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监督组制衡“一把手” 防“基层干部”蜕变
“小官能乱贪”,是因为大量财政及征地资金涌入农村,使其越来越成为资金密集的领域;“小官能烂贪”,是因为农村的廉政建设相较于城市更为不健全。
如何防“基层干部”蜕变成“基层硕鼠”?
广东省云浮市给出的答案是:成立村务监督组,制衡“一把手”;村账镇代理,防村官涉腐;开通“农村廉政直通车”平台,方便群众监督,三大举措相互配合,形成体系。据介绍,近两年,该市镇村班子干部涉嫌农村“三资”问题案件同比下降56%。
权力制衡▶▷村务监督组罢官18名
这两日,新兴县簕竹镇良洞村委会报账员刚刚到镇里报了账。按照惯例,此前,该村的三位监督组成员来到村委会,与村委委员一同查看了3月份村里的财务支出表。仔细看了支出表,三人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于是在支出表上签字同意。
签字是一种权力。这种权力是村民授予的。三人被村民代表大会选出,有的是村里的经济能人,有的则是有威望的村中元老,重点负责对村委会的财务、资产管理使用情况、村委会议事决策情况、村中的会议决议决定执行情况等实施监督,还有权否决村财务中不合理的开支。村级财务的支出和资产处置的决定,没有监督组的签字,村里的“一把手”也无计可施。为防止村“一把手”与监督组的人员“串联”,云浮市规定,村干部家属不能成为监督组成员。据统计,2008年至今,云浮全市各村的监督组共审查出村级不合理开支591单共20多万元,并全部清退。
监督组还可以联名村民依法提出对村干部的罢免要求。这事虽然在良洞村没有发生过,但是在云浮的另一个县,云安县的富林镇园眼村却发生过。2008年,该村监督组根据村民提议,对村委会历年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核,联名村民依法对违规挪用村集体资金的村委会主任提出罢免建议,取得了胜利。从2008年至今,云浮市已有11名村民小组长被依法罢免,5名村委会主任、2名村委会副主任被提出罢免建议后引咎辞职。
设立监督组的想法来自于云浮市多年来对于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发现,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缺乏会议启动程序。按照我国“村民代表会议制度”,18岁以上的村民都可以参加,由其决定村重要资产、资金、村规划等方面的事项。
“什么情况下要开代表大会?不能事事都开,不开的话,平常村委会的决定由谁来监督?村里人都出去打工了,开会人不齐,村民的议事权、会议的决策权难以得到保障,以致决策权、执行权均集中于村委或‘两委’,甚至集中于村主任或村支书个人手中。”云浮市纪委一位干部告诉记者。
云浮市纪委还发现,由于村务管理的民主决策不健全,缺乏内部机构制衡协调,村集体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决策随意性大,损害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以村委或村‘两委’为中心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其实与村民自治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治理这些弊端,云浮市2006年出台“活力民主,阳光村务”工程指引,并选择31个村进行试点。这一工程要求每个行政村在村民(代表)会议下创设会议召集组、发展组和监督组三个独立工作小组。其中,监督权最大的就是监督组。每个小组3-5人,由村民或村民代表提名,交村民(代表)会议无记名投票表决产生。
2007年推广至686个行政村,2008年结合村委会换届选举在全市847个行政村全面铺开。
上级监管▶▷965个村(社区)全部实行村账镇代理
由于代管辖区内110个村(居)的账目,云浮市云城区财政结算中心现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过路财神”。中心主任梁桂友告诉记者,近年来,辖区内市政建设的征地项目多,近2亿元的征地款拨付到了中心。
按照资金拨付的流程,征地方与被征地的村(居)签订征地补偿协议,然后把钱拨付到中心。而村(居)内部也需要就补偿协议、补偿办法达成协议,哪一户被征土地多少、应补偿多少钱,集体资产怎么分等,都要张贴在村委会外,同时挂到“云浮市农村廉政直通车”的网络平台上,供群众监督。在公示后无异议的情况下,中心直接把补偿款拨给各家。
梁桂友告诉记者,目前该街道还有800万征地款余额。因为其辖区内的一个村,村委会和部分村民就如何分配这笔集体土地补偿款没能达成一致,所以,这笔钱等到达成一致时再分配。
整个资金流动的全过程,不经过村干部,从而避免了村官贪财。
