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下好春耕“先手棋”,早稻种植面积52万亩
汕尾部分水稻田已完成育秧。
早春时节,气温回暖,广东春耕备耕正从西向东有序推进。作为粤东第一土地大市,眼下,汕尾各地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备农资、忙生产、抓服务,莲花山南麓广袤田野,正蓄力开始新的耕耘。
“早”字当头迎春耕
近年来,汕尾市通过落实党政同责,强化政策支撑,建立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长效机制,截至2022年底,复耕耕地种植粮食作物面积达5.26万亩。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吕小慈表示,“今年我市计划种植粮食面积123万亩,产量43.33万吨;春种计划种植早稻52.12万亩、薯类5.52万亩。”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吕小慈。
万象“耕”新,农机先行。“109台春耕农机整修工作即将完成,预计可服务春种水稻田2万亩。”这两天,汕尾市陆丰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设备维修车间十分忙碌,合作社理事长郑兰芳介绍,当前,合作社紧抓农机修缮准备工作,开展春耕农机培训班,全力保障2023年的春耕春播。
据了解,汕尾各农机服务机构、农机户已于去年底对服务于春耕生产的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植保机等8900多台(套)农机落实养护维修工作,近期,已有3500多台拖拉机投入犁办田作业。
备战春耕,抓紧农机维修工作。
在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核心区之一的海丰县可塘镇,几台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秧苗顺着插秧机苗盘滑落,整齐地插入水田里。水稻种植户黄水如说,“去年年底我就开始育秧,今年计划种植80亩水稻,预计产量有10万斤,产业园的种植托管服务为我们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可塘镇农户正抢抓农事育秧插秧。
像黄水如一样,汕尾各地正在积极备耕的农户不在少数。但有农业专家提醒,目前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农民需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早稻播种时机。如播种期遇倒春寒情况,注意精细整地、开好厢沟,为早稻灌水保温,待天气转晴后深水护苗。
据汕尾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汕尾春耕所需要水稻种子约1062吨,截至2月6日,全市已浸种60%以上,完成播种育秧15万亩,占应育秧的28.8%;已办田17万亩,占应办田的32.7%。海丰县梅陇、联安、可塘等已开始插田约2500亩。
陈建伟育种的香雪丝苗广受汕尾地区农民欢迎。
粮食安全,种业为“芯”。在海丰油占米新品种选育展示基地内,省农科院水稻所退休专家陈建伟正和同事对试验水稻原种进行分类、称量。他告诉记者,“早在去年年底,我们通过赠送、置换等方式,将提纯复壮后的丝苗米种子分发到了农民手中。”今年,陈建伟与其团队成员将继续做好优质稻的选育工作,培育更多适应汕尾水土条件的优质丝苗米品种,持续以科技赋能汕尾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资保供备春耕
良种先行还需农资跟上,为秧苗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统筹做好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调动和储备工作刻不容缓。据了解,汕尾2023年全市春耕所需要化肥2.3万吨,农药193吨,农膜186吨,各地供销部门和农资门市积极组织了春季生产所需农资,确保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在汕尾供销中禾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一箱箱农药被整齐摆放库房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其进行清点。据该公司负责人戴雨雯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储备了1250吨化肥、45吨药剂和100台农用机械和植保无人机,确保汕尾地区的春耕农用物资供应充足。
春耕农资齐备。
同时,为了帮助农民顺利完成春耕,提供完备而全面的农业服务,公司技术人员还实地走访海丰县可塘、陶河、赤坑、联安、梅陇、梅陇农场等地耕作区,结合目前的水稻秧苗田间管理要点,与各乡镇村委会对接,组织农民会,向农户传授水稻科学排灌、施肥、病虫害预测预防、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及农产品安全等知识。
完善水利保春耕
在汕尾陆丰,陆丰市跨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应辉刚刚完成巡田工作,他介绍,公司在陆丰多镇流转了5000亩土地开展丝苗米种植,得益于地方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稻田合理布局灌溉排水沟渠,增设抽水站、排水闸门等基础设施,既提高春耕灌溉排水效率,又能确保水稻的品质。
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种植基地。
记者从汕尾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据初步估算,汕尾今年春耕所用水量为1.08亿立方米。为推进全市抗旱保春耕工作,农业农村局联合水务局、气象局等有关部门结合工作职能,积极主动开展服务春耕生产等方面协作,目前全市各大中小型水库蓄水保持常年平均水平,可以满足春耕生产的用水需求。历史旱情较重的陆丰东南七镇、市城区和红海湾开发区等地区也储蓄了足量的春耕用水,为全市春耕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汕尾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统筹协作,充分发挥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海丰县丝苗米产业园、陆丰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示范带动作用,全力做好当前春耕备耕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