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山帮扶昭通:补齐昭通农业“大资源、小产业”短板
2014年鲁甸地震袭来时,云南昭通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的王启传和家人因在山上摘花椒而幸免于难。小小的花椒树如今成了他们的“摇钱树”。光明村地处“十年九旱三年两无收”的牛栏江沿岸的干热河谷区,培育花椒产业成为该地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路。依靠昭通资源优势,依托东莞市、中山市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建立生产基地,昭通农产品正式走向广东并实现直供配送。
地震之后,王启传家重建了新房,除了自家储蓄和当地政府补贴外,他还贷了3万多元,“一个多月前,贷款都还清了。”王启传告诉记者,这些主要得益于他家的花椒树。
鲁甸县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22.5万亩,产量已达0.81万吨、产值达7.3亿元;种植农户4.2万户,户均收入1.7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花椒种植4000户1.5万人。王钢是光明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帮助村民把产品卖出去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他和鲁甸县其他40名大学生村官一起,通过鲁甸县大学城村官农产品直销店电商平台,去年就卖出六七吨花椒。
据昭通市农业局扶贫办主任谭付松介绍,为了补齐昭通农业“大资源、小产业”的短板,东莞中山对口帮扶昭通以来,已经促成东莞市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与昭阳区政府签订12亿元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在昭通新建占地1000亩以上的集冷链物流、分选包装、加工销售于一体,且具有农产品定价话语权的国际化农产品交易中心。
今年5月份,约500平方米的“云南昭通高原特色农产品体验馆”在中山正式营业,昭通市20个大类200多个产品进驻体验馆,同时实现昭通农产品直供配送中山市。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还与昭通市绿健果蔬、明晖麒圣等农业公司签订了销售苹果6000吨、马铃薯10000吨、蔬菜10000吨的直供协议。
挂职昭通市副市长的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邓浩全说,“有了产业,贫困群众才能让土地赚钱,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除了农业产业协作外,三市还合作打造滇粤产业园,引导推动东莞市、中山市的纺织服装、制鞋、食品加工、家具加工等行业企业入驻昭通产业园区。
东莞、中山对口帮扶昭通还在职业教育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今年开始实施“0+3”模式,东莞、中山市职业学校,招收未升入高中的昭通户籍初中毕业生,在东莞、中山市就读3年,毕业后推荐在当地就业。今年招生规模2070人,其中东莞生1350名、中山720名,生源主要为镇雄、彝良等革命老区及昭阳、鲁甸等地震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