近年来,为了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中央及省、市、县各级都不断地将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基层。建设征地款、农粮种植等各种补贴,巨资涌入农村,却在一些地方肥了“农村硕鼠”。“村干部收钱不入账、挪用贫困村民慰问金、虚报种粮补贴;截留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挪用、截留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村里‘父子官’侵吞各种补贴……”近年来此类案件不少。而这就是云浮推动村账镇代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各种补贴款,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这“三资”管理比较混乱,支出账目不清。而由此引发的贪腐问题,以及纠纷、群众上访事件也比较多。
为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云浮市63个镇(街)全部成立镇级会计代理中心,在保持村级集体“三资”所有权不变、经营权不变、处置权不变、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管理核算村(居)委所有财务收支活动。镇结算中心为各村(居)委单独设账,实行“六个统一”的财会管理办法,即:统一账务管理电子软件、统一会计科目、统一核算方法、统一审批权限、统一公开时间、统一会计档案管理。同时,制定12项配套制度,规范资金收支、资产处置和资源发包管理。
村账镇代理,采取的是收支两条线的办法。村(居)委现金收入坚持“先缴后用”的原则。村(居)委取得收入5日内要缴存到开户银行,较远的村最迟不得超过7日,支出时再从银行提取现金,不得在收到的现金中坐支。
支出则实行备用金和大额支出事前申请制度。以新兴县为例,各村(居)委一般可有1000元-3000元的备用金,备用金由村(居)委的报账员保管,用于实际开支。支出后,报账员要到结算中心报销,并补足备用金。而3000元以上的大额或专项支出,则需村(居)委提出申请,经结算中心主任审核后办理。
而财务信息要按照每月、每季度、每年三种公开类型,采取综合信息平台和张榜公布相结合的方式公开财务信息。
截至目前,云浮全市965个村(社区)全部实行“村账镇代理”。下一步,云浮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村(居)小组账目镇代理”,将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制度再次向下延伸。
网络监督▶▷村民足不出户便可查账
如果镇财务结算中心和村委联合作弊,怎么办?云浮纪委的干部告诉记者,防止以及发现这一问题,一方面有纪委的监督;另一方面还有“农村廉政直通车”。这一平台将数字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合一”,让镇村在“三网”上晒账本、晒资产,村账公开是否完整、及时,平台可以自动监测。该平台已经覆盖了云浮全市5个县(市、区)、63个镇(街),实现了镇镇有网站、村村有网页。
由于今天已经过了4月15日,各村(居)委3月份的财政收支已经挂上“云浮市农村廉政直通车”。村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视点播、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查询、手机短信、信息网站等形式,查账目。按规定,每月15日,村(居)委上月的财政收支就要挂上网,接受村民的监督。
记者在“云浮市农村廉政直通车”公开的内容上看到,它包含电子监察,党务、政务、财务、村务和服务公开,以及咨询反馈、信息监察等栏目。以财务公开为例,涉及了村中债权债务、收益分配、建设工程发包、办公经费支出、理财结果、五保户生活保障、合作医疗补贴、村干部补贴、村民分红等25个方面。这些信息又要经过报账员、村委会、村务监督组成员、镇结算中心共同审核后才能挂到“直通车”上。信息公开的及时和规范保障了村民的监督权。
“但是,‘直通车’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有不少村民就是不会使用‘直通车’,可他们又很想了解村务,怎么办?”云浮市纪委的干部说。为解决这一问题,不让“直通车”变成摆设。云浮市纪委想了一个办法——建服务站。
2011年上半年,该市965个村建成廉政直通车服务站1028个,每个服务站配备2名工作人员。
记者在云安县南盛镇廉政直通车服务站看到,服务站有明显的标志,站内配有两台可上网的电脑,有宣传单,有服务流程,有工作制度,还有两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共有100余人来服务站查询本村的账目情况,今年1-3月,有45人前来查询。查询的过程中,一些村民还会向工作人员投诉本村的情况,将意见录入到平台上。有关部门会通过电话等方式答复投诉人。
“直通车”威慑着干部、官员不敢在工作中“耍猫腻”,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监督干部、了解实情的途径,也为那些有反对声音、投诉意见的人建立了意见表达的渠道。
据统计,“直通车”开通以来,受到群众咨询投诉2.2万件,已经处理2.13万件,处理率达97%,将矛盾化解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