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取得成效
时间:2007-05-25 00:00
来源:农博网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京举行“全国农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总结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大会总结了农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实施5年来取得的成果,对38项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表彰。5年来,国家发改委在国家农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中,共批准252个项目,项目总投资477亿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中轻联副会长潘蓓蕾等领导到会并讲话。国家有关部委、金融单位、各省区直辖市的领导、各食品行业协会理事长及来自各地区的食品龙头企业老总出席了这次会议,并进行了经验交流。
国家发改委从2002年开始,按照“十五”规划组织实施了农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该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择优扶强原则,对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深加工重点项目给予支持。涉及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乳品加工、果蔬加工、特色资源综合加工、食品机械等多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安排国债资金23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后,将实现产值231亿元,销售收入540亿元,利税120亿元,出口创汇4.66亿美元,转化农产品1667万吨,带动农户800万户,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8万个。专项工程实施进展顺利,目前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国宝在总结时指出,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总结在农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中取得的经验,表彰先进,树立榜样。食品工业是农产品加工业中比重最大的产业,也是贯穿第一二三产业、关联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食品工业的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人民生活的质量;发展食品工业,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者在总结经验时谈到,该专项工程的实施对促进我国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一是增强了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推动了食品工业技术进步,提高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示范企业均通过了HACCP、ISO等相关认证,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二是促进了食品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项目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开展综合利用,降低了能耗、物耗,提高了经济效益。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专项工程打破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在选择项目时充分考虑到农产品加工与原料生产的配套,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基地之间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实现了农民增收,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四是中西部地区项目占到专项工程项目的70%以上,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五是带动了饲料加工、运输、包装、建筑及餐饮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农业人口的就业机会。
在谈到“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时潘蓓蕾说,要抓住现阶段食品工业发展较快、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继续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建立起工业反哺农业、工农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明确“十—五”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保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预期的各项战略目标顺利实现;要加大对食品工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加强食品工业领域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培育食品工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把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生态产业、增强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十—五”发展的重点任务;要培育和壮大食品工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和支持企业跨国经营,扩大发展领域;要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强化食品标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