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年度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简报
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是了解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和演变规律的最有效手段,是进行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基础。截至2021年底,全省耕地质量监测点数量达到631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37个、省级监测点310个。
根据1984-2021年监测数据,我省完成了《2021年度广东省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评价报告》,报告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基本概述。介绍广东农业基本概况、国内外监测工作发展历程和现状、耕地监测点布局、监测内容和技术方法。第二章全省耕地质量主要性状。分析了全省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pH和土壤容重的现状及演变趋势。第三章分析了全省各区域、不同耕地利用类型的氮、磷、钾等肥料养分投入情况。第四章分析了全省水稻种植产量和肥料投入情况。第五章专题报告。利用监测技术手段分析退化耕地治理项目实施效果,总结推广技术模式;利用广州白云区长期定位监测点分析施用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地力、作物产量的效果,提出有机肥科学使用方法。第六章概括了耕地质量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提高耕地质量的途径和措施。
与往年比,《2021年度广东省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评价报告》有两个方面变化:一是增加了土壤性状演变趋势分析;二是增加了2个专题报告,利用监测成果为全省耕地质量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近40年的监测数据分析显示,全省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呈现稳中有增的变化趋势,有效磷和速效钾表现为显著的上升变化趋势,粤西地区酸化趋势较为明显。全省耕地有机肥单位面积投入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化肥投入量呈现上升趋势,但化肥单位面积投入量在“十三五”期间显示为零增长。全省四大区域中,珠三角地区单位耕地面积的肥料投入量最高,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5%,其次为粤西,粤北和粤东相对较低。
报告建议,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利用好本省丰富的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和粪肥堆沤还田技术模式,持续推广科学施肥,从源头上控制耕地酸化进程,土壤富磷地区指导推广低磷配方复合肥,控制磷累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农业,有效减少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投入水平量,促进全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