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出台“岭南蔬菜之乡”建设工作方案,以蔬菜产业“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 整合万亩土地打造产业示范带
2023年7月28日,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肇庆怀集县“岭南蔬菜之乡”荣誉称号。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怀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和广东省东西部协作肇庆产业基地功能定位,聚焦“百千万工程”,把蔬菜产业打造成为富民主导产业。
近日,怀集印发《“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建设工作方案》,计划整合马宁水沿岸岗坪镇、马宁镇沿线土地约1万亩,打造集稻蔬种植、科普研学、采摘观光等农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示范带,以蔬菜产业“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持续擦亮怀集“岭南蔬菜之乡”金字招牌。
打造5个千亩示范种植基地
根据要求,怀集县“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将结合肇庆(怀集)“粤桂睦邻廊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岳山造林”光荣传统科普研学精品路线建设,重点整合马宁水沿岸岗坪镇、马宁镇沿线约1万亩土地。
“建设产业示范带要规划先行,我们将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明确建设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优化示范带内村功能布局,对示范带内涉及的土地明确分类、科学建设。”怀集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江鸿表示。
示范带将重点围绕稻蔬轮作绿色标准化生产种植,涵盖规范栽培、品种选育、肥药双减、绿色防控、机耕机收、加工销售等环节,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品质优良、业态丰富、效益明显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样板。
怀集谋划引入深农供港标准农场等模式,打破土地细碎化以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实现种植基地水肥一体化、渠和路建设、小田拼大田,整合资源打造5个千亩示范种植基地。2024年,怀集将完成2个千亩示范基地,2025年累计完成5个千亩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怀集将按照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优做活农民合作社,做专做精家庭农场的思路,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经营主体。
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聚集资源要素,开展横向联合和纵向协作,按照全产业链模式,组建产业联合体和产业联盟。开展农民合作社整区规范提升,农业生产托管综合服务平台整区试点建设。另一方面,加快完善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一主多元经营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网。
“怀集将通过龙头企业的标准体系支持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利用品牌渠道优势进一步推广产业示范带地方特色品牌,培育构建产供销一体化运营的产业联盟。”黄江鸿说。
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机制
在怀集县人多耕地少的现实背景下,土地资源分散是打造“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亟须解决的问题。
立足建设“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怀集正以岗坪2个示范片区、马宁3个示范片区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机制,服务促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
目前,怀集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土地流转+N”模式,推动“岭南蔬菜之乡”产业建设,通过怀集县锦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县试点探索统一连片整合流转土地逐步解决土地细碎化、耕地撂荒问题,把整合流转土地招商引进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
同步谋划解决的还有灌溉水源问题。怀集将在马宁沿河机耕道路实施的基础上,对沿线河堤进行护脚、护坡、护岸,并对沿线河滩地进行清障、平整、治理等工作,加快实施湖朗水库和古城水两个灌区改造项目,确保“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灌溉用水。
围绕“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马宁水一河两岸,加强片区机耕路与城乡公路运输网络有效衔接,坚持连线成片,统筹布局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生态保护等,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和升级,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一体推动农村风貌提升,为产村融合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示范带将建设育苗中心、集配中心、种植大棚、田头冷链、片区排灌渠、机耕路、泵站,完善基础设施及现代化配套装备,推动蔬菜、生猪等种养产业形成良好的碳中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培育地域文化乡村特色品牌
“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能够有效打破村庄地域边界,推动具有互补互促互联互动条件的村联合起来。在推动示范带建设过程中,怀集谋划打造两个组团发展片区,分别组织多村联合申报省级片区组团典型村,打造乡村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马宁镇侧重发展现代设施蔬菜农业,引入深农供港标准农场模式,重点建设稻蔬轮作生产功能区,发挥怀集县“粮仓”作用,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利用冬春季节为粤港澳大湾区供应优质蔬菜。
岗坪镇侧重稻米、切粉深加工,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唤醒沉睡土地资源发展岗坪切粉加工、稻米全产业链示范园等重点项目,做优做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岗坪切粉)、丝苗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怀集将在两大片区建立资源库、项目库,设立或引入专业化运营主体统筹片区运营,培育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特色品牌,并将在两大片区建立经营主体库,每个片区培育3家及以上的标杆家庭农场、1家以上标杆农民合作社;至少新增1家“四上”企业等。
每个片区还将规范管理典型村农村集体“三资”台账,有效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推动片区典型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