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食品离农民餐桌仍很远
时间:2005-11-16 00:00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本报北京11月15日讯 今天,商务部发布的《2005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在深入推进“三绿工程”建设中,我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却才刚刚起步,农民食品安全状况与城市相比差距很大。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只有浙江、福建等少数地区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但绝大部分地区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由于农村居民收入远低于城市,农村市场对低价食品有着较大需求,购买渠道主要是自由集市和小卖部。加之农村执法力量十分薄弱,市场监管缺位,农民购买食品既不查验相关证照,又不索要销售发票,致使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食品普遍流向农村市场。调查表明,农村市场经销的食品中,65.2%为自产自销,46.1%来源于流动摊贩;散装食品所占比重达30%以上,其中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散装干果的比例达到50%以上,散装酒高达80%;23.8%的包装食品没有标明保质期;19.2%的店主对过期食品选择降价销售;生肉销售大多没有保鲜措施,落市后第二天继续拿出来出售。
《报告》称,我国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在接受调查的农民中,74.4%回答会适当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43.7%仍首选价格便宜。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农村居民的投诉率极低。据对南京市所辖的溧水县调查,93.4%的农民在买到有问题食品时放弃投诉,高于城市35.8个百分点。这说明农民消费观念有待转变。
据对农村生产者调查,绝大部分农民不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兽药目录;近50%的农民在使用农药和兽药时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只是凭感觉使用,一药多用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农民受利益驱动,把那些打过农药但未过休药期的蔬菜就采摘上市销售。68.9%的蔬菜上市前没有经过产地检验;10%以上的种植地和养殖地周边环境存在污染源。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还指出,由于对食品安全事件处罚过轻、以罚代刑,导致部分企业负责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部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不愿意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只是把市场当成出租摊位、收取管理费的“摇钱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投诉解决方案的满意度仅为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