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农事头条

探索现代化乡村治理的“广东路径”

时间:2022-04-22 16:39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分享到:

  

  星繁月朗照大湾,先行先试绘新图。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近年来,以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攻方向,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现代化乡村治理特色的“广东路径”,也为全国的乡村治理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广东样本。

  着力现代化治理,打造善治乡村

  “现代化”,是广东乡村治理路径的核心关键词。广东以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根本目标,持续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逐步形成了乡村治理的“广东经验”。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这里,党建引领,治理有序,“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党建网格全覆盖。这里,乡风文明,崇德向善,家家有积分台账,文明善举比着干。这里,社会安定,生活便利,律师来到村里提供法律服务……行走在南粤大地,处处可以看到乡村善治的成果。

  广东省着眼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联动融合,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乡村治理“灵魂”,贯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持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工作在乡村扎根落地。

  广东以“党建+治理”为核心,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着力打造基层党建最前哨。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和“村推镇选县考察”培养选拔制度,实施“头雁”工程和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全面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广东高质量完成新一轮村“两委”换届工作后,村党组织书记三个职务“一肩挑”比例达99.5%,大专及以上文化提高了29个百分点,“两委”干部平均年龄降低3.3岁,涉换届信访下降51%,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显著提升。

  浓郁文明的乡风、碧波奔涌的河流、意气风发的群众……这是广东以“三治融合”促统筹,凝聚乡村治理合力,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制定村级组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探索建立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准入制”。开展“阳光村务”示范、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创建工作,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议事协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村民议事厅”建设。开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选编活动,全省村规民约修定完善率达100%,村民自治方式愈加完善。

  广东以“群众满意”作为乡村治理的宗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力提升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推动资源、治理、服务重心下移,聚焦基层医社保、就业、社会救助、法律服务等重点事项,分批推进镇村事项标准化工作和服务事项进驻镇村窗口,全省建成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站)26648个,实现“一门式”政务服务全覆盖。

  广东大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村民自治机制有机衔接,切实保障全体社员的参与、表达、决策、监督权利。

  广东积极探索示范创建、“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新载体、新抓手,推动乡村治理智治融合。还在首创“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模式。广东印发《关于加快完成村级小微权利清单制定工作的通知》,明确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能、议事决策规范、成员职责,全省各县(市、区)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完成率达90%,农村法治建设愈加巩固。

  推动治理创新,实现百花争鸣

  创新,是广东乡村治理模式的灵魂和强大引擎。广东以“创新抓手”作引擎,助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智慧治理成果亮点纷呈。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形成了高效率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三级党建网格发源于广东,“织密三级党建网格”经验做法列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是我省重要的创新经验。

  以城乡融合为导向,形成了多元化的乡村治理模式。我省基于珠三角地区城乡高度融合的实际,在新制度设计上显现出了明显的效益,不仅探索了覆盖城乡外来人口学校配套建设支持政策,还研究整理了社会资源、外部组织、人才资源导入乡村治理的一系列政策设计。既注重聚集乡村内部治理要素的自我改善,又注重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了以城乡融合为特征的多元化乡村治理模式。

  以社会体系为基本依托,提升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实际效果。如佛山南海先后建立1+8+N创益体系、社会观测体系、新型特色社会动员体系以及社区居民线上线下议事平台,制定首个统筹县级财政资金购买社会类服务项目的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有效破解政府行政体系直接提供服务效率低效的突出问题。

  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创建了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机制。我省农村地区外来人口多特征明显,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将非户籍人口纳入治理范围,促进其他配套工作联动推进。比如:允许非户籍人口进入村居任职,对非户籍人口同等采取就业创业支持,对非户籍人口实行积分入学政策,配套采取志愿服务加分等措施让非户籍人口参与乡村治理并享受发展成果。

  以注重传统文化现代化改造为关键,激活了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我省深度挖掘特有乡贤、宗祠文化,使其在传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中持续发挥重要的治理职能,通过柔性治理使不少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以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为主平台,全面推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着力打造“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提升镇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的主平台,统筹各方力量组团式多层次推进镇村融合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强镇兴村,是新时期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创新。

  以改革系统集成为引领,推进乡村治理全面深化。反复实验、反复验证、推陈出新,注重改革创新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是“广东模式”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方面,我省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同步探索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和退出、全要素优化配置、集体经济+合作社运行模式创新、农村金融等多项重要改革,全方位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另一方面,在改革过程中将乡村治理全面贯穿到乡村振兴工作中,以乡村治理体系能力建设为契机,综合推进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要素资源整合,推动乡村治理有效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目标共同实现。各地在乡村治理的探索实践中,建立了驻点直联制度、专项考核制度、人才孵化制度、司法调解制度、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等,通过规范化、制度化推进使乡村治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以“数字赋能”牵引功能扩展,推动乡村“智治”能力现代化。一方面,结合网格化治理,将零散数据进行专题整合,开展风险预估、动态监控、区域预警等智能分析,让大数据平台发挥最大效用。另一方面,结合近年农村改革形成的集体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股权管理三大管理交易平台基础上建设“集体经济大数据系统”,实现了数据管理标准化、资产监管精准化、疑点分析智能化、信访管理一体化、信息查询便捷化,有效提高资产管理交易阳光化、财务管理透明化、股权管理交易规范化水平。

  强化示范引领,提供“广东经验”

  广州从化724群防群治模式、佛山南海综合治理信息平台、惠州惠阳“宅基地+积分制”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梅州蕉岭“六事”改革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乡村治理动态》简报刊发。汕头“村级小清单”、韶关“民情夜访”、梅州“六事”模式、肇庆“六大行动”等13个经验做法获评全国乡村治理典案例。

  回顾广东的乡村治理历程,示范引领是贯穿其工作始终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广东在创建示范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总结可复制的经验,打造出乡村治理的“广东经验”。

  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广东各地经济发展、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存在相当的差异。通过创建试点示范,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成为广东省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现实所需。为及时总结推广各地乡村治理经验做法,加强典型案例和经验的总结推广,建立全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库,2022年最新编辑出版《广东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2022)》,加强成果运用。

  “广东经验”的牌子越来越亮。《农民日报》头版刊发我省《做乡村善治的先行者--探析乡村治理“广东模式”》。惠州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南海区“织密党建网络”、清远市“乡村新闻官”、三水区“村级重要事权清单”等做法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在《组工通讯》《乡村治理动态》《农村改革动态》《人民日报》《广东党建》《广东信息》和中央电视台刊发,全国推广。

  目前,广东在开辟南方网“乡村治理示范先行”专栏,发布各地典型经验57篇,点击量超过260万次。全省10个镇(乡)、96个村创建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168个镇(乡)、1650个村创建成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展望新未来,广东前进步伐更加坚定。着眼任务发展,广东正在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更大成效、创新更多经验、覆盖更广范围,有效突破关键困境,通过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强化基层治理组织效能、完善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机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使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