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广东第一产业“开好局” 增长6.7%,高于GDP增速
第一产业向好,乡村越来越美。 资料图片
4月23日,广东省统计局官网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广东经济运行简况。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广东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为28498.79亿元,同比增长3.3%。
南方农村报记者留意到,一季度第一产业的产值增长幅度超过第二、第三产业。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76.15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0920.9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6601.69亿元,增长2.1%。
另外,广东今年一季度的第一产业的增速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且在已公布的24个省(市、区)中位居前列,排在安徽、湖南、内蒙古、上海、广西之后,与北京、河南并列第6。
重要农产品产量稳增长
据统计,一季度广东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17万亿元,同比增长7.5%。
从细分领域来看,多个重要农产品的产量呈稳增长。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4.5%,园林水果产量增长5.0%;猪肉产量增长12.1%,生猪出栏增长13.6%,季末生猪存栏增长5.2%;禽肉产量增长3.0%,禽蛋产量增长27.7%;水产品产量增长3.6%,其中,海水产品增长1.2%,淡水产品增长6.2%。
一季度第一产业“开好局”,实际上是近年农业较快发展的延续。4月21日召开的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透露,2021年广东农业总产值和增速均创198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连续5年获得优秀等次。
面对全球疫情和国际局势等不确定因素,粮食稳产,“菜篮子”产品稳价,是稳定经济全局的“压舱石”。4月23日,省政府召开全省一季度经济形势研判会(下简称“研判会”),强调要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重要农产品量足价稳。
“第一产业取得好成绩,实际上是农业的政策红利显现了。”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原副校长陈鸿宇分析,农业生产的高增长,是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显现实际成果,利好政策的落实,完善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同时,在抗击疫情和稳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双胜利,也为农产品流通、销售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陈鸿宇也提到,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周期性,此前两年生猪、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处于生产阶段,目前价格稳定且集中上市流通,或带动了农业产值的持续增长。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2%
从消费来看,一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远超城镇消费品。一季度,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2%。
陈鸿宇认为,疫情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小于城镇经济,因此乡村的消费水平没有萎缩。同时,城镇居民对肉菜等重要农产品需求增长,乡村的消费能力迎来增长。
不过,陈鸿宇也提示,应该看到城镇消费能力增幅较低对农村带来的潜在风险。“如果城镇的消费水平面临超预期的风险,购买能力下降,农村的消费水平同样会面临难题。”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39元
一季度,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0元,同比增长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39元,同比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0元,同比增长4.9%。
研判会指出,要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保障,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陈鸿宇表示,应该着眼于县域、镇域经济,拉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现阶段,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县、镇两级的经济能力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无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他认为,尽管近年来农业产业链日益完善,但农业仍存在分布散乱、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等“短板”,这是第一产业结构性、深层次的问题。再加上县域资源有限,特别是在疫情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农村居民难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研判会强调,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大力培育智慧产品和服务、预制菜等新型消费。“接二连三”,方能带动第一产业高质量增长,农民增收。“工业增长慢,对实体经济是不利的。”陈鸿宇认为,如果工业、服务业增速加快,意味着农产品的加工、流通、冷链、包装、销售等环节更完善,产值将有更大的提升。“事实上,发展预制菜等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在农业的配套服务发力,提高农业的产值。”