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加快建设省产业转移重点主平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做大做强中心镇、做专做精专业镇、做优做美特色镇”“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农业产业振兴”“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强富绿美新城乡”……
11月6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市召开。各地各部门、县镇村、高校以及企业等12位与会代表,围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典型镇建设、发展乡村产业、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百千万工程”重要议题进行了汇报发言。
大家纷纷表示,要乘势而上、苦干实干,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122个县(市、区)在不同赛道争先进位
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特别是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要因县施策、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在不同赛道争先进位,成为与会代表们的共识。
江门鹤山市是一个面积、人口、经济体量在全省均处中游的中等县,该市以工业经济为主,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我们加快建设省产业转移重点主平台,依托主平台1.5万亩工业地打造鹤山县域经济发展主战场。”鹤山市委书记刘志刚表示。
他列举了一组数据,今年鹤山筹集了30亿元投入园区建设,出让工业用地3000亩,新引进项目61个,其中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25个。“1-9月鹤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工业投资增长28%。我们力争2025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县。”刘志刚说。
对于粤北地区的清远英德市,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则是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农业产业振兴。
“聚焦再造一个新英德的目标,英德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推动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分享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英德扭住麻竹笋和英德红茶两大抓手,并将其纳入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已建成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9家,近两年农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来自老区苏区、森林覆盖率75.54%的梅州市梅县区,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的路径是举全区之力打造绿美广东梅县样板。
“作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以绿美梅县‘十大工程’为抓手,力争用10年时间优化林分40万亩。”梅县区委书记温助民表示,建设“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强富绿美新城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省122个县(市、区)立足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推动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10个典型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镇是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也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全省城镇建设进展如何?
会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勇介绍,广东以“三个做好、三个做优、三个做强”,扎实推动全省110个典型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们一盘棋推进典型镇建设,指导各地分类施策,做大做强中心镇、做专做精专业镇、做优做美特色镇,遴选确定110个典型镇,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张勇表示。
城镇建设以来,广东一体化提升典型镇品质,做优人居环境,实现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公共厕所全覆盖,洁化、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做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骨干交通网向乡镇覆盖,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全省还广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张勇介绍,广东深入推进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建立企业名录和帮扶项目清单。同时,按“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原则,建立动态调整的乡镇建设项目库。
水环境是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会上,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党委书记张丹莉分享如何“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合拳”。人和镇位于广州市北部,常住人口21万,村民自建房6.52万栋。目前全镇建成污水管网900公里、3年增长6倍,21个村全部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治理率达100%,辖内29条河涌全部消除劣Ⅴ类。
“这得益于人和镇突出源头治理。”张丹莉说,针对污水收集难、处理难等问题,人和镇一方面坚持源头截污,制定“一村一策”治理方案、“一户一策”接管方式,实现6.52万栋村民自建房污水100%收集、处理。另一方面,坚持源头减污,整治“散乱污”场所、拆除涌边违建等,曾经的小作坊蝶变成小公园。
做大做强中心镇,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有重要意义。东莞市长安镇党委书记叶孔新分享了经验做法。
“长安镇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叶孔新介绍,目前已构建2000亿级规模的电子信息、500亿级规模的五金模具,以及机器视觉、新能源配套、电子大健康等产业集群梯队。
今年,长安镇提出“力争在2024年实现GDP破千亿”的目标,“我们谋划的各项工作,是在展望和布局千亿以后的场景,将全力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提升镇域承载力;推动百万人口与长安发展深度融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做强中心镇。”叶孔新底气十足。
接下来,广东各地将以美丽圩镇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用心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实现人居环境靓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文明新风扑面来的良性循环。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如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发言代表各抒己见。
“在村的层面,茂名坚持重大平台与微动力源相结合,全力抓乡村价值重塑。”茂名市委书记庄悦群表示,聚焦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茂名做强“6+19”个现代农业平台,“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盘活乡村资源,建成乡村微工厂190个,吸纳近万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新“政府投基建、企业布业态、市场管运营”的“双合模式”,培育了柏桥村、双合村等共富村。
汕尾市陆河县则把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突破口,以系统性思维抓落实,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美丽宜居。
“我们同步提升乡村外显颜值和内在价值,实现‘外延美’和‘内涵美’统一。”陆河县委书记罗炳新介绍,陆河百人以上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覆盖,行政村基本完成道路“单改双”,“白改黑”达70%,全县现有国家级文明村5个、省市级文明村39个。
村变美了,如何变富?产业振兴是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罗炳新分享经验时表示,陆河县通过做好“和美乡村+”文章,探索6种乡村建设经营模式,以改革盘活沉睡资源,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带旺乡村旅游,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旅游收入1.77亿元。
在珠海斗门区莲洲镇莲江村,一幅山水美、人文美、农家味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加快绘就。
“村里环境更美了、村集体收入更多了、村民幸福感更强了。”莲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昔强提到村里今年的新变化,难掩激动之情。
依托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建设,莲江村从“一人一树”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入手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提速赋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乡村治理提档升级。今年前三季度,莲江村集体经济收入211万元,同比增长28%。
“下一步,我们将以‘一家一品’产业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村企合作和农旅融合。”邓昔强表示,莲江村将深入推进“村村有物业”,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挖掘本土文化,深化“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
今年8月,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下称“双百行动”)启动,首批82所高校院所和57个县(市、区)全部完成结对签约工作。
作为首批完成结对签约的高校之一,中山大学将“双百行动”的主阵地变成立德树人“大课堂”。今年暑期,11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及多支社会实践队伍1000余人赴结对县市开展专业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学校与高州、连州立足实际,共同谋划,探索打造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校地‘双向奔赴’。”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中山大学与高州、连州携手把脉定向,针对当地所急所需,统筹优势学科资源,各梳理出10余项工作任务清单。
以医疗服务为例,中山大学在高州人民医院建立4个医科专家工作站,重点打造肿瘤、干细胞、营养学等优势专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牵头与连州人民医院结对共建,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推动该院晋升三甲医院。
在广东,包括中山大学在内的百所高校院所深度参与“双百行动”,与结对县(市、区)政府、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这种合作不仅助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反哺了高校院所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是“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全省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凝聚千万市场主体强大力量,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
广药集团就是其中之一,“集团推动高州等地培育县域特色品牌,带动广东荔枝产业实现量长价升;在粤东西北设立20余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每年省内采购中药材超5亿元。”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在会上表示,广药集团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加快在全省各地项目布局,进一步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切实增强被帮扶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在对口帮扶协作上,佛山市则积极对口帮扶茂名市、云浮市,广泛开展村村、村企结对,以全市20条先进村+20家大企业结对高州20条典型村,从产业抓起,强化先行先干的带动力。这种跨地区的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