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筑牢“压舱石”, “三农”谱新篇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全省各地晚稻收割工作已进入尾声,广东1400多万亩晚稻即将收割完毕。
因海而兴,向海图强。沿着广东4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向深远海挺进,一个个大型智能深海养殖装备“拔海而起”,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方兴未艾。
美丽乡村,魅力岭南。走进南粤大地田野山间,乡村美景随处可见,一个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令人向往。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省农业农村厅行关键之举,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密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坚持县域统筹、镇村联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支撑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
守牢“两条底线”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问地要粮,问技要粮。广东系统谋划粮食生产,有序推进合理密植提单产,形成不同生态区合理的水稻栽插密度模式。深入开展甘薯产量提升行动,建成一批甘薯脱毒健康种苗扩繁基地。努力提高复种指数,细致做好灾害预防应对,全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广东培育建设21个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超300个机械化烘干中心,为粮食增产保驾护航。
为牢固树立“节粮减损”意识,今年以来,广东以“省市联动”形式举办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推动实现颗粒归仓,确保粮食丰产又丰收。同时,实施粮食安全守护者行动,营造城乡双向奔赴和社会大众共同守护粮食安全的良好氛围。
河源市东源县无人农场里,无人驾驶收获机正在收割水稻。李细华摄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广东扎实推进耕地保护提升,2024年65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面推进建设,通过“田、土、路、水”等多措并举,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全面摸清具备建设高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地块,构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
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初步成果,广东大力实施紫云英等专用、兼用绿肥提升地力行动,着力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改善土壤结构和生物活性,示范带动全省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农业生产增效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持续提升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
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广东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全力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2023年以来,14个沿海市已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90个、总投资额202亿元,加快推进5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创建一批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海水养殖装备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省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5678个,居全国第一,桁架类网箱11个,风渔融合、渔旅融合技术全国领先,“明渔1号”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网箱一体化风渔融合装备样机,在全球首次实现绿电一体化直供养殖的低碳渔业模式。“湛农1号”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养殖平台。“伏羲1号”是当前体量最大的风渔融合网箱平台。
6万立方米水体的半潜锚泊桁架式智能养殖平台“恒燚1号”在湛江市投入使用。湛江湾实验室供图
海水种业实现重大突破。广东在全国率先突破南海大黄鱼、黄金鲹、章红鱼、黄唇鱼、蓝圆鲹人工繁育技术,潮州饶平海鲈实现省内全流程人工繁育,填补省内空白。2023年,全省水产苗种产量超1.7万亿尾(粒),累计培育国审海水新品种18个,均为全国领先。
开展新一轮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优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形成县镇村帮扶合力,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高站位扛起政治责任,高规格谋划部署推动东西部协作,连续三年中央考核获评“好”的等次,为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广东贡献。
提升“三个水平”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全省农业农村部门聚焦“百千万工程”,大抓产业发展、大抓人居环境建设、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
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打好“龙头、园区、品牌、配套”四张牌,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粮食、蔬菜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及茶叶、南药等5个数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推进打造一批“小而美”“特而精”特色产业。
在“中国兰花之乡”翁源,省道245线路两边雅致的兰园不断跃入眼帘。这条十多公里长、拥有400多家兰花企业的“兰花长廊”远近闻名。近年来,翁源抓住兰花产业“特”字做文章,积极打造研发、种植、交易和文旅四个链条,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兰花种植区,国兰供应量超过全国的60%,产值超30亿元,一朵小兰花做成了强县富民“大产业”。
聚力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企业开发个性化、可溯源、安全营养、健康美味的预制菜产品,积极培育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推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发展。
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需要大抓人居环境建设,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广东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坚持县域统筹,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广汕尾市经验做法,综合运用喷涂等工艺推进农村风貌提升。因地制宜开展“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行动,推进乡村绿化“五个一”建设,挖掘村庄绿美空间,全省美丽宜居村建设率达77%以上。
聚焦民生实事,省农业农村厅以超常规力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创新“城乡统筹、供排一体”建管养融资机制,推动各地因地制宜优化治理模式,在全国率先出台资源化利用技术细则,推广低成本、无动力、易维护的治理方式,促进“大站变小站、大网变小网、用电改无电”,提前实现国家下达我省的“十四五”治理目标。
在推进乡村建设“塑形”的同时,广东还加强乡村治理“铸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创新举办农事运动会,有效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业技术、农耕文化的关注认识,助推城乡“双向奔赴”。
强化“双轮驱动” 注入源源不断动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在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中,省农业农村厅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聚焦种源,大力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推动节水早稻、再生稻品种培育。在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山地小农机研发推广力度,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抓好荔枝保鲜关键技术研究推广。深化“百千万工程”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万名乡土专家精准对接服务典型村。
与此同时,广东还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起“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行动”,创新推动现代农业“补改投”改革试点,围绕特色主导产业链补强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引育市场主体,强化社会化服务和制度供给,努力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广东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试点。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指导珠海斗门区、佛山南海区、韶关南雄市、惠州龙门县、汕尾陆河县、肇庆德庆县等6地区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围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自愿退出、有偿使用、抵押融资和建设村民公寓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经验;指导推动粤东地区积极稳慎开展农民集中式住宅建设试点,探索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民户有所居保障机制。
在省纪委监委引领推动下,省农业农村厅开展一系列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改革,率先在全国建成全省统一的“三资”全周期实时监管平台,率先在全国建设省级农村集体资产“一张图”,率先在全国开展全省农村集体资产和合同统一编码。推动集体资产“应上必上”平台交易,2024年资产交易活跃度全国第一,线上交易2.86万宗、金额315亿元,溢价率11%。
在共富路上,全省多种方式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涌现出韶关“强镇富村公司”、云浮“政银企村户(共建)”、湛江村集体在广州发展“飞地经济”、梅州“产业村长”、珠海“村村有物业”等一批生动实践。
各种要素不断在城乡之间流动,加快集聚,为县镇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42元,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6:1。
为推动形成众人拾柴、热火朝天的良好氛围,广东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参与乡村振兴,推动成立省乡村振兴促进会,扎实开展“6·30”活动,深入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