云南德宏州蔗区等开展测报及防控应用,取得了显著效。近3年利用螟虫性诱剂进行测报,在粤西、粤北指导防控面积合计300万亩以上,在广西指导防控合计1500万亩以上。实施性诱剂诱杀防控在粤西、粤北15万亩次以上、在广西120万亩次以上。通过建立螟虫监测网络,制定有针对性的甘蔗螟虫性诱剂技术推广示范方案和实施计划,甘蔗死尾率比常规化防区下降20%-30%,甘蔗平均亩产增加6%,平均蔗糖分增加0.3%(绝对值)。
适宜区域: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蔗区。
研发单位: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联系人及电话:管楚雄 020-84168774
适宜区域: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蔗区。
研发单位: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联系人及电话:管楚雄 020-84168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