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首页测试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江门连续四年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抓党建强治理促振兴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时间:2022-12-14 11:06 来源:羊城晚报
【字体: 分享到:

e0bba66c-328c-4e91-8bac-015d71c9aa10.jpg

江门江海区礼乐主灌河“羽林春秋”风貌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与大自然的最佳结合林”。江门市委组织部供图

c36b1645-7d7c-4f37-b5ff-e8801118d109.jpg

江门新会区双水镇委党校坚持60多年不间断办学,被誉为“广东镇街党校的一面旗帜”。江门市委组织部供图

05804550-7be2-411c-b9fd-b11e446ead3a.jpg

江门开平市塘口镇宅群村推行积分制,村民可凭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江门市委组织部供图

  风吹稻浪遍地金黄,山青水美瓜果飘香,渔船奔忙鱼虾满仓……冬日时节,走进侨乡江门,到处呈现出一幅物阜民丰、欣欣向荣、多姿多彩的壮美画卷。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一座传统农业大市,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和海鲜铺子。

  在这片富饶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每天都有丰收的喜悦——日前,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2021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结果,江门市获评“优秀”等次,在珠三角核心区中排名第四。这也是2018年以来江门连续四年获评“优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江门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和农村发展的强大效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蹄疾步稳,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新路子,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精准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做大做强富民兴村产业,绘就侨乡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党建之匙 开启农村高质量发展之门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漫步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抬头可望蓝天,推窗可见满眼绿,出门可感人情暖……一张张友善阳光的笑脸,汇聚成侨乡人民的幸福“微表情”。

  英南村是江门美丽乡村的一面旗帜,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英南村发展30余年,最关键就是坚持党建引领。”英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日强说,村“两委”班子、广大党员、村民齐心协力,持续强队伍、优制度、转作风,为英南村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是英南村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更是江门全面开启农村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金钥匙”。

  近年来,江门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首位,下细功夫抓基层、打基础,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高素质“头雁”队伍是基础。近年来,江门大力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建立储备、选拔、教育、管理、激励全链条管理机制,从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杰出乡贤、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优秀人才中选拔高水平“头雁”。

  2021年村级换届后,江门农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1岁,比上一届下降6岁,近五成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上一届提升25%,村干部的年龄、学历结构显著优化,素质能力明显提升。江门特别注重发挥好退役军人政治素质好、执行力强的优势,通过出台“选育用管”系列措施,推动退役军人进入农村“两委”班子。目前,全市共有退役军人“两委”干部1206人,占比14.6%,其中“兵支书”260多名,退役军人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在此基础上,江门多渠道补强乡村振兴骨干队伍,近年来共选聘1500多名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村书记(主任)助理,分两批从市、县两级机关选派37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派驻队员487人组成“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N”帮镇扶村六支队伍,推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健全培训激励机制,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直以来,江门将农村“头雁”的学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连续五年由市委组织部提级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全员轮训。与五邑大学合作开办“基层干部学历提高班”,1600多名村干部通过学习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有效提升了农村干部的学历水平和素质能力。将村干部绩效奖励与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量挂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公开招聘21名乡镇事业编人员,在全省率先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分级分档管理试点工作,根据工作年限和工作实绩评级定档,将职级与待遇挂钩,进一步打通村党组织书记晋升渠道。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推动28个边远乡镇“五小”场所和周转房建设,不断改善边远乡镇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激励其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建强“头雁”队伍的同时,江门还注重创新机制,全覆盖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镇村创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着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恢复镇(街)党校办学,建强农村党员教育主阵地,新会区双水镇委党校坚持60多年不间断办学,被誉为“广东镇街党校的一面旗帜”。设立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红色指数”评价体系,让每个组织和党员有“尺”可量、有“据”可评。全面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农村党员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中有岗有责、有位有为。严格落实农村各类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全面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小微权力清单化管理,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创新建立党建、发展、民生、治安四张问题清单,精准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

  此外,江门坚持党建引领区域协调发展,选取6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与68个集体经济强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推动区域合作互促共进,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治理之策 智慧化管理打造善治乡村

  村里残障人士出行不便,网格员变身专职管家,送菜上门送米到家;连日大雨致使田水涌上村道,村民在网格微信群反馈信息,网格长带队半小时疏通……这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鹤山市龙口镇青文村的一组日常,在这里,随处可见的文明乡风为村庄增添一分温暖与内涵。

  青文村党总支书记、网格长温健伟说,通过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青文村把党组织嵌入网格,下设文堂片和青溪片两个党支部,服务覆盖全村13个村民小组,2100余名村民,实现“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网格中,难题解在网格里”。

  青文村是江门打造善治乡村的缩影。今年以来,江门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市委书记工程”推进,将党建引领贯穿城乡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市、县、镇三级党委均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由各级党组织书记任组长,集中力量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出台《关于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二十条措施》,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总抓手、任务书、路线图。

  与此同时,全市科学设置2954个智慧网格,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配备专职网格员4100多名、兼职网格员2.8万余名,加快建设“两中心一基地”(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工作平台,将党建、综治、应急等工作统一纳入网格,推动各类人员、资源、力量进“网”入“格”开展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打通基层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在城乡基层治理成效加持下,江门进一步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以自治巩固治理基础。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全覆盖建设村民议事厅,推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向村民小组一级延伸,创新打造“321”工作法,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拓展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参与村民自治的渠道,激发群众自治善治内生动力。

  ——以法治强化善治保障。坚持以“党建+”模式,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民警村官”,新会区睦洲派出所创新打造义警工程,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在全省成功打造人民调解“鹤城样板”,营造良好乡村治理环境。

  ——以德治淳化乡风民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十个一”工程,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美丽乡村更具内涵。截至目前,江门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2个、省级文明村镇13个,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1437个,推出“碉楼下的课堂”“红船党课”等多个在省内、国内叫得响的特色宣讲课程,持续打响侨乡善治乡村品牌。

  振兴之源 做优做强富民兴村大产业

  提起江门开平市,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世界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但对于一些美食爱好者而言,盛产于此地的马冈鹅才是真正的“心头好”。

  近年,开平全力做强做大马冈鹅全产业链,养殖场(户)超750家。2021年,开平全市马冈鹅存栏量177万只、出栏量500万只,鹅苗出栏量1200万羽,马冈鹅全产业链年产值约14亿元,助力开平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稳定增收的有力保障。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江门紧紧抓住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把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创新方式方法,做实“党建+乡村产业”,打造产业兴旺特色板块,不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江门创新推广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建模式,成立全国首个镇域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产业集群党委,推动在大沙茶、禽蛋食品等产业链建立党组织,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出台行动方案加快陈皮、大米、鳗鱼、茶叶、马冈鹅、禽蛋六大特色优势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据统计,目前江门已创建1个国家级、13个省级、27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培育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6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以特色产业扛起乡村振兴大旗。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民宿等乡村产业,持续推进“醉美江门100村”,着力培育乡村产业和农民增收新增长点。目前,全市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示范镇和示范点18个、美丽乡村精品线路3条。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家底。江门积极探索,形成股份合作型、服务创收型、村组联营型、产业带动型、乡村旅游型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新模式,创新整合各级帮扶资金投入优质产业项目,推动100%的薄弱村“摘帽”,进一步夯实家底,增强发展底气。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江门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做优做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篇文章,打造高水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江门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