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举行
●农村公路改变了交通落后面貌,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村公路改变了消费结构,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
●农村公路改变了村容村貌,促进了乡风文明
●农村公路改变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民主
●农村公路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稳定
7月28日,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交通报社协办的农村公路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交通部、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中央党校、社科院和有关省市政府及交通部门的代表,就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
交通系统近年来实施城乡同步、协调发展公路事业,具有超前意识,在各行业中起了带头作用。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非常重,农村公路对于扩大农业生产半径、让农民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因此,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他希望各地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继续正确引导、发挥群众的积极性,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2003年以来,交通部对公路建设投资政策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作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发展思路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好中求快”;在实施方式上,坚持“两个依靠”(始终依靠党委政府的支持,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促进“两个转变”(从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从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在投资政策上,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在技术政策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建管养并重、路站运全面推进。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据统计,2003年至2006年的4年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87万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58万公里。到2006年年底,我国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302.6万公里,有98.2%的乡(镇)、86.4%的建制村通了公路,有80.6%的乡(镇)、60.3%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
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让亿万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了“五个改变,五个促进”的作用:农村公路改变了交通落后面貌,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公路改变了消费结构,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农村公路改变了村容村貌,促进了乡风文明;农村公路改变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民主;农村公路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稳定。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农村司、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在肯定农村公路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促进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希望:要做好农村公路科学规划,创新农村公路的建设体制和机制;加强政府主导,积极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工程质量、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